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加替沙星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锦燊 《中国药业》2005,14(12):43-44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常温条件下,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两组分含量,同时观察配伍液的紫外吸收曲线、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及不溶性微粒数.结果:在常温下8 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度、pH值及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规定.结论:配伍液在常温8 h内是稳定的,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马洪峰  卢建平 《中国药房》2010,(22):2073-2075
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浓度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2药在6h内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含量、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临床上可将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氯化钠注射液直接配伍后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3.
王艳宁 《中国药房》2005,16(10):781-783
目的:考察曲克芦丁注射液与0.9 %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及测定配伍液于25℃条件下、24h内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另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配伍后有无新斑点产生。结果:曲克芦丁注射液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24h内,其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薄层色谱鉴别中也无新斑点产生。结论:曲克芦丁注射液可与0.9 %氯化钠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于25℃下、在24h内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谢本树  陈征 《海峡药学》2009,21(6):67-69
目的考察注射用曲克芦丁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及测定配伍液在常温条件下、6h内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的变化。结果注射用曲克芦丁与3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其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规定。结论注射用曲克芦丁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氧化钠注射浪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在常温下、6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盐酸吉西他滨与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pH葡萄糖注射液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吉西他滨在不同配伍液中的含量;同时测定不同配伍液的pH值,不溶性微粒,并检查外观。结果:盐酸吉西他滨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8 h配伍液的pH值、主药百分含量相对0h变化小于2%;与5%葡萄糖注射液(pH=4.76)配伍后,常温下24 h配伍液的pH值、主药百分含量相对0h变化小于2%,而48 h配伍液的上述变化相对0h超过2%;所有条件下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盐酸吉西他滨于常温条件下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配伍后应在24 h内尽快完成临床输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细辛脑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测定不溶性微粒与pH值,采用HPLC法测定细辛脑的含量。结果配伍液在室温时6h内,外观无明显变化,pH值稳定,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含量在97%以上。结论细辛脑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稳定,临床上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氟康唑注射液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20℃下8h内氟康唑注射液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其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氟康唑注射液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8h内的含量、p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葡萄糖注射液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pH值、葡萄糖含量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室温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葡萄糖含量及不溶性微粒,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葡萄糖注射液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配伍后于室温下8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肌苷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两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8h内的外观、pH及不溶性微粒,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配伍液的主药含量。结果室温8h内,肌苷与维生素B6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pH及微粒均无明显变化;配伍6h后两药含量有所降低。结论肌苷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6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维生素K1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与阿托品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3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下避光放置24h内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维生素K1、阿托品的含量,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硫酸镁的含量。结果:在避光24h内,维生素K1、硫酸镁及阿托品在0.9%氯化钠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数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避光条件下,维生素K1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及阿托品注射液在24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魏酸钠在木糖醇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阿魏酸钠的含量。结果:注射用阿魏酸钠与木糖醇注射液在室温条件下配伍6h内,其外观、pH值、含量和紫外吸收峰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阿魏酸钠与木糖醇注射液室温下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2.
周蕾  苗佩宏  胡忠杰 《中国药房》2007,18(29):2279-2280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在25℃条件下放置8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外观及测定pH值和微粒粒径。结果:6h内配伍液澄明,色泽无变化,pH值和头孢替安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果糖注射液配伍6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怀雪  王艳  邵珠民  张磊 《中国药房》2009,(35):2761-2762
目的:考察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37℃下6h内,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硫酸头孢噻利的紫外光谱的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硫酸头孢噻利的含量。结果:6h内,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pH值、紫外光谱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硫酸头孢噻利与木糖醇注射液在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与多索茶碱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除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6h时多索茶碱的含量降低外,其外观、pH值、含量和紫外吸收峰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宜4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头孢拉定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杨继章  杨树民  刘瑞琴  柳俊颖 《中国药房》2005,16(13):1015-1017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分别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及测定配伍液在室温下放置8h内的外观及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两药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而pH值及含量变化很大。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头孢拉定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富超  方宝霞  李开俊  朱军  冯满 《中国药房》2008,19(11):836-837
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头孢拉定配伍后的含量变化,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6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炎琥宁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下6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磷霉素钠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观察及测定配伍液8h内的pH及外观变化,并检测配伍液中加替沙星的紫外光谱图和含量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8h内配伍液的pH及外观无明显变化,而配伍液中加替沙星的紫外图谱和含量均有明显变化。结论:磷霉素钠不宜和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头孢美唑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与头孢美唑钠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外观、pH值、含量及峰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头孢美唑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