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环素族抗菌素除金霉素、士霉素、四环素和去甲金霉素外,还有半合成四环素族抗菌素(包括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和甲烯土霉素等)。目前,在兽医上广泛应用的是土霉素和四环素,对于治疗某些细菌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从六十年代起,我国兽医工作者应用大剂量土霉素治疗马鼻疽,治愈率高达87.5%,对于消灭马鼻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四环素族的副作用而发生的意外事故和给马、骡滥用四环素族抗菌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时有发生,国内外多有报导,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仅我们直接接触的,除零星发生的十余例以外,成批发生的就有三起,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本文仅就较完整的病例,作初步分析和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手术治疗枣疯病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枣疯病树的治疗方法,1980—1985年对万余株病树进行手术治疗试验,平均治愈50%左右,轻病树的治愈率可达60—70%。通过对 MLO 在病树体内时空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认为,手术治疗有效的原因可能有:1.发芽前主干环锯,可阻断根部越冬的 MLO 向地上部运行;2.彻底锯除病枝、切断侧根、去除病芽等可能去除病原;3.手术后导致树体新陈代谢的改变,有可能促使MLO 的死亡。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稳定,而且其方法简便宜行,适于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枣疯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物滴注对枣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药剂滴注对枣树枣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19种药剂通过树干滴注药液的方式对患病枣树进行防治试验,在枣树生长期分别调查了药物处理枣树与对照树的新叶黄化级次、花梗变长级次、花变异级次、丛枝出现级次、整树发病级次及病株治愈率;在枣树结果期又分别调查了单株正常结果数、花脸果数及产量等。结果表明,经过药物处理且能使患病枣树正常结果的药剂有2种,分别是祛疯灵和土霉素,鲜枣产量分别达到1 782.0,1 534.5 kg/hm2。  相似文献   

6.
离体条件下进行治疗枣疯病药物筛选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婆枣带枣疯病组培苗为试材,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及不同次数的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X)药物,培养40 D后,观察其对病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并对转健苗进行植原体特异PCR检测,结果表明,25ΜG/ML的药物浓度处理一次可使枣疯病症状消失,并完全杀灭枣疯病病原,达到理想效果;同时本研究中田间和组培条件下相同药物治疗效果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物筛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枣疯病病树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健康枣树与感染枣疯病枣树的光合能力,确定其影响枣树光合特性的主导因子。试验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选择了圆红品种,对感染枣疯病和健康枣树的光合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染枣疯病的枣树光合能力远远低于健康树,健康树日间光合速率最大可达到16.1μmol.m-2.s-1,而病树仅为1.1μmol.m-2.s-1。感染枣疯病的枣树光合日变化趋势与健康树基本相同,具有双峰和"午休"现象。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健康枣树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胞间CO2浓度,而病树的光合受制于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寄主有枣树和酸枣树。遍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枣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省发病较重。据调查,河北太行山枣区,一般发病株率5%左右,重病区为10-30%,平原枣区发病较轻,沧州等盐碱地很少发生。 病状:枝叶丛生及叶片黄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病原:七十年代认为该病是病毒或病毒与类菌  相似文献   

9.
对麦杜拉霉素(Maduramycin)、杀球灵(Diclazuril)和拉沙洛菌素(Lasalocid)等7种药物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进行效力比较试验.每只肉用雏鸡人工感染1×10~5个卵囊,在感染前两天按常用量将药物混入饲料中给予.与对照组相比,7种药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球虫效力.抗球虫指数(ACI)以Maduramycin和Diclazuril最高,分别达到199.8和198.7,显示出极强的抗球虫效力.那拉菌素(Narasin)(186.2)、莫能菌素(Monensin)(184.4)、拉沙洛菌素(Lasalocid)(183)和尼卡巴嗪(Nicarbazin)(180),ACI达到180~186显示具有较高的抗球虫效力.与上述抗球虫药相比,腐霉素(Carriomycin)的效力较差,ACI为169,属中效抗球虫药.  相似文献   

