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提高EB病毒血清学在诊断鼻咽癌中的效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Zhang C  Zong Y  Huang B  Sun Y  Ye Y  Feng K  Li J  Zhang F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4):356-359
目的 探讨同时应用VCA-IgA,EA-IgA和EA-IgG三项检测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效益。方法 收集266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和347例健康成人的血清,用免疫酶法检测VCA-Ig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替代免疫酶法检测EA-IgA和EA-IgG抗体。应用新的统计学方法来评估这三项检测的不同优势比。结果 同时应用VCA-IgA,EA-IgG和EA-IgA三项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1%和97.41%。高于这三项检测的单独应用(VCA-IgA为90.60%和94.52%,EA-IgG为93.98%和93.66,EA-IgA为89.84%和88.18%),再者,VCA-IgA,EA-IgG和EA-IgA三项检测均呈阳性者的优势比(1912.5)远远高于其中两项检测呈阳性者(VCA-IgA和EA-IgG为27.9032,EA-IgG和EA-IgA为11.1690;VCA-IgA和EA-IgA为8.0328)。而两项检测阳性的优势比又高于单个检测阳性者(VCA-IgA为0.1214;EA-IgG为0.1705;EA-IgA为0.0488)。结论 ELISA法较免疫酶法更能确切反映血清中EB病毒早期抗原的抗体水平。VCA-IgA,EA-IgG和EA-IgA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增高检测阳性的优势比,因此,能有效地提高EB病毒血清学在诊断鼻咽癌时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中EB病毒基因组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汪慧民  陈军 《癌症》1997,16(2):85-89
用多聚酶链反应扩增Epstin-Barr病毒的Bam HI W片段,在20例低分化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检测出EBV DNA片段;裸鼠低分化NPC移植瘤株SUNT-1从第34代持续存在EBV DNA,其相应体外细胞株SUNE-1第1至62代仍阳性。  相似文献   

4.
陈德元  边庆华 《癌症》1994,13(1):32-34
应用EB病毒特异牛脾转移因子配合^60Co放疗鼻咽癌,观察其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分布表现为CD4、CD8和CD4/CD8比值均下降,除性别影响之外,与年龄分组及临床分析无关。经单纯放疗之后,其CD4明显上升;当同时使用EB病毒特异牛脾转移因子后,其CD4上升更为显著,CD4/CD8比值恢复正常。可见,EB病毒特异牛脾转移因子配合^60Co放疗鼻咽癌,能有效地提  相似文献   

5.
张昌卿  肖锡宾 《癌症》1993,12(4):274-278
以正丁酸和巴豆油诱导的Raji细胞为免疫原,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一种抗EB病毒(EBV)早期R型抗原(EA-R)的鼠IgM单克隆抗体,命名为BAE-5。以BAE-5为一抗应用APAA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4例鼻咽癌和29例非鼻咽癌,结果表明,所有的鼻咽癌(34例)和29例非鼻咽癌肿瘤中的9例能与BAE-5显阳性反应。与已进行EB病毒DNA原位杂交的34例鼻咽癌结果对比认为:大多数鼻咽癌细胞不仅可检测出EBV-DNA,而且这些细胞中的一部分还可表达EA-R。说明这些细胞中的EBV-DNA处于激活状态。一些非鼻咽癌肿瘤能与BAE-5起阳性反应,可能是由于这些肿瘤细胞中也有EB病毒早期抗原存在或者可能存在与EA-R抗原决定簇相类似结构的多肽而引起交叉反应。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对了解EB病毒有关的多肽,特别是EA复合物在鼻咽癌和一些含EBV-DNA的非鼻咽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区T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庆萍  周慕珩 《癌症》1999,18(1):84-85
  相似文献   

7.
罗慧玲  汪慧民 《癌症》1997,16(1):36-38
本文报道10-40μg/mlNiSO46H2O(Ni)在试管中能使FA细胞株的EB病毒核抗原表达增强10.99-39%、29μg/mlNi有明显促进EBV转化人脐血B淋细胞的作用,当多次加Ni时促进效应更,前者转化促进率为13.31-46.61,后者达22.70-57.04%。最佳浓度为10μg/ml。  相似文献   

