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强脊补肾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炎症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脊补肾汤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功能活动指数(BASFI)、免疫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辅助性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率],统计2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血清IL-23、IL-17水平和Th17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Treg细胞比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血清IL-23、IL-17水平和Th17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reg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62-665
近三十年来,肠道炎症一直是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显微镜下肠道炎症不仅是炎性肠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强直性脊柱炎(AS)的重要诱因。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IL-23/Th17/IL-17通路在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肠道潘氏细胞是产生IL-23,触发该通路的重要细胞,这为肠道炎症与AS发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不仅阐述了肠道炎症与IL-23/Th17/IL-17通路在AS中的致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也从中医角度揭示了中医脾虚证与AS的重要联系,并回顾了近年来中医健脾法在AS治疗中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将IL-23/Th17/IL-17通路与中医健脾法联系起来,为AS的中医治疗与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肾强督治偻方(BSQD)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为其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在该模型上,分别运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格里斯试剂法(Griess)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通痹舒筋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用药效果。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评定标准分为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通痹舒筋丸口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检测外周血中致炎因子IL-17、IL-23、TNF-α含量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e Index,BASDAI)评分的变化。结果:(1)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中致炎因子IL-17、IL-23、TNF-α水平及BASDAI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护骨素(OPG)的影响。方法:将65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组(32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3例)采用补肾活血方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均治疗3月。运用ELISA法测血清RANKL、OPG、骨钙素(OC)、Ⅰ型胶原C端肽(CTX)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RANKL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OPG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RANKL/OPG比值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后2组RANKL、RANKL/OPG比值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O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中西医结合组OC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影响R ANKL/R ANK/OPG系统可能是其阻止AS骨质破坏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诗思  夏纪严 《四川中医》2020,38(1):172-175
目的:观察固本祛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疗效及对血清IL-17(白细胞介素-17)和IL-23(白细胞介素-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固本祛风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鼻黏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表评分(RQLQ)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并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3及特异性IgE水平,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TNSS及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IL-17、IL-23及特异性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祛风汤可显著提高AR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显著,可有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健脾补肾活血方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栋  毛凤仙 《河南中医》2000,20(4):25-26
以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为模型,给予健脾补肾活血方(由黄芪、白术、何首乌、菟丝子、丹参等组成),探讨其抗衰老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半乳糖拟衰老小鼠大脑皮层SOD、NOS活性显著提高,MDA水平下降,提示该方能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改善神经递质代谢,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8周。同时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以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3,IL-6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IL-6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IL~(-1)7,IL-23,IL-6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IL~(-1)7,IL-23,IL-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较单一NB-UVB治疗效果好,二者发挥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群  王鑫  刘璐  魏江艳  孙敬青 《环球中医药》2022,(12):2350-2354
目的 观察火针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皮肤银屑病样炎性反应的作用,探究火针干预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18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火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火针组小鼠每日背部皮肤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连续9天制备银屑病模型,对照组涂抹等量凡士林。火针组在第4到第9天每日给予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火针点刺治疗。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17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针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17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火针可能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10表达来抑制白细胞介素23/辅助性T细胞17轴,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以减轻银屑病样皮损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的效应,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拟阐释艾灸干预EAT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优甲乐组、隔附子饼灸组和温和灸组。采用碘剂和猪甲状腺球蛋白联合免疫的方法建立EAT动物模型,艾灸和西药各干预30 d。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IL-17、IL-23和IL-23R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表达。结果: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和优甲乐均能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T3下降(P0.01),血清TSH、TGAb、TPOAb浓度升高(P0.05),血清IL-17、IL-23和IL-23R蛋白的浓度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优甲乐组血清FT3升高(P0.01),TPOAb、IL-23R浓度降低(P0.05);隔附子饼灸组大鼠血清FT3升高(P0.01),血清TSH、TGAb、TPOAb、IL-17、IL-23和IL-23R浓度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表达下降(P0.05);温和灸组大鼠血清TSH、TGAb、TPOAb、IL-17和IL-23浓度降低(P0.05);血清IL-17、IL-23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IL-23R 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清中TGAb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清中IL-17、IL-23、IL-23R的浓度,甲状腺组织中IL-17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TPOAb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均能有效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改善EAT大鼠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可能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Th17细胞角度研究"血分论治"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证组17例,血瘀证组15例),1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给予清热凉血方、益气活血方治疗。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IL-17、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IL-2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结果:从"血分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可通过调节IL-17、IL-23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96例UC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4 g·d~(-1),4次/d;曲安西龙片口服,10 mg·d~(-1),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内服方,1剂/d,2次/d;灌肠方,100 m L/次,3 h/次,1次/2 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2和IL-23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22和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UC湿热内蕴证可明显降低患者中医症状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改善病理和结肠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22和IL-23水平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伴有食物不耐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十二指肠黏膜IL-17和IL-23的表达及健脾法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法为主的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内镜下取十二指肠黏膜,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两组IL-17、IL-2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IL-17、IL-2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和IL-23参与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患者的发病,健脾法治疗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有效,有可能通过调节IL-17和IL-23在肠黏膜的表达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mA,频率2Hz/100Hz,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除膝关节IL-17含量电针组高于泼尼松组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有治疗作用,减少血清和膝关节中IL-17和IL-23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芩汤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NBS结肠炎组、TNBS+黄芩汤治疗组(1.2 g·kg-1)、TNBS+美沙拉嗪治疗组(10 mL·kg-1,ig),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结肠炎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分别按设计剂量连续给药1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水平,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7,IL-17R,IL-23,IL-23R,RORγt的mRNA水平。结果:黄芩汤治疗能有效降低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7(262.75±17.19 ng·L-1和IL-23(56.75±6.20)ng·L-1的蛋白水平,降低结肠组织中IL-17(2.606±0.8),IL-17R(5.33±1.10),IL-23(2.16±0.19),IL-23R(3.34±0.70),RORγt(0.74±0.17)的mRNA水平。结论:黄芩汤能有效的调节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IL-23/IL-17通路,这可能是其治疗结肠炎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金乌骨通胶囊,对照组了柳氮磺吡啶(SAS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符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乌骨通胶囊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ESR、CRP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乌骨通胶囊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金乌骨通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AS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该型患者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姜酚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组。采用胶原诱导制备RA模型,于造模第7日开始,姜酚组给予姜酚灌胃,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血并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关节滑膜组织血管新生及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水肿改善。模型组IL-17、IL-2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和雷公藤组均能下调IL-17、IL-23表达(P0.05,P0.01),姜酚组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姜酚通过下调RA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宪伟  孙杭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12-1615
目的:观察自拟止泻方对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部分调节机制的研究。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00例延性腹泻的患儿纳入研究,对照组50例患儿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止泻方,观察2组患儿均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水平,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2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呕吐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中IL-6、IL-17、IL-2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IL-17、IL-6、IL-23水平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患儿明显(P0.01);3)随访3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迁延性腹泻患儿存在Th17细胞表达增加,功能亢进,自拟止泻方可以明显下调Th17细胞表达频数及功能,该效应可能是自拟止泻方从机体免疫方面改善迁延性腹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IL-23/IL-17在脾虚湿热型和非脾虚湿热型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用ELLSA法检测30例脾热湿热型、30例非脾虚湿热型患者、20例健康人IL-23及IL-17水平,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脾虚湿热证型评分,分析IL-23及IL-17与脾虚湿热证的相关性。结果:脾虚湿热型和非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IL-23、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热型和非脾虚湿热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7、1L-23组间水平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3、IL-17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虚湿热证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