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构建适宜油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在四川成都平原区进行了迟直播油菜不同施氮量(0~360 kg/hm2 N)和种植密度(15 ×104 ~45 ×104株/h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或明显增加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一次分技高度明显增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均明显减少,株高有所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籽粒产量明显增多和提高,氮肥农学效率(ANUE,12.0 ~5.5 kg/kgN)、氮肥偏生产力(PFPN,27.9 ~9.4 kg/kg N)明显降低,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NRC,42.9%~57.8%)则呈提高趋势.较高的种植密度(30×104~45×104株/hm2)可以明显增加迟直播油菜的籽粒产量.增施氮肥可明显提高油菜籽粒蛋白质含量(%),亚麻酸含量(%)也有所上升,但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有所降低.种植密度对油菜籽粒品质影响较小.因此,对于迟直播油菜,采用较高的种植密度(30~45万株/hm2),掌握合理的施氮量(180 kg/hm2 N)有利于直播油菜的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稻田免耕栽培条件下油菜适宜的施氮量、密度和苗龄。[方法]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310方案,研究施氮量、密度和苗龄对稻田免耕油菜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稻田免耕油菜苗期干物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密度、苗龄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其中施氮量的变化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大于密度和苗龄;施氮量与密度互作效应大于施氮量与苗龄和密度与苗龄的互作效应。[结论]综合考虑,施氮量在195 kg/hm2、密度在93 000株/hm2、苗龄在33 d时,免耕油菜苗期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4 768.215 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明江淮地区稻-油两熟制度下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核油56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比较3种施氮水平(Tn)和4种播种密度(Tm)对江淮稻田免耕机开沟直播栽培油菜的产量构成、农艺形状以及生物学产量、秸秆系数等的影响。[结果]在较低密度和中等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提高。[结论]江淮稻田油菜直播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hm2,适宜的播种密度为3.0kg/hm2;免耕直播油菜的秸秆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在0.76~0.78。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淮地区稻油二熟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方法]通过选择油菜种植品种,调控播种密度、运筹肥料等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直播,选择分枝数少的品种便于油菜机械收割;相同施肥条件下,棉油11号15.0万棵/hm2处理比24.0万棵/hm2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多38.96%,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时,理论产量比15.0万棵/hm2处理高81.41%,实际产量高47.44%。在油菜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对油菜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有影响,以施氮量21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达3 671.70 kg/hm2。[结论]适当调控油菜直播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油菜生长,适当密植能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便于油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以及施氮水平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东南地区免耕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适宜密度为45万~75万株/hm2,适宜施氮水平为纯氮270 kg/hm2.  相似文献   

6.
夏秋  赖雄  王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05-16807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玉米杂交种产量的影响,为其快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密度为主处理(45000~67500株/hm2),施氮量为副处理(90~360kg/hm2),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川中丘陵区川单41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比常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最佳施氮量为270kg/hm2,产量可达到8024.36kg/hm2。密肥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在较高密度下,氮肥对产量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结论]在西南地区加强玉米杂交种川单418种植密度和肥力组合调控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油莱大田免耕种植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的最佳组合。[方法]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探讨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的递增,免耕油菜生育动态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大于密度和揭膜时间;密度与揭膜时间互作效应大于施氯量与密度、施氮量与揭膜时间。[结论]免耕油菜生育动态最佳组合为:密度为154925株/hm^2、揭膜时间为110d、施氮量为315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四川盆地直播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储备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茎秆基部节间农艺性状、节间抗倒力学性状、玉米茎折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密度显著影响玉米茎杆抗倒性能和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茎秆基部第3节和第4节节间伸长变细,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变小,穿刺强度和抗折力降低,种植密度由6.0万株/hm2增加到7.5万株/hm2,全生育时期茎折率增加17.17%,产量下降17.58%。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显著影响玉米全生育时期茎折率和产量,当密度为6.0万株/hm2、施氮量为375kg/hm2能够有效控制全生育时期茎折率,且玉米产量达到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四川盆地夏玉米适宜种密度为6.0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75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含油量、耐密抗倒、适于机播机收的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在成都平原的生物学性状表现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2010-2012年连续两年先后在成都平原的邛崃市和大邑县开展了不同直播密度条件下施氮量对中双11号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两年不同直播密度下,株高、分枝部位和单株角果数总体上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籽粒产量则随施氮量加大呈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且在180~360kgN/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高密度直播条件下,各施氮处理间的主花序长度和一次分枝数并无显著差异。籽粒含油量(%)随施氮量加大而下降,但在90~180kgN/hm2范围内可以维持较高的值。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AEN)、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表观利用率(REN)和氮肥生理利用率(PEN)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N180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各指标值都相对较高;在180~450kgN/hm2范围内各施氮处理间的氮肥贡献率(NCR)均无显著差异,但它们均显著大于N90处理。【结论】在成都平原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为适应机播机收,中双11号在高产(≥3 000kg/hm2)栽培措施上应适期早播(9月下旬)、高密度(36×104株/hm2)直播(条播)、合理施氮(180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和氮肥互作对新疆地区老芒麦种子产量和活力的影响,为新疆地区老芒麦种子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低密度(25.87×104株/hm2)和高密度(71.52×104株/hm2)2个密度处理,每个密度水平下设0、30、60、90和120 kg/hm25个施氮处理,收获后测定老芒麦种子...  相似文献   

11.