10.
牛皮蝇蛆病对牛的危害性很大,在国内均有发生。我县是延边黄牛主要产地,本病普遍流行。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和水田地区的放牧牛更为严重。成蝇虽不叮牛只,但雌蝇飞到牛身上产卵时,可引起牛恐惧、不安,影响牛在草场上安心采食、休息,又有牛群常惊慌逃跑、跌倒,趟地时常带犁奔跑而引起骨折或腱断裂等严重外伤,使养牛业及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长期下去膘头下降,幼畜发育爱阻,影响役  相似文献   

11.
高温季节乳牛产乳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为热平衡失调,采食量减少。如果利用中枢神经解热药以助散热,防止体温升高,有可能提高家畜生产力。高温季节皮肤蒸发量增加,从而增加体内电解质的排出,而钾的丧失尤显著高于钠。气温从15℃升高到40℃,7月龄爱尔夏犊牛皮肤钾的排出增加28倍,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达40毫克以上;在高温中饮水量和尿量均增加,亦增加钾的排出,使血浆钾水平下降。因此提高高温季节乳牛日粮的钾水平,以维持机体的电解质平衡,既有利于健康,亦可能提高产乳量。由于乳牛日粮含有足够的钾,从  相似文献   

12.
张一  郝小燕  肖海涛  杨俊  章嵘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59-5360,5589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蜜源生物液中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0.1 mol/L Na2EDTA-Mcllvaine溶液提取样品,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0.01 mol/L草酸-乙腈-甲醇对待测成分进行梯度洗脱。[结果]OTC、TC在0.2~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 6~0.999 8;CTC在0.5~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各组分在0.05~0.20 mg/kg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98.4%~104.9%,相对标准偏差为1.9%~5.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蜜源生物液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选用杀痢王等药物 ,对某猪场仔猪腹泻进行治疗试验 ,通过对 96头腹泻病猪的治疗试验 ,治愈率达 70 %以上 ,其中杀痢王和氟派酸联用效果最好 ,治愈率为 87 5%  相似文献   

14.
15.
在实验室内利用平皿药膜法对复合酚、拜虫杀、溴氰菊脂、过氧乙酸、NaOH、新鲜石灰乳共6种消毒、杀虫药物杀灭地螨的药效进行了测定.结果以复合酚杀地螨效果最佳.1:400倍复合酚组:地螨接触药液后48~72h 后死亡率达70%;1:300倍复合酚组:地螨接触药液后6h 出现麻痹,12h 后死亡率为70%,24小时后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宝库,过去医学上常用马鞭草治疗疟疾、痢疾、急性肠胃炎、丝虫病、牙周炎、急性肝炎、疔疮疖肿、感冒发热、亚急性及慢性盆腔炎等,并没有把它用于母畜产科疾病治疗。我站从1975年春开始,对适龄母畜患产科疾病,进行了用马鞭草液注入子宫及內服治疗试验。共试验治疗二十二例母驴母马,效果显著,治愈率达90%,治愈后配准胎率达72%。  相似文献   

17.
18.
对46例下痢的奶犊牛,以仔痢灵、痢特灵和氯霉素分别取舔服、奶口服和肌肉注射等3种投药方法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仔痢灵的治愈率显著高于痢特灵(P<005)及氯霉素(P<001)。  相似文献   

19.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了抗菌活性强的乳酸环丙沙星、头孢氨苄、头孢三嗪和硫酸丁胺卡那霉素 (硫酸阿米卡星 )等药对 186例临床型乳腺炎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 ,总有效率乳酸环丙沙星组为 87.0 % ,头孢氨苄组为 92 .1% ,头孢三嗪组为86 .7% ,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组为 98.5 % ;痊愈率也以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组最高为 86 .2 %。  相似文献   

20.
仔猪白痢是哺乳仔猪最常见的一种大肠肝菌病。本病除具有灰白色或污灰色稀粪腹泻外;有时病原菌尚可侵入血流,形成败血症。该病可因发病死亡,体重下降及生长发育不良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繁殖仔猪季节,切实加强本病的防治极为重要。本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发生。目前有效的防治方药虽属很多,但为了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