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目前西藏发现的最大斑岩铜矿床,含铜岩体主要由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组成。本文用LA-ICP-MS法测定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Ar-Ar法测定钾质蚀变带黑云母的Ar-Ar年龄,发现玉龙含矿斑岩体早期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41.3±0.3Ma, MSWD=0.92)与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41.3±0.2Ma, MSWD=1.24)基本相同,也和黑云母Ar-Ar坪年龄(41.7±0.8Ma)及等时线年龄(41.3±0.8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玉龙斑岩铜矿早期及晚期岩体锆石U-Pb年龄一致表明含矿岩体在地质上的早期及晚期主要是岩浆在较短时间内脉动侵入所致。玉龙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封闭温度约800℃)、39Ar-40Ar 年龄(封闭温度约300℃)及前人获得的Re-Os年龄40.1±1.8Ma(封闭温度约500℃)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含矿岩体岩体快速冷却,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小于1Ma。  相似文献   

2.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发现的多为小型矿床(点)。为了深入了解玉龙斑岩铜矿带时空演化及南北段矿化规模差异的控制因素,本文分析了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色礼、马牧普和总郭这3个矿化点矿化斑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组成及色礼矿化斑岩体锆石Hf同位素。色礼、马牧普和总郭含矿斑岩分别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三者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9.4±0.2Ma(MSWD=1.10)、38.5±0.3Ma(MSWD=1.79)和39.4±0.2Ma(MSWD=1.05)。矿化斑岩体为偏铝质,具有富碱、高钾(K_2O/Na_2O=1.2~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弱Eu负异常特征。3个矿化斑岩具有较高的Sr/Y比值,且都发育角闪石斑晶,呈现富水岩浆特征。色礼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为-2.7~2.8,平均值为-0.4,显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并且其明显小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体锆石εHf(t)值(4.2)。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相近,都形成于碰撞造山走滑构造背景。玉龙超大型矿床矿化斑岩锆石εHf(t)值明显大于色礼矿化点斑岩体锆石εHf(t)的值,表明矿床规模和岩浆源区物质含幔源物质多少有关,更多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斑岩矿床。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可能为北段斑岩体含更多地幔或新生地壳物质所致。  相似文献   

3.
玉龙某些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杂岩中的熔融和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荫清 《地球学报》1984,6(1):85-106
<正> 玉龙铜(钼)矿带地处西藏东部,其大地构造单元属三江褶皱系金沙江优地槽褶皱带的青泥洞—海通复背斜带。区内发育有觉拥—德钦大断裂,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沿觉拥—德钦大断裂带西侧分布有不同时代的侵入岩和火山杂岩。其中部分二长花岗斑岩体强烈蚀变,发育铜(钼)矿化,构成北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闻名于世的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图1)。  相似文献   

4.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演化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 同期不同次的斑岩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央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钾玄岩系列的岩石富碱、高钾和K2O/Na2O比值大于1等特征。在复式斑岩,从早期到晚期的岩石,SiO2和K2O含量增加,TiO2、Al2O3、MgO、Ca、O和Na2O含量减少,以及Cu等矿化多伴随晚期斑  相似文献   

5.
西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最大的新生代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铜矿床位于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北延,主要由5个含矿斑岩体组成,从NW往SE依次为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及马拉松多。玉龙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体锆石LA-ICP-MS U-Th-Pb年龄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在41.2~36.9 Ma之间,含矿斑岩形成时代从NW往SE逐渐减少。含矿斑岩活动时代和红河-哀牢山及其北延的走滑断裂活动时代一致。含矿斑岩体年龄变化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受走滑俯冲构造控制。含矿斑岩体锆石Ce4+/Ce3+比值较高,表明含矿岩浆为高氧化性岩浆。岩浆阶段岩浆中的硫多为氧化硫,而成矿时则为还原硫占优势的还原环境,因此,岩浆演化晚期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系统从氧化硫占优势的氧化环境还原成还原硫占优势的还原环境,为斑岩铜金矿床形成提供充足的硫源,在成矿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及成岩系列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张玉泉  钟孙霖 《地球化学》1998,27(3):236-243
西藏东部新生代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均为同期不同阶段侵入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岩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Na2O+k2O〉8%)、高钾和K2O/Na2O比值远大于1等,属于碱性钾质系列,即钾玄岩系列。  相似文献   

