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寇延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04-105
目的:总结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20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纽和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气腹后5分钟、改变体位5分钟时,两组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快,MAP变化不明显;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脉搏SPO2有所下降,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资料: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320例.方法 两组对照,连续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利用统计结果观察效果.结果 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全麻患者术中麻醉满意,无一例患者术中知晓及不适.结论 麻醉方法的选择,术中监测及麻醉处理的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阮浩神 《微创医学》2007,2(5):416-417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II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10min、放气后5min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清醒后的不适主诉和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5min、10min,Ⅱ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10min血压(BP)明显较术前低(P<0.05);呼吸频率增快(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A组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患者入室后按常规分别给予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常规监测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 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2).结果 气腹后3分钟、改变体位3分钟后,B组心率HR较麻醉前明显增快(P<0.05).两组病人在手术开始后PETCO2均逐渐升高,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期血压变化不明显,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全身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腹腔镜妇科手术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Ⅱ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15min、放气后10min。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压及清醒后的不适主诉,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5min、15min,Ⅱ组呼吸未二氧化碳(PETCO2)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15min血压(BP)明显较术前降低,P<0.05。呼吸频率增快,P<0.05。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6.
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复合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并发症.方法 选择腹腔镜妇科手术117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用腰-硬联合麻醉,Ⅱ组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Ⅲ组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在麻醉前及气腹后5 min、20 min、45 min、放气腹后10 min,记录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和麻醉并发症,观察CO2气腹对三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Ⅰ组气腹后对循环干扰较大,出现SpO2轻度下降,PetCO2显著升高,Ⅱ组、Ⅲ组气腹后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其中以Ⅱ组干扰最小,PetCO2 Ⅲ组较Ⅱ组高;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能显著降低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并发症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气腹20 min和放气后20 min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区别。结果气腹后20 min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者在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方面,与硬膜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改变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8.
陈晓滨 《吉林医学》2011,(33):6990-699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各40例,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 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硬膜外麻醉组在气腹后5 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P<0.01或P<0.05),而全麻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硬膜外麻醉组气腹后5 min SpO2明显增加(P<0.01);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Sp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5%和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I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2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心肺功能良好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20 min行人工气腹及头低位并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时、体位改变后、恢复正常体位及气腹消除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结果:建立气腹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心率下降(P<0.05或P<0.01),但均不低于正常值。气腹后与气腹前相比呼吸频率明显增快(P<0.05或P<0.01),但术中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 结论:该麻醉方法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可以满足心肺功能良好患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鲁靖 《中外医疗》2011,30(17):18-20
目的探讨静脉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2种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例221例,A组:116例,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B组:105例,丙泊酚静脉麻醉加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后不同时间血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静脉全身麻醉组麻醉和气腹对循环、呼吸影响最大,静脉全身麻醉组麻醉和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脉搏氧饱和度不降,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介于(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增加(P〈0.05);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快于静脉全身麻醉组,术中疼痛知晓发生率最低(P〈0.01)。2组放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稳、效果可靠,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苏醒快,费用低,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2.
陆利君  韦丽芳 《微创医学》2008,3(2):129-131
目的 比较气管内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掸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内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机械通气;Ⅱ组采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两组患者气腹期间均采用T体位,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10 min、30 min、60 min、90 min及放气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E)、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清醒后的不适主诉和术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及各时段的SpO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然而气腹后与Ⅰ组相比,Ⅱ组病人HR及RR均增快(P<0.05);当气腹至60min及90 min时,Ⅱ组病人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显著高于Ⅰ组及麻醉前(P<0.01),其分钟通气量比Ⅰ组明显减小(P<0.01),MAP显著下降(P<0.01).结论 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选择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但需要硬膜外阻滞完善,辅助用药合理.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仍以气管内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Ⅰ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气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插管后机械通气,Ⅱ组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每组的各项指标及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Ⅱ组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显著高于Ⅰ组,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血压明显较术前降低.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用于妇科腹腔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5min时各节点的BP、HR、SpO2与全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7.5±2.3)h明显短于全麻组(28.6±7.7)h(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阻滞,麻醉前后BP、HR、SpO2变化不大、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短,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下称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心肺功能良好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20min行人工气腹及头低位并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麻醉前、气腹前、体位改变后、恢复正常体位及气腹消除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S-T段的变化。结果:建立气腹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心率下降(P﹤0.05或P﹤0.01),但均不低于正常值。气腹后与气腹前相比呼吸频率明显增快(P﹤0.05或P﹤0.01),但术中(SpO2)无明显改变。心电图观察各导联的S-T段无明显改变。结论:该麻醉方法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对呼吸、循环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可以满足心肺功能良好患者的短时间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所有妇科腹腔镜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用药选择咪唑安定、福尔利、芬太尼、瑞芬太尼、仙林,吸入麻醉药选择安氟醚。监测麻醉前、诱导后、气腹后、拔管后的HR、MAP、SpO2变化,记录患者麻醉后清醒时间以及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诱导后均有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诱导前有显著变化。气管插管后3min后心率血压多能自动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HR、MAP、SpO2无显著变化。手术结束后5min内均能完全清醒。结论: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于妇科腹腔镜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翠英 《中外医疗》2012,31(27):74+76-74,76
目的分析比较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相关问题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ASA1-11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表格显示,在气腹后15min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也发生相应降低,在术毕放气之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才恢复到术前值。结论综合两组比较分析,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优于使用硬膜外麻醉,值得在临床手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所有妇科腹腔镜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用药选择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瑞芬太尼、维库渗铵,吸入麻醉药选择安氟醚.监测麻醉前、诱导后、气腹后,拔管后的HR、MAP,SpO2变化,记录患者麻醉后清醒时间以及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诱导后均有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诱导前有显著变化.气管插管后3min后心率血压多能自动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HR、MAP、8pO2无显著变化.手术结束后5min内均能完全清醒.结论 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于妇科腹腔镜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一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 min、术毕15 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 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苏醒时间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短(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SpO2、PE TCO2、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5min时SBP、DBP、HR、PE TCO2比较气腹前明显升高,SpO2较气腹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SBP、DBP、HR、PE TCO2升高和SpO2下降幅度更大,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疼痛评分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下全麻均能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但全麻安全系数更高,术中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