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目的 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后再灌注脑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和再灌注组(R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6周后恢复血流灌注,于再灌注前即刻(R0)、再灌注1 h(R1)、24 h(R2)及72 h(R3)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PI),检测脑皮层血流灌注量;其后采用qRT-PCR法,检测HIF-α-mRNA、VEGF-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 h,实验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较对侧下降(73.12±26.75)%,再灌注后24 h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有所恢复,72 h仍未达到基线水平;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的不同时点HIF-1α-mRNA、VEGF-mRNA均表达增高(P<0.05).结论 HIF-1α、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再灌注后表达上调,参与大鼠脑血管增殖及活性增强的病理过程,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 9,MMP9)、细胞外基质蛋白———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为局部亚低温应用于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为2 h,缺血即刻于大鼠头部放置冰块,脑温维持在32.5℃~33.5℃,并持续至再灌后1 h。采用12分评分法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免疫荧光方法测定检测缺血半暗带MMP9、LN及F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体温再灌注组比较,局部亚低温再灌注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神经功能评分均减小(P<0.01);脑组织MMP9表达降低(P<0.05),LN及FN表达升高(P<0.05)。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局部亚低温能够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局部亚低温可能通过减少MMP9的表达,增加LN及FN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亚低温的不同时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假手术组 ,常温组 ,亚低温 1/ 2h组 ,亚低温 1h组 ,亚低温 3h组。每组各 6只 ,参照ZeaLonga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于缺血 3h再灌注 2 4h后 ,断头取脑 ,行ICAM 1免疫组化染色。其中 ,亚低温组于缺血即刻行不同时程 (1/ 2h、1h、3h)的亚低温治疗。结果 常温组可见在缺血梗死灶周围区ICAM 1表达阳性的微血管数较多 ;随亚低温治疗时间的延长 ,其阳性微血管数减少。常温组与亚低温组以及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ICAM 1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亚低温治疗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的表达 ,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并予以改良。结果发现:脑缺血后缺血侧有恒定的梗塞区,缺血侧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脑组织含水量较对侧明显增多,有明显的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改变,再灌注时脑血流量达到并超过缺血前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血清IL-1、TNF-α、IL-10表达的变化,以及局部脑组织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Ⅱ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Ⅲ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脑缺血模型,Ⅱ,Ⅲ组行脑缺血30min,再灌注3h;Ⅲ组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同时行局部脑组织亚低温处理,维持至再灌注后3h。常规监测鼓膜温度、MAP、CVP,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后30min、再灌注30min、1,2,3h采颈静脉球部血检测SajvO2,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TNF-α、IL-10表达。结果 Ⅱ组血清IL-1,TNF-α表达明显高于I组和Ⅲ组(P〈0.01),Ⅲ组IL-1、TNF-α表达高于I组,但低于Ⅱ组,与Ⅰ、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血清IL-10表达明显高于Ⅱ组和Ⅰ组,3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ajvO2下降,与缺血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亚低温处理后SajvO2略高于常温缺血组,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局部脑组织亚低温能减少血浆IL-1、TNF-α表达,增加IL-10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动物模型,并予以改良。结果发现,脑缺血后缺血侧有恒定的梗塞区,缺血侧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脑组织含水量较对侧明显增多,有明显的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改变,再灌注时脑血流量达到并超缺血前水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亚低温复合山莨菪碱颈动脉灌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的影响。方法利用前脑缺血模型及动脉灌注技术,观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SOD、MDA、NO、NOS变化。结果亚低温及静脉复合用药能显著促进SOD活性恢复、抑制NOS活性与MDA、NO值的升高;以亚低温复合大剂量山莨菪碱颈动脉灌注疗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实时评价.方法 取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冉灌注模型,缺血组于梗塞后相应的时间点(1 h、6 h),再灌注组则于各个时间点灌注前后分别行CT灌注成像的检查,各组在进行CT灌注成像的检查前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最后取大鼠的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缺血1 h再灌注前后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基本恢复,缺血6 h再灌注前后病灶边缘区rCBF变化明显,中心区则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部分恢复.病理学检查与以上结果 相一致.结论 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稳定,结合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及时进行筛选,为实验研究提供实时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WA 4VO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SABC法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 bax基因表达规律. 结果:SABC法观察显示bcl-2在缺血再灌注后6 h有少量表达,24 h达峰值,7 d时明显减弱. 亚低温组再灌注后6 h表达较弱,3 d时表达增强达峰值,7 d时明显减弱. 亚低温组与单纯缺血再灌组比较,在缺血再灌注后3 d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 bax基因在缺血再灌注后6 h出现表达, 5 d时达高峰,7 d时仍有较高水平表达. 亚低温组各时间点bax基因呈低表达,与缺血再灌组比较,5 d和7 d时相差最显著(P<0.01),并且未见表达高峰出现. 结论:亚低温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促凋亡基因如bax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亚低温的脑复苏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丽茹  黄杰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1977-1980