7.
玉龙矿带中斑岩铜矿的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宜吉 《地质论评》1980,26(4):357-361
玉龙斑岩铜矿带(下简称矿带)北起恒星措,南至老然。南北长20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在4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发现了多个斑岩铜矿床和矿点,见图。本文仅对矿带中斑岩铜矿的控矿因素和成因提出不成熟的看法,错误难免,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8.
试论玉龙斑岩铜矿带内矿床的蚀变和矿化分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周宜吉 《矿床地质》1985,4(2):23-30
西藏东部玉龙斑岩铜矿带(以下简称矿带),由玉龙、马那松多、多霞松多、莽总和扎那朵等已查明的矿床及一系列有远景的待查矿点组成的,该矿带,系我国目前所知较大的斑岩铜矿带。笔者曾在玉龙矿带进行过十余年地质工作,现将个人对矿床蚀变和矿化分带之浅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解惠 《地质与勘探》2023,59(2):223-235
芒康地区位于藏东玉龙-芒康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上,找矿潜力巨大。但由于工作程度低,多年来找矿效果不佳,区内急需新的找矿模型指导。近年来在本区新发现了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巴达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研究总结出巴达矿床垂向矿化蚀变分带特征:以含矿石英二长斑岩为中心,由地表向深部蚀变分带依次划分为硅化+碳酸盐化带→粘土化+碳酸盐化带→硅化+粘土化+碳酸盐化带→青磐岩化+弱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带;由地表向深部矿化分带依次划分为铜(银、铅)矿→褐铁矿→铅(银)矿→金(铜)矿。另外,在矿床地表分散流、铅矿物重砂异常重叠区域及附近新发现了7种直接找矿标志,总结出区内找矿突破的巴达金(铜)多金属矿找矿模型,并预测该矿床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同时在矿区外划分出2处找矿靶区,为今后巴达矿区外围找矿和本区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成矿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玉龙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钼)矿带是我国铜资源量最为丰富的区带之一.玉龙斑岩铜(钼)矿带位于三江印支褶皱系中部的字嘎断裂以西的燕山隆起区.成矿带内玉龙矿床的西北部地区,从玉龙(矿床)到恒星措(矿点)、再到夏日多(矿点),具有良好的铜(钼)矿找矿前景,两个明显的化探高值异常区分布在玉龙铜矿床和成矿带北段恒星措地区,两异常相连的方向线为NNE向,与区域构造线的方向一致,在三叠系中也有部分显示,反映出玉龙矿区外围和成矿带上进一步开展金矿地质找矿工作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玉龙斑岩铜矿带扎拉尕斑岩铜钼矿床位于玉龙斑岩铜矿带中北部,赋矿岩体侵入下二叠统火山岩及三叠系砂泥岩中,主要由早阶段为二长花岗斑岩及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组成。分析了早阶段二长花岗斑岩及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锆石 LA-ICP-MS U-Pb 年龄。早阶段二长花岗斑岩该年龄为(38.5±0.2) Ma, MSWD=1.12,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该年龄为(38.5±0.2) Ma, MSWD=1.08,早阶段和晚阶段含矿斑岩体锆石U-Pb 年龄完全一致。这表明早晚两阶段成矿岩体是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扎拉尕赋矿斑岩体形成年龄为(38.5±0.2) Ma。据扎拉尕斑岩矿床形成时代及藏东地区在始新世至渐新世地质构造背景,提出扎拉尕斑岩矿床和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形成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在藏东地区形成的走滑构造活动诱发的岩浆活动有关,为陆陆碰撞走滑构造环境的斑岩矿床。  相似文献   

12.
西藏玉龙铜钼矿区斑岩体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含矿斑岩体及外围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Hf同位素原位分析,测得玉龙含矿斑岩体的176Hf/177Hf值为0.282 681~0.282 884,εHf(t)为1.60~4.86,矿区外围北部甘龙拉石英二长斑岩岩体176Hf/177Hf值为0.282 812~0.282 884,εHf(t)为2.3...  相似文献   

