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冰峰 《大众硬件》2005,(3):59-59
当今,电脑作为家庭数字娱乐的中心的理念已成为一种时尚,丰富的扩展设备也让电脑变得愈发强大。电视卡作为丰富电脑功能的一个重要配件,曾吸引了无数用户的目光,不过,笔记本电脑用户却成了特例。虽然可以使用外接USB电视盒,但其庞大的本积背离了笔记本电脑的便携理念,且成本也较为高昂。有没有一款专门为笔记本电脑用户设计的电视卡产品呢?我们本次收到的SmartTVCard电视卡便是为那些笔记本电脑用户准备的。  相似文献   

2.
NTRU公钥密码算法基于Java Card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avaCard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为安全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文章描述了NTRU公钥密码算法在JavaCard上面的实现,提供了一套用于开发JavaCard应用程序的接口,并测试了NTRU公钥密码算法在JavaCard上面的性能。在JavaCard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最高安全级别的NTRU同1024位RSA算法相比,NTRU算法在加密时速度和RSA相同,在解密的时候比RSA快6倍多,在密钥生成的时候比RSA快16倍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密码分析学的验证方案证明Yoon等人提出的基于Hwang等其他人所证明的远程用户使用智能卡的方案中存在着多个安全漏洞,仍然是脆弱和不稳定的.同时给出如何改进并避免这些漏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态身份远程用户认证可有效防止用户关键信息泄露,保证已认证用户通过授权获取网络服务.针对Wen-Li提出的基于动态身份远程用户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该方案存在安全缺陷,可能导致泄露用户部分关键信息,进而遭受网络攻击.在保留Wen-Li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重新设计了认证过程中的会话密钥和密钥确认消息.与Wen-Li方案相比,改进方案能够抵御中间人攻击以及盗窃智能卡攻击,并增强了方案的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段晓毅等人提出的动态ID的远程认证方案,发现该方案不能抵御离线密码字猜测攻击,重放攻击,冒充服务器攻击,且在相互认证后不能提供会话密钥。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以上的安全缺陷,且用户可自由选择登录系统的密码,相互认证后用户和服务器共享一个会话密钥。  相似文献   

6.
针对Sonwanshi提出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存在会话密钥安全性差、不能抵御扮演攻击和离线口令猜测攻击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主要在注册和登录阶段增加了安全性能。在注册阶段,用户口令直接在智能卡内进行相应运算,不再提交给服务器。这不仅降低了服务器对口令存储、维护的开销,而且避免了服务器对用户的攻击,提高了安全性能。在登录阶段,采用随机数的挑战应答方式取代原方案的时间戳方式,消除了时钟不同步导致的认证失败。对原方案、改进方案和其他同类方案进行安全性和效率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方案不仅弥补了原方案的缺陷,而且相对同类方案,降低了时间复杂度,适用于安全需求高、处理能力低的设备。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跨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的安全,鉴别交换双方的身份至关重要.本文将DH算法和国密SM9算法相结合,把DH算法协商的共同密钥作为验证因子,结合数字签名实现加密传输和用户的双向验证.本文以医院间电子病历的访问过程中用户之间的身份验证作为案例,对跨区域信息共享中通信双方的身份验证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进的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Yoon-Yoo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法隐藏的伪装用户攻击、伪装服务器攻击和窃取校验机攻击的安全缺陷,利用随机数多次哈希运算提出一种改进的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法.本算法能够解决Yoon-Yoo方法的安全缺陷,同时又能保持其优点.因此,该方法具有更稳定的安全性,为电子商务等领域提供了远程用户身份认证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分组密码的hash函数的安全性分析及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有的分组密码构造hash函数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构造方法.早在1993 年Preneel 等人就对使用分组密码构造的64种hash 函数进行了安全分类,这些hash函数统称为PGV体制,它们都是单倍分组长度的,即输出长度和分组长度相同.2002 年Black在他的论文中对这64 种hash函数的安全性进行了严格的证明,证明其中的20种是安全的,其他是不安全的.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感到单倍分组长度的hash函数的安全性不足,于是一些双倍分组长度的基于分组密码的hash函数被提了出来.但是其中的很多是不安全的.在AsiaCrypt2006上,一种使用了5个分组密码的双倍分组长度的hash函数被提了出来.作者声明这种构造方式是安全的,但没有给出安全性证明.本文对该体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安全性并不理想,并针对本文的攻击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组密码的hash函数,同时和SHA-256等hash函数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基于ECC的远程用户智能卡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对Hwang—Li智能卡认证方案的有效攻击,提出一类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的远程用户智能卡认证方案。利用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设计单向陷门函数,使口令和身份不再是简单的基数与幂的关系。避免Shen—Lin—Hwang攻击和Chan—Cheng攻击,充分发挥椭圆曲线密码系统密钥量小、效率高的优势。在同等安全强度下,以较少的存储空间和较小的通信带宽与系统开销实现较高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系统。  相似文献   

