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刘云彩  刘莎莎 《炼铁》2011,30(2):19-21
重点阐述了高炉布料与煤气分布的关系.认为,风量过大,是导致高炉边缘发展的重要原因,适当控制风量是改善煤气利用率和延长高炉寿命的重要途径;利用时间参数,连续地比较径向煤气温度变化是判断煤气分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Nikus  M 安云沛 《国外钢铁》1997,22(6):17-22
介绍了一个在线的评价高炉径向煤气流分布的模型,该模型是在炉喉区的摩尔和能量流平衡的基础上,并依靠煤顶煤气温度和由固定在料面上探针测量的煤气温度建立起来的,而煤气通量的分布则是卡尔曼滤波器来评价。该方法证明可以得到芬兰高炉煤气流分布的短期动力学并可探测出突然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振球 《武钢技术》1999,37(2):52-54
1引言正确控制高炉炉身内的煤气径向分布,对于优化高炉操作,尤其是对于还原效率、低燃料比、高煤/焦置换比、低热损失和高生产率来说极为关键,在喷煤比很高的现代操作条件下,这一措施显得更加重要。通过高炉炉喉布料,从而得到径向矿/焦比分布和矿料粒度偏析,以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高炉煤气径向分布在线预报模型。该模型以高炉炉喉部位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为基础,利用固定于料面上的料面仪测定炉顶温度和煤气温度分布,并且通过Kalman过滤器对煤气流分布进行了测定。以通过跟踪芬兰高炉煤气流分布的瞬间动态分布及其突发性主要变化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煤气流分布对高炉冶炼有重要影响,分析了承钢4#高炉煤气流波动的原因,从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后,高炉煤气流得到了很好控制,达到了煤气流分布合理、高炉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提高、焦比降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合理煤气流分布的概念,在分析国内外高炉煤气流分布基本型式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南钢目前高炉煤气流的分布现状及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煤气流分布的因素,提出了煤气流分布由合理向最佳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炉炉役后期炉型侵蚀严重,煤气流难以控制,2^#120m^3高炉应用大批重可有效缓解炉喉刚砖变形、炉型不规则等因素对煤气流分布造成的不利影响,极大地提高高炉的稳定性,保持了高炉强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酒钢科技》2005,(2):43-43
在高炉操作中,为了使炉身中的透气性足够好,需要将含铁原料和焦炭分批加入高炉。由于炉料的径向分布影响高炉中还原剂和气体的分布,因此非常重要。对于料钟加料型高炉。可以通过改变活动护板的位置来控制炉料分布。此外,加料顺序、料批大小、料线以及气体流动都影响炉料分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煤气流分布对高炉冶炼的影响,针对唐钢3号高炉(有效容积3 200m3)煤气分布特点,从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炉缸状况、原燃料等方面进行调整后高炉煤气流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分布稳定合理,高炉各项指标均有提高,并且能稳定地保持在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0.
高炉煤气流的控制是高炉操作的重要方面,为了更直接地判断煤气流的分布,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开发的教学模型整理出了25种煤气流分布模式,该模型有助于高炉操作者更直观地判断煤气流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高炉炼铁广泛使用高铝炉料,冶炼过程中需要控制渣成分以满足炼铁需求,这会导致渣比增加和软熔带位置改变,进而影响高炉煤气流的分布。为此,基于Flunt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不同料柱模式下高炉内煤气流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料柱模式主要影响软熔带附近煤气流分布,对炉身上部煤气流分布情况影响较小。倒V形软熔带的料柱模式下,随着软熔带的高度升高、厚度增加,高炉内中心处11.1 m到13.0 m高度平均煤气流速由0.76 m/s减弱到0.69 m/s,边缘处8.6 m到11.1 m高度平均煤气流速增加了0.05 m/s。W形软熔带的料柱模式下软熔带下部的煤气流速高于倒V形软熔带料柱模式下的流速。研究结果可为指导高炉大渣量冶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首钢1号高炉自身炉型特点及不同时期的炉料质量变化情况,逐渐掌握了矮胖型高炉煤气分布规律,并通过装料与送风制度的有机结合,对煤气分布进行了有效控制,使高炉顺行状况得以改善,综合燃耗降低,2006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3.
尹腾  梅炳全 《炼铁》2003,22(2):12-15
布料矩阵调节是高炉控制径向煤气流分布的一种有效手段,面对原燃料条件的经常变化,武钢2号高炉总结出布料矩阵调节的基本方法,保证了高炉的稳定顺行,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冯广斌  曹锋  袁苗苗  马腾 《炼铁》2013,(4):42-46
结合长钢9号高炉生产实践,通过分析煤气流分布的影响因素,阐述了煤气流分布的判断和控制,并提出了煤气流调节原则。  相似文献   

15.
高炉上部煤气流调剂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清天  程树森 《钢铁》2008,43(2):22-26
利用数值模拟对煤气流的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根据高炉不同部位的煤气流速分布,分析得出炉料分布对中上部煤气流分布和软熔带形状有决定作用,而鼓风制度可快速改变下部煤气流分布,并结合实际高炉中的现象及操作讨论了炉料分布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在高炉生产中,有一个合理的布料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关键,径向煤气流分布受炉料透气性分布影响很大,初始煤气流对其影响较小,下部煤气流分布信息很难在上部反应.  相似文献   

16.
摘要:高炉煤气利用率是反映高炉能耗的重要指标,其预测控制对炼铁过程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某高炉在线采集的数据对煤气流温度分布和高炉煤气利用率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对高炉煤气利用率数据和能够实时反映煤气流分布的炉喉十字测温数据中的缺失值进行多重插补填充,并利用分位点计算煤气流分布的经验分布函数,得到测温数据的小时分布概率。再运用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的样本量和核参数,建立高炉煤气利用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优化建模样本量和模型核参数的情况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能够为高炉的优化控制和节能降耗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炉缸径向不同位置的风口焦炭的实际压差、焦炭粒度、孔隙度和渣铁体积等参数计算炉缸径向煤气流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炉缸煤气流分布情况。分析炉喉十字测温边缘值/中心值、炉缸径向中心煤气流速度、高炉布料制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炉喉十字测温边缘值/中心值与炉缸径向中心煤气流速度、布矿角度、矿角焦角差之间的经验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8.
调整控制好高炉内煤气流的分布,保持高炉长期安全稳定顺行,是真正实现低成本炼铁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原燃料条件变化、操作炉型变化以及事故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采取上下部调剂、保持炉缸热量充沛、日常操作标准化等措施,实现了高炉炉内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提高了煤气利用率,降低了高炉燃料消耗,保持了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9.
马钢2500m3高炉上下部调剂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平  惠志刚 《钢铁》2002,37(7):12-15
马钢2500m^3高炉于1994年4月投产,通过投产后几年来上下部调剂实践,逐步摸索出无料钟布料规律,合理的风口面积参数和煤气流分布,焦炭质量对大高炉民炉缸工作状态,煤气流分布与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林 《四川冶金》2002,24(6):2-4
小高炉煤气流分布有其不同于大容积高炉的特点,主要取决于鼓风动能和风速,另外,渣铁液分布、炉缸液面高度、焦炭质量、软熔带形态、进料质量等对煤气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