目的 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神经损伤与自噬系统密切相关,采用实验鼠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方法 对36只雄性SD大鼠参照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MCAO模型。设Control组、亚低温组各16只,另4只为假手术组,亚低温组于脑缺血后13~14 min给予亚低温,假手术组不干预;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脑内的BACE-1、LC-3表达;用SPSS 19.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BACE-1在缺血再灌注24 h表达显著增高,至72 h左右达高峰(P<0.05),其后又随之下降,亚低温干预组各时间点表达与Contr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3的表达:再灌注4 h增多,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多(P<0.05),亚低温干预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假手术为0分,对照组再灌注24 h及再灌注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迷宫结果显示:各个时间点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52,P<0.05)。 结论 亚低温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存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后认知障碍的恢复,这种保护作用的产生与亚低温促进半暗带区LC-3及BACE-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血清IL-1、TNF-α、IL-10表迭的变化,以及局部脑组织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Ⅱ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Ⅲ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脑缺血模型,Ⅱ,Ⅲ组行脑缺血30 min,再灌注3 h;Ⅲ组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同时行局部脑组织亚低温处理,雏持至再灌注后3 h.常规监测鼓膜温度、MAP、CVP,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后30min、再灌注30 min、1,2,3 h采颈静脉球部血检测SajvO2,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TNF-α、IL-10表达.结果 Ⅱ组血清IL-1,TNF-α表达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Ⅲ组IL-1、TNF-α表达高于Ⅰ组,但低于Ⅱ组,与Ⅰ、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血清IL-10表达明显高于Ⅱ组和Ⅰ组,3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ajvO2下降,与缺血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亚低温处理后SajvO2略高于常温缺血组,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局部脑组织亚低温能减少血浆IL-1、TNF-α表达,增加IL-10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灶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 h。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CIR)后正常体温组(normathermia)、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组(hypothermia)。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计算梗死体积;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①大鼠CIR亚低温组6 h、12 h、24 h、3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灶区域TGF-β1免疫阳性神经元细胞分别较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加(P<0.01);②大鼠CIR后梗死体积亚低温组较常温组对应时间点明显减小(P<0.01)。结论:大鼠CIR后3 d内亚低温可减轻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亚低温缺血灶区域TGF-β1表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马淑敏  张析哲  孙义 《北京医学》2012,34(8):716-718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联合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S)、局部亚低温组(MH)、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组(NH)和局部亚低温联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组(MHNH),每组10只。血液稀释后3h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的浓度,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脑半球的含水量,应用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I/S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血清S-100B浓度、脑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MHNH组最低,皮质神经元损伤最轻。结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局部亚低温后大鼠血清S-100B的浓度明显下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大鼠RPE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缺血1h再灌注1h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每组8只。采用提高眼压所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缺血再灌注大鼠RPE微绒毛和质膜内褶逐渐稀疏、低平,甚至脱落;细胞器损害主要表现为线粒体的脱嵴、水肿和内质网的扩张;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大鼠RPE超徽结构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RPE病变程度,对大鼠RPE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佩洋  高平  朴翔宇 《医学综述》2011,17(19):3009-3011,3017
目的通过影像学探讨脑缺血早期一氧化氮供体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小型猪脑缺血模型,于阻断后立即介入给予硝酸甘油。阻断前、阻断期、再灌注后0.5 h、2 h分别给予影像学评价。结果阻断期脑血管造影可见双侧咽升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流阻断,再灌后0.5 h和2 h双侧咽升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供恢复;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给药侧表观弥散系数较对侧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加权成像显示阻断期局部脑血流与阻断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达峰时间延迟。T1和T2加权像在阻断前、阻断期和再灌后各时间点均未发现异常信号。结论脑缺血早期一氧化氮供体局部介入给药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脑血流低灌注模型,观察老龄大鼠脑血流的变化以及在脑血流低灌注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致老龄大鼠脑血流灌注不足,测定术后7、14、21、28 d大鼠脑皮质血流;检测、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清中 TC 和 HDL 浓度差异。结果:术后第14天大鼠脑颞区血流出现明显减少;术后 21、28 d大鼠脑局部皮质血管有再生侧支形成,大鼠脑颞区血流仍未恢复;术后第 14天血清中 HDL、TC 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又逐渐降低。结论:血清 TC 和 HDL 浓度在脑缺血灌注不足的不同时间段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动态变化,提示脑血流低灌注老龄大鼠因大脑血流灌注不足可出现体内胆固醇代谢失衡并出现应激调节现象。  相似文献   

17.
