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近年研究发现HP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特别是在肝性脑病、高氨血症、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也有认为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无明显关联,对肝硬化并有HP感染者不需作常规HP根除治疗。为证实HP与上述疾病的关系,我们对慢性肝病中HP感染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了如下观察。  相似文献   

2.
对136例肝硬化,80例慢活肝,71例慢迁肝,50例急性肝炎及2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检测。结果发现,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血清L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同时发现血清LN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81,P<0.01),且LN水平随门静脉、睥静脉内径增宽而升高,故而间接反映门静脉高压的程度。血清LN测定不仅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而且独特地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也可作为监测门脉高压的一种较安全、简便、非刨伤性的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门脉高压性胃病(PHG)91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8~1996年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住院患者173例,全部做过内镜检查,均有程度不同的食管静脉曲张,其中115例因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内镜检查。经内镜及病理证实,在173例患者中有91例存在有PHG,占52.6%,91例中男74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4.35:1,年龄为27~74岁,平均为47.3岁。PHG诊断依据:内镜下可见胃粘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特征性充血性红斑及粘膜糜烂、溃疡形成,其病理损害的特征性改变是粘膜血管扩张、扭曲或呈不规则样,其次为炎症细胞浸润和腺体萎缩。  相似文献   

4.
陈小红  王一平 《四川医学》2013,34(5):675-676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的特点。方法收集高原某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住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并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对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116例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89例患者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结论肝硬化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多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故肝硬化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对估计肝硬化病情及预测出血,积极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400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①手术治疗:脾切除术和/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②中药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加味四逆散。③西药治疗:雷尼替丁。分成4组观察比较疗效。所有病例均同时服用心得安,配合维生素、能量合剂、白蛋白等护肝及辅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手术组85%,手术加中西医结合组98%,中西医结合组93.9%,西药组63.6%。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系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所致的胃黏膜病变,凡符合手术指征者尽可能手术,结合中西医治疗为首选方法,其次为中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5例慢重肝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慢重肝的基础肝病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B组为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黏膜病变(GML)、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为98.8%,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和GML的发生率分别为70.6%、35.3%和9.4%。A、B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GML和PHG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6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GML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5.2%(30/46)。结论慢重肝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高,且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ML、PHG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400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①手术治疗:脾切除术和/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②中药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加味四逆散.③西药治疗:雷尼替丁.分成4组观察比较疗效.所有病例均同时服用心得安,配合维生素、能量合剂、白蛋白等护肝及辅助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手术组85%,手术加中西医结合组98%,中西医结合组93.9%,西药组63.6%.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系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所致的胃黏膜病变,凡符合手术指征者尽可能手术,结合中西医治疗为首选方法,其次为中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门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 ,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的一类独特类型的胃粘膜病变 ,是肝硬化出血的三大原因之一 ,其胃粘膜病变在形态、功能、内外科治疗和预后上均与非门脉高压性胃病不同。随着急诊胃镜的广泛开展 ,对PHG的认识逐步深入。我们先后收治 15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3例 ,女性 2例。年龄 30岁~ 7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12例 ,酒精性肝硬化 3例。病程半年~ 19年。全部病例经B超、内镜检查 ,符合门脉高压诊断标准。1.2 临床表现  1…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胃黏膜病变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Sarfeh于1986年正式提出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以来,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部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PHG而非胃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1〕。1概念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实质上是门静脉高压症胃肠病变的一部分〔2〕,其共同原因是门静脉高压和内脏、特别是胃的高血流动力学状态,由于胃的静脉回流受阻,使胃壁静脉淤血,加上胃的动脉血供增多,更加剧胃壁淤血。在长期高压力血流的作用下,胃壁的血管发生适应性代偿反应,表现为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进而影响到胃黏膜的血供,使得胃黏膜对损伤因子的敏感…  相似文献   