13.
藏北多龙斑岩铜金矿集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北多龙矿集区产出环境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在青藏高原斑岩铜矿中独具特色,目前已经发现了多龙、多不杂、拿若、荣那等超大型—大型斑岩铜(金)矿,其有效找矿模式亟待研究总结。典型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铜金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及岩体边部的黄铁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火山岩中。自含矿斑岩体中心向外存在中心对称分布的3个蚀变带,依次为弱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矿化-角岩化带。根据地、物、化、遥异常套合特征,划分出"三带五田"。"三带"为呈北西向雁列状排列的拿若—色那—尕尔勤铜金矿带、多不杂—波龙—铁格隆南铜金钼矿带和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带;"五田"为拿若—赛角—荣那矿田、尕尔勤矿田、地堡那木岗矿田、波龙—多不杂矿田和铁格隆南矿田,并分别厘定了各矿田的基本组成与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地、物、化综合异常分析,建立了"四位一体"找矿模式。指出铁帽、孔雀石化和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体为地表寻找斑岩铜矿的直接标志;低磁异常间接反映遭受蚀变的花岗闪长斑岩体成矿母岩;激电高极化异常直接反映斑岩型铜矿体两翼的黄铁矿化带,间接反映硫化物带包裹着铜矿体;Cu、Au元素高异常反映成矿元素的区域富集。以此为基础,对拿若、荣那矿区掩埋矿体运用了"四位一体"找矿模式,发现隐伏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玉龙斑岩铜(钼)矿床是亚洲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包含多种矿化类型,成矿作用复杂。作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岩浆熔融体的性质在玉龙铜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别从岩浆熔融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出发,解释玉龙矿床为何能成为玉龙成矿带中唯一一个超大型矿床的原因。在熔体演化方面,笔者主要通过对熔体密度、粘度的计算获得有关数据,以了解熔体运移、含矿流体分离的过程,以解释玉龙铜矿床为何能形成如此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15.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铜矿是我国最大的斑岩铜矿之一,其形成一致认为与矿区中心产出的二长花岗质复式斑岩体有关,但成矿与复式岩体的确切关系并不清楚。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特别是矿床8号勘探线12个钻孔的重新编录,在复式岩体中识别出一套花岗斑岩岩枝,岩枝中不规则状石英-钾长石脉广泛发育,同时还见有单向固结结构、粗晶及细晶结构,这些特征表明该岩浆中的流体曾经发生过饱和。同时结合矿床高品位(0.6%,质量分数)铜矿化紧密围绕花岗斑岩分布、含矿脉体自花岗斑岩向外围逐渐由高温石英-钾长石A脉过渡为中低温石英-硫化物脉、热液蚀变自花岗斑岩向外由高温钾硅酸盐化过渡为中低温石英-绢云母化的规律,最终确定这套花岗斑岩为玉龙矿床的成矿斑岩。玉龙铜矿成矿斑岩的厘定,较好地解释了矿床矿化类型及金属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矿床形成过程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运用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分析所掌握的有关数据,以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的主要矿体—斑岩型和矽卡岩-次生富集型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追索玉龙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最终判定玉龙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有少量上地壳围岩物质加入。但在不同类型的矿体中,不同来源的物质所占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铜厂斑岩型Cu(Mo-Au)矿床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的南段,其含矿的石英正长斑岩侵入体属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铜厂石英正长斑岩开展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高碱、富钾及准铝质-弱过铝质等特征,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铜厂石英正长斑岩明显富集Rb、Ba、Th、U、K、La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TNT”负异常,稀土总量高,明显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轻重稀土分馏显著;(87Sr/86Sr)i为0.707097~0.707138,εNd(t)为-7.1 ~ -6.8,在Sr-Nd同位素相关图上,与EMII来源岩石相似.对比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北段的玉龙含矿的二长花岗斑岩和中段的马厂箐含矿的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铜厂含矿斑岩具有高的全碱、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高的(87Sr/86Sr)i值和低的εNd(t)值、不具埃达克质岩属性等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铜厂含矿的石英正长斑岩在成因类型上属于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35 Ma的晚碰撞走滑环境且直接起源于EMII地幔的部分熔融铜厂与玉龙及马厂箐斑岩型Cu( Mo-Au)矿床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规模存在差异,与源区物质的部分熔融程度和地壳物质的混染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总被引:98,自引:20,他引:98  
曲晓明  侯增谦  黄卫 《矿床地质》2001,20(4):355-366
通过广泛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学,Re-Os同位素,硫、铅同位素的综合研究,首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雅鲁藏布江北侧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查明了矿化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阐明了该带铜 (钼、金) 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冈底斯碰撞造山带发展演化的关系.并通过与玉龙斑岩铜矿带的简要对比,指出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完全有可能成为西藏的第二条“玉龙” 铜矿带,具有形成世界级铜矿带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属钾玄岩至高钾钙碱性岩系.地球化学上以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 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重稀土元素 Yb为特点;稀土元素则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的平滑右倾型式. 矿床具有自斑岩体向外由钾化→绢英岩化→青盘岩化的蚀变分带;矿化以岩浆期后阶段形成的脉状、网脉状和细脉浸染状矿体为主,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含矿斑岩和硫化物具有一致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具幔源特征,铅同位素显示造山带铅特点.由南木矿区5个辉钼矿样品得出了t=(14.6±0.20)Ma的Re-Os等时线年龄,说明成矿时代与斑岩体的侵入时代 (20~14 Ma) 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辛洪波  曲晓明 《矿床地质》2006,25(4):477-482
藏西地区措勤县日阿铜矿产于拉萨地块内,是一个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由矿体中金云母测得的40Ar/39Ar成矿年龄为(87.69±0.64)Ma,MSWD=0.42,与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_PbSHRIMP年龄(90.1Ma)一致。同时,矿区内的辉绿玢岩脉,与二长花岗斑岩具有相近的年龄(87.2Ma)及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含铜的双峰式岩石组合,代表了中—晚白垩世拉萨地块内的伸展构造环境下的铜成矿事件。文章指出,造成该矿区铜矿化的双峰式岩系(二长花岗斑岩—辉绿玢岩组合)是由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在碰撞后伸展阶段形成的。该矿床的发现表明,西藏高原除了与板块缝合带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包括玉龙、冈底斯、班公湖—怒江3条斑岩铜矿带)外,拉萨地块内部还有一期与双峰式岩系有关的斑岩_矽卡岩型铜矿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