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夏志勇 《安徽医药》2005,9(5):375-375
目的探讨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诱发因素、诊断线索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5例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反复送痰、血等3次以上均培养出白色念珠菌.25例除采用综合措施外,选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者22例,有效17例,死亡5例.3例未用抗真菌药物,死于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结论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起病隐匿,原发病及诱发因素多、病情重、病死率高(23%).反复送痰、血培养均发现白色念珠菌,结合临床,可确立诊断.治疗采用综合措施,抗真菌药以氟康唑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王春艳 《北方药学》2018,(1):130-131
目的:评价氟康唑在新生儿念珠菌败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22例于我院采用氟康唑治疗念珠菌败血症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真菌学检查转阴时间为7~40d,平均时间为(15.61±8.44)d,转阴率为90.9%(20/2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1%(2/22),死亡率为4.5%(1/22).结论:氟康唑治疗新生儿念珠菌败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军  娄海奎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97-1199
目的:探究1例心房颤动伴多重耐药念珠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为心房颤动伴多重耐药念珠菌感染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制定个体用药化用药方案,并对治疗过程实施全程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心房颤动伴多重耐药念珠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并提出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是合理的、有效的。结论:多重耐药念珠菌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结果发现采用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用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及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抗真菌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及其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1年念珠菌分离率上升了1.9%。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区分布以呼吸内科及老年病科最高,分别占43.0%、24.1%。3年间白色念珠菌在念珠菌中的构成比下降了5.8%,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上升了4.6%。结论:念珠菌分离率逐年增加;白色念珠菌在念珠菌中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其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临床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部真菌发病的易感因素、常见真菌致病菌及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59%、热带念珠菌19%)为主,肺部真菌的药敏结果(5-氟胞嘧啶91%、氟康唑74%)氟康唑抗菌谱广、毒性低临床首选治疗药物,肺癌真菌感染患者易感因素(放化疗、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免疫调节剂、呼吸道侵入性操作)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老年肺癌真菌感染机会也明显增多,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占首位,氟康唑是临床首选治疗药物,控制肺部真菌感染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有氟康唑暴露史念珠菌血症患者治疗的对策及效果,为临床有效控制此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在伏立康唑治疗该病患者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临床药师建议采用米卡芬净抗念珠菌治疗。结果 患者的念珠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米卡芬净能有效治疗近期(<30 d)有氟康唑暴露史的念珠菌血行感染。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协助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氟康唑治疗白色念珠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白色念珠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氟康唑治疗,治疗组予痰热清联合氟康唑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O%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联合氟康唑治疗白色念珠菌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康唑对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患者第1天400mg氟康唑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静脉滴注,连用7天后改为200mg口服,每日1次,连用4周。结果:总有效率91.7%,真菌清除率89.6%,不良反应发生率8.3%。结论:氟康唑治疗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高,副作用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毛新奇  田洁  刘秀梅  陈楠 《上海医药》2024,(3):67-70+79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念珠菌病继发念珠菌血症的药物治疗方案及监护重点。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3例泌尿系统念珠菌病继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会诊,制订抗感染方案,调整给药剂量,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2例血培养检出白色假丝酵母,1例检出近平滑假丝酵母,经临床药师调整给药方案后患者感染得到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方案,确保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谢凯  李志平  杨洋  谢碧香  薛汝增 《中国药房》2020,(10):1272-127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天疱疮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天疱疮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医师的用药方案:针对可能因糖皮质激素减量所致的双手、后背出现数粒新发水疱,临床药师建议将醋酸泼尼松片用量调整为入院前剂量70 mg,每日1次;针对患者感染控制不佳,建议将米诺环素胶囊剂量调整为100 mg,每日2次;针对低钾血症,临床药师嘱患者口服补钾,并将其加入果汁、牛奶或者蜂蜜中服用;为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临床药师建议患者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的同时加服阿仑膦酸钠维D3片70 mg,每周1次;针对患者口腔黏膜出现的白色念珠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临床药师建议将伊曲康唑胶囊调整为氟康唑胶囊50 mg,每日1次;同时密切关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输注后可能出现的输液反应,并行不良反应监测、出院用药教育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均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于治疗47 d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了重症天疱疮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协助医师完善了其治疗方案,保证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蒜素与氟康唑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假丝酵母联合抗菌效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大蒜素及大蒜素和氟康唑联合应用分别对65 株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 指数,判定联合抗菌效应;用10% 的小牛血清-RPMI1640 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检测大蒜素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假丝酵母芽管率和菌丝形成的影响。结果 大蒜素与氟康唑联合对假丝酵母的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的MIC50 均降低,较单用氟康唑和大蒜素分别降低8 倍和5 倍( 分别为由64μg/mL 降至0.25μg/mL、由32μg/mL 降至2μg/mL);FIC 指数分布:FIC ≤ 0.5 占100%,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蒜素能加强氟康唑抑制菌丝的形成。结论 大蒜素与氟康唑联用后,对假丝酵母表现为协同抗菌作用,能显著提高氟康唑对假丝酵母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不同剂量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疗效。方法将9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真菌感染模型组(简称:空白对照组)、单用盐酸小檗碱(9 mg/kg)治疗组(简称小檗碱组)、氟康唑(0.5 mg/kg)单用治疗组(简称氟康唑组)、盐酸小檗碱(1 mg/kg)+氟康唑(0.5 mg/kg)治疗组(简称合用1组)、盐酸小檗碱(3 mg/kg)+氟康唑(0.5 mg/kg)治疗组(简称合用2组)、盐酸小檗碱(9 mg/kg)+氟康唑(0.5 mg/kg)治疗组(简称合用3组)。