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5.0%与75.0%,对照组分别为40.0%与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参芪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参芪益胃汤治疗,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明显(P<0.01),且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疗效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益胃汤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方剂.  相似文献   

3.
许颖  陈菲 《陕西中医》2010,31(9):1130-1131
目的:观察益胃煎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益胃煎加减(柴胡、白芍、黄芪、陈皮、半夏、党参、白术、枳壳、半枝莲、三七、炙甘草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3.3%。结论:益胃煎有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阴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证胃阴不足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以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汤剂养阴益胃汤为主方加减口服.对照组64例予胃复春片4片口服,连续治疗3个疗程(连用4周为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临床和病理).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养阴益胃汤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5.
自拟益胃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国英 《陕西中医》2007,28(1):40-4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养阴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益胃消萎汤(太子参、白芍、白术、元胡、茯苓、郁金等),对照组用维酶素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病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40.0%,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萎缩腺体病理组织的改变及HP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具有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阴利湿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经验方养阴利湿方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阴利湿方能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湿热型,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益胃化瘀汤煎剂治疗,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益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兼气滞络瘀型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4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养阴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胃宁汤 号 (蜈蚣、麦冬、五味子、莪术、人参 )治疗本病 84例。结果 :总有效率 87%。提示 :本方法对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型具有 ,养阴清热 ,活血化瘀 ,益胃防变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益胃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霉素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益胃汤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健脾益胃方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及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0.00%;治疗组、对照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66.67%。结论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调和益胃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口服调和益胃汤,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定标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效31例,好转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调和益胃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活血益胃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维酶素治疗,疗程3~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益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变患者胃粘膜萎缩情况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风莉 《陕西中医》2007,28(10):1332-1333
目的:观察温补脾胃法、养阴益胃法治疗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浅表性胃炎29例,萎缩性胃炎31例分成两组证型观察治疗,一组脾胃虚寒型36例,用附子理中丸加味(熟附片、白术、炙甘草、茯苓、党参等);另一组脾胃阴虚型用一贯煎加味(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丹皮等)。结果:两组有效率90%,疗效显著。提示:治疗慢性胃炎分型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用温补脾胃法,养阴益胃法在临床疗效上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参益胃散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357例随机分治疗组184例和对照组173例,治疗组用芪参益胃散治疗,对照组用胃复春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67%、对照组67.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参益胃散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祛瘀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以胃阴亏虚、胃络瘀阻为主证,拟健脾益胃祛瘀散予健脾理气,养阴和胃,活血祛瘀治疗。结果: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健脾益胃祛瘀散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胃络瘀阻证的有效处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胃生津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益胃生津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胃生津饮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阴活胃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对照组:40例予西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2.5%(P<0.05)。治疗组病理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阴活胃合剂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益胃抗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益胃抗萎汤治疗,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益胃抗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珍 《陕西中医》2000,21(6):247-248
采用温化寒湿、养阴益胃、温阳健脾等法则,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总有效率94.5%。提示通过辨证论治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润降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润降益胃汤随证加减治疗该病41例.疗程3个月.结果: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4%.结论:润降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