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唐春林  谭平  吴文峰  苏凤华 《重庆医学》2013,42(17):2007-200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七氟醚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麻醉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纳入该院1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与生理盐水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min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患者给药后的呼吸循环变化、术后躁动情况、苏醒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躁动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啶组躁动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啶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苏醒时间短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均能有效降低七氟醚术后躁动率,右美托咪啶的效果最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七氟醚术后躁动的应用效果,以针对麻醉后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方法 对该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入院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年龄在60~89岁的225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该225例患者在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时均采用七氟醚诱导和麻醉,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给药后患者的呼吸循环变化情况,术后躁动情况,苏醒时间和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结果 3组患者术后的呼吸循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患者发生术后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之间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发生术后躁动明显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苏醒时间长(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芬太尼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七氟醚术后躁动发生率,而且右美托咪啶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麻醉用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开颅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外科手术男性病人5例,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啶和安定作为静脉复合麻醉用药,观察停用麻醉药至麻醉清醒时所需时间和生命体征、至拔管时所需时间及生命体征.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拔管及清醒时的生命体征近于基础状态下的生命体征.结论:右美托咪啶作为开颅患者麻醉复合用药,其苏醒快且生命体征稳定,为较理想的麻醉复合用药.  相似文献   

4.
文伟名 《海南医学》2012,23(19):39-4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预防儿童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手术经七氟醚麻醉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后静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期间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恢复期躁动情况。结果经比较发现:①观察组患儿T2及T3期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0及T1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T1、T2及T3期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0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躁动例数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苏醒时间为(24.2±4.4)min,对照组为(15.6±4.1)min,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④观察组术后4h发生嗜睡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减少七氟醚全麻后的苏醒期躁动,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颌骨骨折内固定患者麻醉药用量和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择期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随机等分成2组。Ⅰ组(实验组)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Ⅱ组(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用反映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药用量及苏醒质量的指标进行分析(见表1、2、3)。结果:Ⅰ组患者麻醉药用量,苏醒期患者疼痛、呛咳明显少于Ⅱ组(P<0.05),麻醉苏醒时间和苏醒后呼吸抑制情况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呼吸抑制。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防儿童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82例七氟醚麻醉手术儿童,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开始手术后研究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经过麻醉后,具体心率、血压情况及苏醒期躁动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在T2、T3、T4点的MAP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T0和T1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T1、T2、T3、T4点的HR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T0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且嗜睡人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降低七氟醚全麻后的苏醒期躁动,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后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儿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后给予生理盐水。对比观察2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心率、应激反应及躁动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醛固酮、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除喉罩时间略多于对照组,但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能促进患儿心率稳定,缓解患儿应激反应,有效减少患儿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状况,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6):746-74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法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于麻醉成功后手术前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其中Ⅰ组0.3μg/kg,Ⅱ组0.5μg/kg,Ⅲ组0.7μg/kg,Ⅳ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4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疼痛、躁动评分,拔管、清醒、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丙泊酚应用率。结果: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的Ⅳ组比较,给予右美托咪啶的3组患者T_1~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的Ⅱ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为平稳。疼痛、躁动评分均随着给予右美托咪啶剂量的增大而降低(P<0.05),拔管、清醒及手术后呼吸恢复时间随着给予右美托咪啶剂量的增大而延长(P<0.05)。Ⅳ组恶心呕吐及丙泊酚应用率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用于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的最佳临床应用剂量为0.5μg/kg。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头面部外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观察。方法:将90例进行头面部外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七氟醚组(应用七氟醚麻醉)和对照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每组32例。观察比较3组术中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盐酸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效果与七氟醚组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七氟醚,且镇痛效果优于七氟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盐酸右美托咪定组镇痛效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头面部外伤手术的麻醉,镇静镇痛效果优越,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高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8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七氟醚+芬太尼组麻醉方式,比较2组术后24 h内谵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 对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方式利于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对预防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实施小儿麻醉,实验组则于麻醉后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有1例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对照组患儿有7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实验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6.6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X~2=4.9737,P=0.0257)。