PKB/AKT与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KT在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共分为常温对照、亚低温处理两大组,每组分别12例,再灌注时间段分别为2h、12h、24h、72h,每时间段各3例,共24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常温对照组模型再灌注2h后AKT即有表达,72h达高峰.亚低温处理组AKT表达阳性细胞数与常温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相比,表达有所增高.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AKT表达,亚低温预处理可促进AKT表达,AKT表达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保护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亚低温复合山莨菪碱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侧颈总动脉阻断10 min造成前脑缺血,恢复脑血流60min为再灌注.84只沙土鼠分为假手术组(SH)、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亚低温组(MH)、山莨菪碱组(AN)和亚低温+山莨菪碱组(MH+AN).20mg·kg-1山莨菪碱在脑缺血后由腹腔(i.p)给予.缺血和再灌注后分别行ATP含量、Na+-K+-ATP酶活性的测定和病理检查.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大量死亡,ATP含量、Na+-K+-ATP酶活性处于较低水平.亚低温和东莨菪碱均可显著减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死亡、ATP耗竭,促进Na+-K+-ATP酶活性的恢复(P《0.05).亚低温复合东莨菪碱的作用与单纯亚低温的作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和东莨菪碱(20mg·kg-1)均具有脑保护作用,但两者协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Fas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通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常温及亚低温脑缺血再灌注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层caspase-3、AIF、Fas的表达.结果 每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caspase-3、AIF及Fas的mRNA表达均低于常温组,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亚低温减少caspase依赖性通路中的关键蛋白酶caspase-3 mRNA的表达,减少caspase非依赖性通路中的关键蛋白AIF mRNA的表达,减少外源性胱冬酶激活途径中关键受体Fas mRNA表达,通过多个环节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的发生,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研究栓塞前、后及溶栓后脑组织不同区域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其判定半暗带的价值。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280-320g),随机分成3组A、B、C组,A组为对照组(n=10),B组为缺血2小时组(n=5×5),C组为缺血6小时组(n=5×5)。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拴塞模型,于再通前及再通后2h,24h用Signa Profile 3.0T MRI分别行大鼠脑冠状位弥散成像、灌注加权(D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评价血流再灌注情况。结果A组(假手术组)DWI及脑血流灌注NEI参数图均未见异常。B组(缺血2h再灌注组)再通前DWI出现大片浅淡的高信号,灌注图示大面积的灌注减低区,DWI异常面积明显小于PWI异常面积;再灌注后2h及24h DWI异常面积较灌注前稍缩小(P〉0.05),灌注图像上,血流逐渐基本恢复,rNEI值逐渐升高,DWI异常面积与PWI异常面积趋向一致。C组(缺血6h再灌注组)再通前DWI出现大片高信号,范围与PWI基本一致;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DWI面积无明显变化,灌注图像上,血流恢复不均,局部存在灌注缺损。结论磁共振脑血流弥散及灌注成像可定量地提供脑组织血流量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可提供脑组织的病生理状态,判定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溶栓可能性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