李宁  常海滨  黄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86-87,107
[目的]了解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及收获次数,研究其对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饲用油菜分次收割时,施肥水平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饲用油菜一次性收割时,种植密度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一次性收割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普遍明显高于分次收割产量。[结论]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适当调整饲用油菜种植收获方式,饲用油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泰山27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泰山27为材料,设3个主处理和3个副处理,共9个组合,研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泰山27在施纯氮225 kg/hm~2、基本苗240×10~4~30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达8 933.40 kg/hm~2;在施纯氮300 kg/hm~2、基本苗360×10~4株/hm~2的条件下,产量最低,仅7 566.60 kg/hm~2。[结论]泰山27适宜的基本苗为240×10~4~300×10~4株/hm~2,氮肥用量宜结合不同的地力条件,在保证水分的前提下,酌情施肥,以免造成水肥胁迫,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几个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找到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方法]通过3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号和楚单11号与种植密度、施肥量的数学模型。[结果]云瑞6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楚单1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和楚单11号在云南省楚雄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小麦种植筛选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方法]设置3种种植密度与5个肥料配比施用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小麦宁春52号的影响。[结果]分蘖期与拔节期,相对较高的播种密度A3(540万株/hm~2)叶面积系数最高,而在挑旗期,相对较低的播种密度A1(450万株/hm~2)叶面积系数整体较高,在各生育期相对较高的施肥水平(施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255 kg/hm~2,钾肥135 kg/hm~2)叶面积系数整体较高;分蘖成穗率在A2(495万株/hm~2)下整体最高,在B3施肥水平(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钾肥135 kg/hm~2)处理下相对最高;较高播种密度A3(540万株/hm~2)、较低的施肥水平B1(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55 kg/hm~2,钾肥0 kg/hm~2)既适合该品种的高产要求,也符合高肥力土壤的低施肥需要。[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的播种与施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杂交油菜青杂5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15-8416
[目的]探究青杂5号的高产栽培模式。[方法]利用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鸟兰县进行青杂5号油菜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与其产量的回归关系的试验。[结果]油莱施氮量、施磷量与产量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随着氮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逐渐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油莱产量最高。继续增加施肥量,油菜产量逐渐下降。随着密度和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先增后减。密度和磷肥用量的最佳组合为密度38.90万株/hm^2,纯磷45.00kg/hm^2。青杂5号油菜产量最高时的密度、氮和磷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是密度30.00万株/hm^2,氮和磷肥施角量分别为90.00和71.75kg/hm^2。[结论]该研究为充分发挥青杂5号的增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用早熟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集成高密低氮、缓控释肥和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迟播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结果表明,选用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在湖北省10月22-30日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m~2,施氮量(纯N)为120~240 kg/hm~2的条件下,可获得1 814.3~2 777.4 kg/hm~2的产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有效降低施氮量,起到以密省肥的作用,也能缓解因播期推迟引起的产量下降。实施种子处理、选用缓控肥、适度化学除草和叶面补肥等绿色技术能够促进迟播油菜生长发育,缩短全生育期至190 d左右,能够满足湖北地区油-稻-稻(再)三熟制生产的要求。10月22、30日播种的各处理平均产量2 278.9 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2 100 kg/hm~2增产178.9 kg/hm~2,按照油菜子价格4.0元/kg计算,增效715.6元/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稻茬直播油菜精确定量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扬油6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施氮处理(0、45、90、135、180、225、270、315和360 kg/hm2)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油菜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满足二次曲线关系。当施氮量低于11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都呈增加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10~315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吸收量仍呈增加的趋势,但氮素利用率已呈下降的趋势;当氮施用量超过315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二者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时的氮素吸收量和利用率分别为209.90 kg/hm2和20.01 g(籽粒)/g(N),与最大氮素吸收量211.78 kg/hm2和最高氮素利用率20.88 g(籽粒)/g(N)相比,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下降0.89%和4.17%。[结论]油菜达到最大氮素吸收量和最大氮素利用率的施氮量分别为315和110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并取得最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索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玉油1号的最佳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实现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以便在云南省适宜区推广应用。[方法]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玉油1号在玉溪市最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及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播种期、尿素施用量、密度,其中仅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播种期对玉油1号的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角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正相关,而尿素施用量对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玉油1号的在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的最适宜播种期应选择在10月15—20日,密度为18万~21万株/hm~2,种肥及苗肥共施用525 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