结论:应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方法实施小儿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有助于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05-10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脑肿瘤切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上合理使用右美托咪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60例施行脑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照组应用七氟醚麻醉,两组分别在麻醉前(T1)、切除肿瘤时(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术后12 h(T4)时间点静脉取血,检测血液样品中NSE、S100β和肾上腺素浓度。结果经过对两组不同时间点NSE、S100β和肾上腺素浓度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NSE、S100β和肾上腺素浓度T2~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的脑保护作用优于七氟醚麻醉效果,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含量来实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香  顾达民  葛志军  张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2):104-105,108
目的观察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对患儿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级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小儿患者,年龄3~10岁,手术时间均小于1 h,将其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对照组(N组,n=20),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1 min,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后开始手术,N组泵注同样剂量生理盐水10 min后开始手术。术中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根据BIS值(40~60)调整七氟醚浓度,手术结束时停用七氟醚。观察记录入室时(T0)、手术结束时(T1),气管拔管时(T2)、气管拔管后1 min(T3)、气管拔管后3 min(T4)、离开手术室时(T5)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D组和N组的麻醉苏醒时间(即停止麻醉药到患儿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术后记录两组患儿苏醒后的躁动评分,记录躁动持续时间大于15 min的发生率。结果 D组患儿拔管期的MAP和HR波动比N组小,术中使用七氟醚的浓度比N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躁动的发生率(25%)比N组(60%)低(P<0.05)。两组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患儿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躁动发生率低,而且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共5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以1μg/kg·h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具体输注速度与观察组相同。全部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七氟醚吸入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躁动、苏醒延迟、口干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麻醉成功,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心动过缓、苏醒延迟、口干及寒战发生率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躁动发生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下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患者苏醒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及护理。方法:40例拟行全身麻醉下FES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n=20)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ug/(kg·h),C组(n=20)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麻醉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5min的心率和血压,同时记录全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燥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燥动发生率少于C组,HR和MAP在拔管即刻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术后辅助全身麻醉用于FESS手术,能改善苏醒期拔管时应激反应,从而减轻此期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6例?入室后K组静注氯胺酮 1.0 mg/kg,D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 ?滋g/kg,入睡后七氟醚诱导及术中维持?分别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 5 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heart rate,HR)?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恶心呕吐?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出恢复室的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K组 T1?T2时的 HR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时比较,D组T1时段的 HR下降?T2时段的HR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1?T2时D组HR低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K组?两组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七氟醚麻醉前,与静脉注射1.0 mg/kg氯胺酮比较,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 ?滋g/kg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的发生,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异氟醚麻醉患者围手术期躁动、寒战、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8μg/kg,麻醉诱导后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h)持续输注,C组同时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气管插管前(T_0)、气管插管后即刻(T_1)、气管拔管前(T_6)、气管拔管后即刻(T_7)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手术开始5 min(T_2)、30 min(T_3)、1 h(T_4)、手术结束时(T_5)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及停异氟醚后苏醒时间、拔管后躁动、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T_3、T_4、T_5时异氟醚呼气末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停异氟醚后苏醒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气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C组(P0.05);C组苏醒期有8例发生躁动,9例发生寒战,D组有2例躁动,3例寒战,D组有3例心率低于50次/min,给予阿托品处理后好转。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全麻患者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稳定围术期循环功能,加快苏醒,减少躁动、寒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将60例七氟醚全身麻醉(全麻)小儿分为3组(各20例),分别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0.7μg/kg和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行分组对照研究。0.5μg/kg右美托咪啶可明显降低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维持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 ug/kg,泵注时间15 min,之后输注速度设定为0.2 ug/kg.h至手术结束。C组:右美托咪啶改为生理盐水。记录停用麻醉药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患者HR、SBP、DBP,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从手术结束到拔除气管导管),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情况。结果拔管时,两组HR、SBP、DBP较停药前升高,但D组的升高程度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D组HR、SBP、DBP与停药前无明显变化,而C组HR、SBP、DBP较停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苏醒期躁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并能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