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苟颖  魏东  王颖 《吉林医学》2013,34(24):4961-4962
目的:对老年住院死亡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收集老年住院死亡患者的病案资料并按ICD-10分类。结果:老年住院患者病死率较高;死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的增加病死率升高;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肿瘤、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等主要死因的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分布状况,为制定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保护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60岁前死亡的所有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顺位及人群分布等。结果 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共982例,占全死因的25.75%,粗死亡率为209.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58/10万,男性早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6,P0.01)。早死亡的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早死亡的89.91%。在年龄组分布中,0~4岁组以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性畸形为主,5~14岁组以伤害为主,15~59岁组以肿瘤为主。具体疾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脑血管病、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女性第5位与第11位死因分别是乳腺癌与宫颈癌。结论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发生率高,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早死亡的前三位死因,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三峡库区妇幼保健工作,减少围生期疾病导致的早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患病情况,掌握老年疾病发展规律,为老年疾病的防治和管理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采用我院病案统计室2006年至2011年出院病案首页信息,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患者33656例,占总出院人数37.35%。前五位系统疾病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疾病、肿瘤,占老年住院患者总数的75.37%。前五位死因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老年患者总死亡数的88.60%。前十位病种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前十位死因病种中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老年患者占住院总人数的比例较高,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也是老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区居民主要死因、死亡构成及其分布。方法:确定死亡人数和死亡者名单,以卫生部规定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为原始调查表调查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编码和根本死因的推断,计算死亡人数、死亡构成等指标。结果:男性死亡人数445人,死亡率为269.50/10万;女性死亡人数206人,死亡率为183.73/10万;男女死亡率性别比为1.47:1。主要死因及顺位前5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前3位的主要死因是肺癌、肝癌和胃癌。结论:为了社区居民自身健康利益,要加大慢性病的防治力度,针对结果中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的特点,对男性群体要进行心理、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正确辅导。  相似文献   

5.
45岁-59岁住院死亡患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晓欣  曹霞 《中国病案》2010,11(8):31-31
目的探讨45岁-59岁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为加强这一年龄段人群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原则,以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编码、分类、统计。结果该年龄段死因前5位系统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加强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中年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天津某综合医院死亡病例资料,了解其死因构成、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某院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死亡病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根本死因统一编码,对10年间死因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年共计报告12 249例死亡病例,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在各年份间构成存在差异(P=0.000),近年来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构成有所上升。男性与女性死亡比为1.70:1,不同性别前5位死因顺位一致,男性损伤与中毒死因构成明显高于女性(10.30%与4.50%)。各年龄组死因顺位构成存在差异(P=0.000),死亡人数以60岁以上组最多(70.84%),以循环系统疾病死因为主,5~14岁组占比最少(0.34%),以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死因为主。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为某院收治患者的首要死因,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医院应根据死因谱特点持续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尤其需重点关注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提高生存...  相似文献   

7.
涂嘉玲  吴浩  赵文龙  胡世明 《重庆医学》2015,(25):3562-3564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某县居民的全死因顺位及主要死因的死亡现状、死因构成及其年龄、性别特征,为各级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Excel 2003汇总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计算潜在减寿年数。结果2003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有效三峡库区忠县常住人口死亡病例62702例,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三大类疾病死因中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7.76%,成为最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结论三峡库区蓄水后忠县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并且年龄逐步年轻化趋势;开展意外伤害研究,防止早死成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龙口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龙口市居民死因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龙口市居民粗死亡率832.49/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949.52/10万,女性死亡率为718.54/10万,男性高于女性;龙口市2016年人群平均期望寿命79.21岁.其中,男性76.51岁,女性82.06岁.全人群前五位死因依次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91.61%.结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基本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某院6117例住院死亡病例构成进行帕累托图分析,探讨死因疾病谱构成特点,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死因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利用EXCEL绘制某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6117例住院病例死因的帕累托图;利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总病死率为2.44%,死亡患者年龄多集中在60岁以上;其中男性为2.59%,女性为2.27%,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住院患者病死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1,P<0.05);死因顺位前3位为肿瘤(占比43.89%)、呼吸系统疾病(占比19.11%)和循环系统疾病(占比18.80%)。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住院患者死因疾病谱主要因素为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累计构成比为63%。结论 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住院患者死因疾病谱前3位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60岁及以上患者是死亡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17—2021年住院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方法从“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院2017—2021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以ICD-10为标准对主要诊断进行分类汇总,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7—2021年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死亡病例为5226例(1.12‰),男性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P<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共计4558例(87.2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宁波市住院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制定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分类,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年平均死亡率为1 368.92/10万,其中男性为1 588.44/10万、女性为1 140.51/10万.死因构成居前5位的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90.97%.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主要死因及其分布特点,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年绵阳市老年人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粗死亡率为22.89‰,标化死亡率为22.03‰,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加,死亡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老年人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前5位死因造成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8.45%.结论 慢性病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3种疾病是绵阳市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绵阳市老年疾病的防治工作应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07年-2009年住院病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绥霞 《中国病案》2011,12(1):54-54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死亡原因。方法分析某院住院死亡资料。结果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居各类疾病系统死亡之首,其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应重点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防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院近5年来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我院1998-2002年住院病人死亡病案698份,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年龄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因构成的前五位分别是: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产期的某些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占构成的75.5%,结论 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年甘肃省住院病人死因,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2011年甘肃省二级以上医院住院病人报表进行分析,了解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地区分布以及死因顺位情况。结果 2011年甘肃省住院病人死亡率为0.43%,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段死亡率20~29岁最低,70~79岁最高,不同年龄段死亡率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病例地区分布构成位列前3位的依次为酒泉市、兰州市和平凉市;住院病人死因位列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肿瘤。结论 2011年甘肃省住院病人的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为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死亡病例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4年住院病案首页,共57 603份。以第一诊断为准进行疾病分类统计,对死因构成、死亡性别及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死亡原因构成前5位: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男女比例为1∶0.38;死亡高发年龄段为40~79岁。[结论]提示今后的医疗工作应以死因前5位相关的疾病为重点,加强相应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水平,降低住院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 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重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交通,积极控制慢性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2226例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美林  彭传薇 《中国病案》2009,10(12):44-44,43
目的探讨2226例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有效信息依据,达到降低老年人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收集9年期间老年住院死亡病例2226份,按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以出院主要诊断进行统计汇总。结果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死因构成前三位分别是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人数的77.72%。结论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减少老年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应引起医疗卫生机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王晓晔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06-107,117
目的分析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2003-2008年居民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更好地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居民的死亡监测报告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居民前5位的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中,恶性肿瘤在此期间一直是居民死亡的第1位原因,而且男性的死亡几率明显高于女性,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居民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减少慢性病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银川市区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及平均期望寿命.方法 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及编制寿命表对银川市2009-2011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银川市2009-2011年全死因死亡率分别为443.35/10万、534.52/10万、423.56/10万,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疾病,分别占全死因构成的90.65%、91.85%和91.80%;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9.72、77.75、76.94岁;影响居民期望寿命主要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是危害银川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