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陕西中医》2007,28(9):1141-1142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形态特征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胃镜下形态特征,并对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病人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果:6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病人的胃镜下特征象分别与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型、胆胃郁热型、胃阴亏虚型、淤血阻络型的胆汁返流性胃炎存在密切关系。提示: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应采取微观辩病与宏观辨证相结合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胆胃相关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胆胃相关的研究,在《灵枢经》中就有许多论述,惜未能引起普遍重视。现代医学由于纤维胃镜和B型超声诊断仪的普遍使用,大量发现胆囊炎,胆石症及胆汁返流性胃炎,进而开始重视胆胃相关和胃胆同病。本文温习先贤有关胆胃相关的论述,以研究胆胃同病的辨证规律和施治法则,寻找胆胃同治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胆胃舒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6例谢文英冯明秀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胆胃舒胶囊/治疗应用胆汁返流/中药疗法胃炎/中药疗法自1992年以来,笔者应用胆胃舒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66例病...  相似文献   

4.
胆汁返流性胃炎证治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返流性胃炎证治探微杨容青辽宁省大连市中医院(大连116013胆汁返流性胃炎,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从临床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诊治有较好的疗效。现将笔者对本病的证治略陈管见。1病机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系现代医学病名,但中医典籍不乏胆胃相关的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返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返流及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返流性食管炎14 2例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返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返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 (71 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 4 % )为主 ;返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返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返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对胆胃通合剂临床用于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药效学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胆胃通合剂能明显保护盐酸、乙醇、胆汁等多种致炎因子对胃粘膜屏障的损害,抗炎作用明显,还能有效降低胆汁返流性胃炎大鼠胃液的PH值。初步认为保护胃粘膜屏障、降低胃液PH值和抗炎作用是其临床应用于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主要药效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胡卫海 《北京中医药》2006,25(11):674-675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2004年9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自拟疏利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胆失通降型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同期与西药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认识及诊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硷性返流性胃炎,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呕吐、胆瘅等病之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系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手术而导致主要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随着纤维胃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检出率显著提高,据张安田报道,胃炎有胆汁返流者占24%。临床实践表明,胆汁返流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将中医近年来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6例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门诊部(071000)胡明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引起胆汁中肠液返流入胃而致的胃炎。自纤维胃镜问世以来,被诊断此病者日趋增多,笔者自1993年始用中药治疗该病46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的碱性胆汁返流灼烧胃粘膜所引起的胃炎.属于中医“胆瘅”范围.本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一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笔者从1996年以来,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胆热犯胃 《灵枢》中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阐明其病机。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损伤脾胃,滋生湿热,或情志郁怒伤肝,使肝失疏泄,肝部化热,肝胆互为表里,移热于胆,胆热上犯胃,胃气.而致胆胃不和。其病位主要在胆胃两腑,与肝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镇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近期疗效观察河北省清河县中医院(054800)张连城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镇逆汤胆汁返流是胃镜发现的一种征象,目前,胃镜广泛普及给诊断增添了依据。幽门功能紊乱和胃切除术后易使胆汁和碱性肠液倒流于胃,对胃粘膜反复刺激形成胃炎。目...  相似文献   

12.
自拟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海 《北京中医》2006,25(11):674-675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2004年9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自拟疏利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胆失通降型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同期与西药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约占胃病的30%左右,以胃镜下示幽门口有胆汁反流为特征,是一种"邪在胆,病在胃"的疾患.笔者多年来按标本兼治的原则,用自拟加味柴胡汤为主,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汁返流性胃炎发病机制,治疗有较多的研究报导,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笔者十余年来采用中医疏肝和胃利胆法为原则治疗10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科全部病例选择具有明显临床症状,在治疗前2月内经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同时排除肝、胆、胰等疾患,疗程结束前均复查胃镜.患者男82例,女18例,年龄21~68岁.病程1~5年者60例,6~10年者31例,10年以上者9例.  相似文献   

15.
胡卫海 《中医药学刊》2006,24(5):968-968
目的:观察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运用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一种同胆胃密切相关的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西药主要采用保护胃粘膜和胃促动力药疗,但疗效欠佳;笔者在1997—1998年间,依据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3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运用舒肝利胆和胃降逆法,方选自拟的舒肝和胃汤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并设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胃镜影响。方法:将72例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1疗程(28 d)后观察两组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胆汁返流程度改变。结果: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针刺组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泛酸/吐酸、不适感等常见临床症状,并明显改善其胃镜下胆汁返流程度,使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趋于正常化。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疗法能有效调节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胃肠道不适感等临床症状,并改善胆汁返流程度,增强胃蠕动,使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18.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胃痛,呕吐、胆痛等病范畴。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及胃镜诊断认为本病因肝气不舒、肝气横逆所致脾胃失调,故而认为肝胆的疏泄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采用疏肝利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4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菲菲  叶寿山  张霄翔 《中药材》2012,(7):1123-1125
目的:研究苍藿平胃颗粒对慢性胃炎及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胃炎模型和胆汁返流性胃炎模型,分组给药治疗1 w后取其标本,检测胃液量、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并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苍藿平胃颗粒中、高剂量对慢性胃炎和胆汁返流性胃炎大鼠胃酸度的降低有明显抑制作用;病理检查显示,苍藿平胃颗粒低、中、高剂量对慢性胃炎和胆汁返流性胃炎大鼠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有显著改善作用。结论:苍霍平胃颗粒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降逆安中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逆安中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观察徐兆山,黄福斌盐城市中医院(224002)自纤维胃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检出率占有较大比例,有报道其占同期胃镜检出率的15~22.7%,残胃发生本病者,约占50~84%,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