在小鼠系统性真菌感染模型建立2 h后各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给药0.2 ml/10 g,1次/d,连续给药7 d,肾脏的活菌数检测换算为log10CFU/值。结果单纯小檗碱组平均存活时间3.5 d,肾脏的活菌数为log10CFU/值6.566,与空白对照组3.4 d、活菌数6.462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康唑组平均存活时间9.9 d、活菌数为6.566,与小檗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1组平均存活时间12.7 d、活菌数为5.723;合用2组平均存活时间16.1 d、活菌数5.645;合用3组平均存活时间18.7 d、活菌数为4.967。两药合用组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及活菌数明显低于各单用治疗组(P<0.05或0.01),其中,合用2组和3组与氟康唑单纯治疗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与氟康唑合用有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作用,中剂量以上小檗碱合用氟康唑能显著提高耐药白念珠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感染的常见念珠菌种类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统计近1年多来临床标本分离的念珠菌,并测试其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分离菌株中,白色念珠菌超过一半,其他依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体外药敏试验表明,AMB和5-Fc对临床常见念珠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尽管白色念珠菌仍居首位;但非白色念珠菌也有较高比例,且耐药性较前者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阴阴道各种念珠菌的感染情况,并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700例确诊为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采用念珠菌显色平板及SIMENS MicroScan真菌(yeast)反应板进行念珠菌菌种的分离鉴定,采用ROSCOS药片法对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进行药物耐药性及敏感性试验。结果白色念珠菌占64.57%、光滑念珠菌占14.14%、克柔念珠菌占9%、其他念珠菌占12.29%。各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对咪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对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菌种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有利于临床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其在体外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科玛嘉真菌培养鉴定和ATBFUNCUS药敏试剂盒对3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标本进行菌种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3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265例,占85.48%,非白假丝酵母菌45例,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32例,占10.32%,光滑假丝酵母菌9例,占2.9%,克柔假丝酵母菌4例,占11.30%。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两性霉素B(100%)、5-氟胞嘧啶(99.03%)、氟康唑(86.45%)、伊曲康唑(79.68%)。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真菌感染的临床易感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儿童医院PICU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22例确诊为真菌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真菌肺炎好发于婴幼儿,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多见,常发病于高危因素存在的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缺乏特异性。应用氟康唑(大扶康)、伏立康唑。22例患儿15例痊愈(68.2%),5例死亡(22.7%),2例放弃治疗(9.1%)。结论念珠菌是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死亡率高,要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月翠  胡伟跃  李进  骆红霞 《中国药房》2011,(34):3224-3227
目的:调查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1月-2010年6月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率为26.1%(30/11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6.7%;其感染因素为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应用、白细胞减少、侵入性操作及疾病严重程度(P均<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70.0%(21/30)和50.6%(43/8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死亡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减少和疾病严重程度。抗真菌治疗有效的患者肝功能呈好转趋势。结论:了解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对疾病的预防、诊疗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ICU念珠菌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分析本院ICU158例念珠菌肺炎病例,对氟康唑敏感的用氟康唑治疗,耐药的用伏立康唑治疗。结果分离菌株162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29株(79.63%),热带念珠菌16株(9.88%),近平滑念珠菌11株(6.79%),克柔念珠菌6株(3.70%)。氟康唑耐药率高于伏立康唑,有统计学差异(t=2.83182,P=0.00316〈0.05)。治疗1疗程后,真菌清除率52.83%,总有效率56.64%,2个疗程后,真菌清除率71.69%,总有效率76.92%。氟康唑组发现11例(10.19%)副反应较明显,伏立康唑组发现5例(10.0%)副反应较明显。结论念珠菌肺炎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部分菌株出现氟康唑耐药。抗真菌疗程宜在28天以上。用药过程中监测肝功能和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王志远  郭涛  颜鸣  何进 《中国药房》2007,18(28):2173-2174
目的:研究注射用大蒜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沙氏培养基以倍比稀释法测定注射用大蒜油HP-β-CD包合物、大蒜油注射液、氟康唑注射液6个梯度浓度(3.1~100μg.mL-1)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对上述4种受试菌注射用大蒜油HP-β-CD包合物的MIC分别为50、50、50、25μg.mL-1,大蒜油注射液的MIC分别为50、50、100、50μg.mL-1,2种制剂对烟曲菌的MBC均为100μg.mL-1;而氟康唑注射液对前3种菌的MIC分别为25、50、50μg.mL-1,对烟曲菌无效。结论:注射用大蒜油HP-β-CD包合物与大蒜油注射液对4种受试菌具有相似的广谱抗真菌作用,提示临床上可与氟康唑注射液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illing effect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ultrasound and hypocrellin B,an active component isolated from a natural product Hypocrella bambuase,on Candida albicans.METHODS At first,Candida albicans are incubated with hypcrellin B and the uptake of hypocrellin B in Candida albicans was determined using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alysis.And then the sensitized Candida albicans were exposed to low-intensity of ultrasound.Aft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ultrasound and hypocellin B,the growth of Candida albican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colony counting method,and membrane integrity of Candida albicans was also analyzed by a flow cytometry with propidium iodide staining.RESULTS Hypocrellin B was fast absorbed by candida albicans.The growth of candida albicans was mo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ultrasound and hypocrellin B than the controls(P<0.05).The more marked damages to membrane integrity were found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s(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ultrasound and hypocrellin B had significant killing effect on Candida albicans,indicating sonodynamic therapy with hypocrellin B from natural product might be a potential approach for combating fung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