11.
陈杰  许春香  张源  蒋昌松  韩云霞  曹辰辰 《软件学报》2023,34(12):5787-5806
图形口令既可以减轻用户记忆传统文本口令的负担, 又可以简化用户输入口令的步骤, 近年来, 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的用户认证. 现有的图形口令认证方案面临严峻的安全问题. 首先, 图形口令容易遭受肩窥攻击: 用户的登录过程被攻击者通过眼睛或者摄像头等方式偷窥导致图形口令泄露. 更为严重的是, 这类认证方案不能抵抗凭证泄露攻击: 服务器存储与用户图形口令有关的认证凭证并利用其验证用户身份, 攻击者如果得到服务器保存的凭证就可以通过离线口令猜测攻击恢复用户图形口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个安全的图形口令认证方案(GADL). GADL方案通过将随机的挑战值嵌入到用户的图形口令来抵御肩窥攻击, 因此攻击者即使捕获了用户的登录信息也无法得到用户图形口令. 为了解决服务器凭证数据库泄露问题, GADL方案采用了一种确定性的门限盲签名技术来保护用户图形口令. 该技术利用多个密钥服务器来协助用户生成凭证, 使得攻击者即使获得凭证也无法实施离线猜测攻击来获得用户口令. 给出的安全性分析证明了GADL方案可以抵抗上述攻击. 此外, 给出了全面的性能分析表明GADL方案在计算、存储和通信开销这3个方面性能较高, 且在移动设备上易于部署.  相似文献   

12.
Rhee H S等人(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009, No.1)提出的协议使用移动设备代替智能卡记忆数据降低风险和成本,但该协议仍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该问题,基于Chan-Cheng攻击案例,指出该协议难以抵抗假冒攻击和离线口令猜测攻击,为克服这些缺陷,给出一种改进方案,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案可以有效抵抗上述2种攻击,并能保证其口令的秘密性及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Xue-Kong的基于单向哈希函数的远程口令认证方案易遭受不可检测在线口令猜测攻击,针对上述安全漏洞,构造了一个基于随机数和Hash函数、使用智能卡的远程口令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技术分析表明提出的改进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薛锋  汪定  曹品军  李勇 《计算机应用》2015,35(12):3424-3428
针对设计安全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匿名认证协议的问题,基于广泛接受的攻击者能力假设,采用基于场景的攻击技术,对新近提出的两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的双因子匿名身份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刘聪等提出的协议(刘聪,高峰修,马传贵,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具有匿名性的用户认证协议.计算机工程,2012,38(22):99-103)无法实现所声称的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且在协议可用性方面存在根本性设计缺陷;指出闫丽丽等提出的协议(闫丽丽,张仕斌,昌燕.一种传感器网络用户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34(10):2342-2344)不能抵抗用户仿冒攻击和离线口令猜测攻击,且无法实现用户不可追踪性。结果表明,这两个匿名身份认证协议都存在严重安全缺陷,不适于在实际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中,为了确保合法用户的正确识别连接,在Wen-Li认证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无线双向安全认证方案。该方案通过引入发送包序列号代替时间戳,避免网络延时对认证过程产生影响,且不需要设备之间时钟的严格同步。安全性与运算量的对比分析表明,较Wen-Li方案,所提方案能有效避免各种常见的网络攻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运算量较小,计算复杂度较低,能有效降低实际系统的开销。  相似文献   

16.
身份认证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口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身份认证方法.尽管口令存在众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缺陷,大量的新型认证技术陆续被提出,但由于口令具有简单易用、成本低廉、容易更改等特性,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最主要的认证方法.因此,口令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涌现出了一大批关于口令安全性的研究成果.从用户生成口令时的脆弱行为入手,介绍了中英文用户口令的特征、分布和重用程度;总结了近30年来提出的几个主流口令猜测算法,并根据它们所依赖的攻击对象的信息不同进行了分类;然后,回顾了当前广泛使用的基于统计学的口令策略强度评价标准;此外,对比了当前主流的几个口令强度评价器.最后,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身份认证是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安全会话的前提条件。Kim和Chung提出了一种双方的双向认证方案,其以较小的计算量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但经分析发现,该方案并不安全:无法抵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和无限次在线口令猜测攻击,也不能防止服务器伪装攻击。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隐患,利用非对称Rabin密码体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案,并基于BAN逻辑对方案的正确性进行了严格验证。最后还分析了新方案的安全性和性能。  相似文献   

18.
薛锋  汪定  王立萍  马春光 《计算机应用》2012,32(7):2007-2009
身份认证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基于智能卡的口令认证协议由于实用性较强而成为近期研究热点。采用基于场景的攻击技术,对最近新提出的两个基于智能卡的口令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对Liao等身份鉴别方案的分析与改进”(潘春兰,周安民,肖丰霞,等.对Liao等人身份鉴别方案的分析与改进.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4):110-112)中提出的认证协议无法实现所声称的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指出“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改进方案”(邓粟,王晓峰.基于双线性对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改进方案.计算机工程,2010,36(18):150-152)中提出的认证协议无法抗拒绝服务(DoS)攻击和内部人员攻击,且口令更新阶段存在设计缺陷。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口令认证协议都存在严重安全缺陷,不适合安全需求较高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USB Key的双因子身份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USB Key只能存储数据而无法进行复杂的加/解密运算,导致基于USB Key的认证协议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针对含智能卡芯片的USB Key可进行加/解密运算和生成随机密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USB Key的双因子身份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DKAKEP。该协议综合运用伪随机数验证、一次性会话密钥、AES加密算法、安全哈希算法等技术,除了可提供安全快速的身份认证与密钥交换,还具有快速更改密钥、支持多种哈希算法和无需时间同步机制的特点。 多种协议攻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