8.
9.
10.
11.
EB病毒的VCA—IgA抗体阴性鼻咽癌病人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孟忠  梁伊仁 《癌症》1995,14(2):115-117
本文首次报告50例EB病毒VCA-IgA抗体阴性鼻咽癌病人的临床特征及远期疗效。50例病人中,颈淋巴阴性(NO)病人占58%(29/50)其中T1-2NoMo病人19例。本组病人5年生存率66%,10年生存率54%,较高的生存率与No病例有关。随着N分期的升级,生存率下降。T3-4NoMo病人给予较高剂量照射,其10年生存率为33.3%;T分期较早病人给予低剂量照射,也获得较高的生存率,提示不同T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潜伏感染在鼻咽癌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近年来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形成作用中的进展情况,并着重介绍其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血管生成及转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早期发现和筛选鼻咽癌的EB病毒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Ng MH  Chan KH  Ng SP  Zong YS 《癌症》2006,25(2):250-256
鼻咽癌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南方人的一种常见癌症;世界上除其他少数族群具有中等程度的发病率以外,它是一种罕见的癌症。鼻咽癌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3∶1,且好发于中年人。现今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EB病毒(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归属为第一类人体肿瘤病毒)是鼻咽癌的致病因子,肯定参与鼻咽癌的多阶段、多因素发生过程。本文简要地复阅了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重点地介绍了EB病毒抗体和EB病毒DNA作为鼻咽癌标志的主要应用;根据由鼻咽癌导致的EB病毒抗体反应的现代知识,并考虑到目前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提出了促进有效地早期发现鼻咽癌的血清学筛选策略。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与鼻咽癌相关的前瞻性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闵华庆  黄腾波 《癌症》1991,10(5):367-370
1986—1990年我们对广东省鼻咽癌高、中、低发区的四会、中山、广州、湛江、汕头共123087名健康人群进行了包括EB病毒血清学、鼻咽脱落细胞学、间接鼻咽镜及鼻咽光纤镜、鼻咽活检在内的前瞻性观察。在这队列中共发现鼻咽癌126例。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一)、EB病毒IgA/VCA阳性人群中鼻咽癌检出率是阴性人群的40.7倍;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鼻咽癌可能性(二),IgA/VCA抗体的出现可先于鼻咽癌确诊4—46个月。(三)、有下列指标之一者应被视为鼻咽癌的高危人群;①IgA/VCA≥1:80。②IgA/VCA、IgA/EA、DNase三项中任何两项阳性。③上述三项中任何一项滴度持续上升。对列入高然对象者应争取作鼻咽光导纤维镜检查,并在好发部位取活检以发现更多临床T_0或T_1患者。  相似文献   

15.
ELISA法测定EB病毒IgG/EA抗体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昌卿  肖锡宾 《癌症》1998,17(4):281-282,285
目的:探讨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抗EB病毒早期抗原IgG抗体水平(IgG/E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用ELISA方法和免疫酶染色方法分别检测524例健康人和121例鼻咽现人血清的Ig/EA水平(OD)和血清IgG抗体对EB病毒抗原(IgG/VCA)的滴度。结果:以OD≥0.18作为ELISA的阳性值,鼻咽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4%(493/524)和90%(10  相似文献   

16.
17.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的不同原位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亮国  姚开泰  谢鹭  周文  杨玉文  陈曲侯   《癌症》2000,19(1):31-33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原位检测EB病毒的更快速、更灵敏的方法。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EBER-1和EBV DNA的BamHI-W片段为探针,分别用原位杂交、原位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V的分布情况。结果:用寡核苷酸EBER-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的方法比用BamHI-W片段作探鱼原位杂交及原位PCR的方法更灵敏、更简单。结论:用EBER-1作探鱼原位杂交检测鼻咽癌组  相似文献   

18.
Epstein—Barr病毒,化学致癌物与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鼻咽癌(NPC)的病因学及发病学的研究资料甚多,近几年来,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纵深的及横向的研究,其中包括Epstein-Barr病毒(EBV)的研究、致癌物的研究、以及致癌物和EBV的协同作用的横向研究。作者试图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供读者参考。一、NPC的EBV病因学说(一)EBV的靶细胞:1964年Epstein等从Burkitt氏淋巴瘤(BL)活检组织中分离出EBV,Epstein认为只有B-淋巴细胞才有EBV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克拉  宗永生 《癌症》1998,17(1):10-12,F004
目的:EB病毒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的发生发展是否有关迄今未明。本文目的在于了解EB病毒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各种EB病毒基因产物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9例不同分化类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EB病毒核抗原(EBNA-1)、溶解感染立即早期基因编码蛋白ZEBRA、早期基因编码蛋白EA-D、晚期基因编码蛋白VCA和MA。结果:各检测指标在未分化癌、低分化和中分化鳞癌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但在2例高分化鳞癌均为阴性。发现EB病毒潜伏性和溶解性感染基因产物表达分别随着癌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弱和增强。7例低分化和1例中分化鳞癌LMP-1除胞膜和胞浆阳性外,胞核也呈明显阳性。2例低分化和1例中分化鳞癌中有少量癌细胞ZEBRA阳性。结论:部分喉鳞状细胞癌尤其是未分化和低分化鳞癌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提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与EB病毒基因表达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编码小RNA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B病毒编码小RNA(EBERs)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病趋势的联系。方法 巢式PCR扩增EBER-1和EBER-2序列,直接测序,比较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鼻咽癌组织、正常人鼻咽黏膜组织和鼻咽癌低发区哈尔滨地区正常人漱口液感染的EB病毒EBERs序列差异。结果 广东地区鼻咽癌组织感染的EBERs具备1型病毒的特征。与原型株B95.8相比,广东地区鼻咽癌组织来源的EBER-2基因存在8处碱基替换和2处碱基缺失。但是,广东正常人鼻咽黏膜组织和哈尔滨地区正常人漱口液来源的EBERs也有相同的碱基替换和缺失。结论 鼻咽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流行的EB病毒EBERs序列呈现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