10.
袁霞 《医学文选》2001,20(5):635-635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的改变 ,我们对 9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 ,对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进行诊断 ,并对照其与静脉曲张和程度、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以指导临床及时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及判断肝硬化出血原因 ,采取合理的治疗。1 临床资料  收集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6月临床确诊为肝硬化住院病人共 94例 ,男性 72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17~ 76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6 5例 ,酒精性硬化 14例 ,其他原因的肝硬化 15例 ,全部采用 Olym pus GIF- XQ30纤维胃镜进行常规检查。2 结 果2 .1  94例肝硬化病人中 ,有 PHG者 5 7例 ,无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慢性肝脏疾病的患者为慢性肝病组,同期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比较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对照组中,随年龄增长,其肝纤维化指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组,男性组TT3、TT4、FT3、FT4水平均明显低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病组中,随病情加重,其肝纤维化指标均出现明显升高,其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TSH呈现逐渐升高趋势,重度组患者的TSH、TT3、TT4、FT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指标能够有效反映肝纤维化的情况,其升高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高低对慢性肝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肝脏硬度检测、肝脏组织纤维化定性分析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增加,K值降低,R15值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ICG R15值、ICG K值与肝脏硬化程度间有显著的相关性,ICG R15值与肝脏硬化程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1);ICG K值与肝硬化程度间呈显著负相关(r=-0.724,P〈0.01)。随着肝功能分级越严重,MELD评分越高,肝功能损害越严重。MELD评分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842,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随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测有助于衡量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贮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基因16SrRNA进行检测,了解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慢性肝脏疾病的关系。方法(1)收集肝穿活检和手术治疗肝脏组织标本,其中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经病理证实。(2)应用PCR扩增Hp16SrRNA基因及测定序列。结果肝组织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bp;18例原发性肝癌标本检出Hp16SrRNA基因,阳性率60.0%;14例肝硬化标本检出检出Hp16SrRNA基因,阳性率47%;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检出Hp16SrRNA基因。肝组织螺杆菌16SrRNA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Hp感染与肝癌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袁旭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9):2869-2870,2873
目的 探讨晚期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已出院的病例临床资料及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35例患者伴有肝功能损害46例,均为COPD晚期,在感染等诱因作用下急性加重,出现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和高碳酸血症.其中感染、缺氧、心衰和呼衰是导致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且在诓〕讨杏只ノ蚬?结论控制感染、纠正缺氧、治疗心衰、改善通气可缓解病情,受损肝功能可以大部分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实验探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1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均随机分为HES组(11例)及林格氏液R-L组(10例)。每个实验对象采集贵要静脉血12ml,等分为4个亚组,每组3ml;亚组1为全血基础值,亚组2、3、4分别以6%HES和R-L稀释,使红细胞压积分别降到30%、25%、20%。测定各样本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实验组全血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S稀释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HES组相比,R-L组全血粘度下降趋势更为显著。HES稀释后,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P<0.05),亚组3、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L稀释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HES稀释后,对照组红细胞刚性指数无显著改变,实验组呈升高趋势,但只有亚组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L稀释后,两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肝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增高,用6%HES给肝病患者作适度的血液稀释可降低其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保肝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AECOPD合并肝损害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治疗前后检验结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肝功能转归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后症状、动脉血氧分压(PaO2)、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肝功能各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随pH值、PaO2、PaCO2指标的改善及感染的控制,肝功能亦逐渐恢复至正常.酸中毒时(pH<7.35)pH值与ALT、AST结果显著负相关,PaO2与ALT、AST结果显著负相关,PaCO2与ALT、AST结果显著正相关.结论 AECOPD患者肝脏功能有明显的损害,给予抗感染等原发病治疗,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但常规护肝降酶治疗对转归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肝病门诊首次就诊患者空腹血糖情况,了解慢性肝病患者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等,提出慢性肝病患者在门诊就诊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化科门诊2010年8月~2010年11月期间的70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7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血糖异常18例,发病率为25.71%。其中男性11例,较女性多。隐性血糖异常者占血糖异常患者总数的66.67%。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较普通人有所升高。血糖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在一些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其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在患者首次就诊时,不能忽视对于血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frequency of raised serum alpha-fetoprotein may vary in relation to hepatitis B or C infec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CLD). The study evaluated the frequency of hepatitis B and C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correlated the levels of serum alpha-fetoprotein with hepatitis B and C infection in the pati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Eighty-six patients with CLD were recruited for the study. Fifty subjects, with no CLD were used as control.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nd hepatitis C antibody were determin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echnique (Human diagnostics, Germany and HCV Murex 40 Anhet laboratories, USA) while liver function tests were evaluated using express plus chemistry auto analyzer. Alpha-fetoprotein was assayed using ELECSYS 1010 auto analyser.

Results:

There were 60 males and 26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46 + 6.5 years, while the controls were 25 males and 25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41 ± 2.5 years. Thirty-six subjects (41.7%) were seropositive for HBsAg while 24 (27.9%) were seropositive for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tibody. The mean alpha fetoprotein level was 359 ± 9.9 ng/mL while mean control value was 1.93 ± 0.24 ng/mL. Liver function test parameters were elevat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P < 0.001). The increase in serum alpha-fetoprotein was higher (P < 0.001) in HCV than HBsAg positive patients.

Conclusion:

Serum alpha-fetoprotein level was highest in HCV compared to HBsAg positive and hepatitis negative patients with CL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对外周血骨桥蛋白(OPN)水平与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肝癌晚期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用保肝、退黄、降酶、增强免疫力等支持治疗。实验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口服100 mg,1次/d,观察治疗前及服药2、4周后患者血清OPN水平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OPN水平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对降低肝癌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OPN水平无意义,但可显著降低ALT、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20.
聂晓红  熊曙光 《四川医学》2013,(8):1125-1127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40例单纯性肺心病(肺心组,A组)以及5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呼衰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同期测定血气分析,分析FT3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及B组治疗前患者FT3、FT4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则基本恢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A组治疗后FT3水平增加明显(P〈0.05);B组治疗后稳定期的患者FT3、FT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1、P〈0.05),而死亡者的FT3、FT4和TSH水平则较稳定期显著降低(P〈0.05)。FT3与PaO2成正相关(r=0.574,P〈0.01),与PaCO2呈负相关(r=-0.412,P〈0.05)。结论肺心病尤其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存在着明显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降低,甲状腺素水平对肺心病病情严重性和预后有重要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