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血浆透析滤过技术(PDF)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对2016—2017年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治疗的重症患者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采取的人工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PDF组(19例次)与血浆置换组(PE,12例次)治疗前后的相关化验结果及患者转归进行对比,评估PDF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DF组治疗后血氨明显下降(P=0.035),PE组无变化;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两组治疗前后APTT、INR、肌酐、ALT及白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观察到出血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波动。PDF组及PE组分别有2例及3例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8.57%和33.33%;PDF组死亡1例,PE组死亡3例,病死率分别为14.29%及33.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F可有效清除肝衰患者的血氨及胆红素,对血氨的清除优于PE;对ALT、凝血功能、白蛋白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龚晓兵  杨冬华  杨见权  韦宏成 《广东医学》2006,27(11):1636-1637
目的 体外比较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single-pass albumin diafiltration,SPADF)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s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的血液净化作用。方法 分别利用SPADF,MARS或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处理含有一定浓度代谢产物的血浆,监测治疗前后血浆中胆红素,胆汁酸,氨,尿素和肌酐浓度,并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ADF和MARS较CVVHDF可显著降低血浆胆红素水平。3种方法对水溶性代谢产物氨、尿素和肌酐的清除作用相似。结论 SPADF和MARS清除血浆中白蛋白结合物质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3.
人工肝在肝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郝建宇  李宁  高茹  贾凯  李秀芬  刘坤 《中国医刊》2001,36(11):22-23
目的:利用人工肝技术研究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旭化成Plasauto-iQ全电脑控制血液净化治疗仪进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结果:共治疗15例23例次,治疗后患者血氨、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凝血功能明显改善,肝昏迷程度明显减轻。白蛋白、转氨酶、氧分压改善不明显。结论:利用人工肝技术进行血浆置换疗法可以迅速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脏功能,为肝移植嬴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计分析.结果 共有12篇研究论文入选,共包含肝功能衰竭病例304例.治疗组给予机械型人工肝或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0篇文献讨论了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另两篇探讨了生物肝的应用.总体而言,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R值0.80,可信区间0.664~0.969,P值0.022),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基本无改善(RR值0.899,可信区间0.72~1.12,P值0.361)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RR值0.57,可信区间为0.39~0.84,P值为0.004).结论 人工肝支持治疗对肝功能衰竭的生存率改善轻微,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者明显降低死亡率.人工肝支持系统类型影响生存率.生物肝对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都可以降低死亡率.开发生物肝支持系统应是该领域重点研发方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and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for management of acute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Methods Articles documenting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concerning any liver support systems vs standard conservative therapy,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70 and June, 2008, were retrieved by database searching. Of the 1134 articles retrieved, 12 randomized trials involving 479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data were extracted and the trial quality was assessed by 2 independent reviewer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all-cause mortalit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bined on the risk ratio (RR) scale. Results Of the 12 trials included, 10 assessed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for acute or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2 assessed bioartificial systems for acute liver failure. Overall, the liver support systems had moderate effect on mortality compared with standard conservative therapy (RR=0.80; 95% CI 0.664-0.969, P=0.022).Meta-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support systems depended on the type of liver failure (P=0.00). In stratified meta-analyses, the support systems appeared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by 43% in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RR=0.57; 95% CI 0.39-0.84, P=0.004), but not in acute liver failure (RRl=0.899; 95% CI 0.72-1.12, P=0.361). Conclusion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s compared with standard conservative therapy, but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ortality of acute liver failure.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lower the mortality rates in both acute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should be the future focus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5.
丁滢  刘春梅 《现代医学》2013,(6):420-423
目的:通过对两种人工肝治疗方法观察和比较,为重型肝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法:将64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置换(PE)组32例,成分血浆滤过透析(FPDF)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FPDF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E组(P<0.05);FPDF组尿素氮和肌酐的清除率高于PE组(P<0.05),两组其他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DF可作为重型肝炎病人进行人工肝治疗时最佳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2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60)。2组患者均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拟合结果经P值检验,χ2=62.5410,P=0.0000,表明年龄、高血清铁、低血钠以及肝性脑病是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人工肝治疗联合内科综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效果显著,影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为年龄、高血清铁、低血钠以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7.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按照原有疾病的有无、发病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肝功能衰竭.传统治疗方法对肝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极差,现代肝移植的应用,使肝功能衰竭预后大大改善.但是供体肝脏严重短缺制约着肝移植的广泛应用,许多肝功能衰竭患者在等待供体过程中死亡.Friedman明确指出肝功能衰竭患者是肝移植适应证之一,但是患者候肝时间从90年代后期较90年代前期平均增加了46.5%,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患者增加2倍.  相似文献   

8.
李兰娟 《肝博士》2008,(4):15-16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心环节,其功能涉及面广泛且其生化代谢极其复杂,被形象地比喻为“人体化工厂”,“生命之源”。肝脏一旦出现严重疾病,就会影响全身。  相似文献   

9.
10.
洪许伟  李宏  李越  李勇  程红波  徐长春 《安徽医学》2016,37(11):1412-1414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模式或联合血液滤过透析模式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5年10月马鞍山市传染病院收治的63例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的人工肝治疗组(治疗组)28例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 % vs 45.71 %,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组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比较,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CHE、PTA治疗组提高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与单纯内科综合治疗比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84-187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脏损害,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肝移植是有效的解决手段,但受供体短缺的限制,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非人工生物型肝支持系统常作为肝衰竭治疗的一线手段,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及血浆透析滤过为临床常用的三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这三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功能,但均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这三种方法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物理型(血液灌流吸附)、中间型(血浆置换)及组合型(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 方法: 75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24例)、血浆置换(17例)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34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 结果: 血液灌流吸附、血浆置换及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三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血浆置换及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PT、总血清蛋白(TSP)下降,PTa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三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 结论: 三种人工肝支持方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中间型及组合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优于物理型.  相似文献   

13.
混合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3 4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PT、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等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总有效率为 67.6% ,最终存活率仅为 2 9.1%。检测指标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5 ) ,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 ,对血浆内毒素有确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中间型(血浆置换)和混合型(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1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浆置换(17例)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34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两种治疗方法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中间型、混合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人工肝的发展及在临床急慢性肝脏功能衰竭中的应用。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非生物型人工肝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方法为血浆置换法。一般血浆置换法设备是由多组泵、阀、管路、传感器以及过滤器(分离器)组合而成,并由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因为血浆置换法是侵人性的,设备的特点是安全性必须好,但由于肝脏功能的复杂性,以体外培养活性细胞为中心的生物型或混合型人工肝在肝衰时的支持治疗作用会更加明显和接近自然肝脏的功能。生物型人工肝发展迅速,但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6.
Treatment of hepatic failure with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应用疗效 ,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应用ALSS共治疗 2 35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检测了肝功能、内毒素含量等 ,并对部分患者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含量、氨基酸谱等。比较重型肝炎不同期应用ALSS治疗效果。结果  10 8例重肝患者治疗后存活。ALSS治疗后 ,重型肝炎肝功能明显改善 ,血内毒素和HBV含量明显下降 ,血清蛋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浓度下降 ,BCAA/AAA比值上升。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愈好转率远高于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结论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 ,在早、中期治疗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TECA型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HALSS)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AL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并培养于BALSS的生物反应器中。患者的血浆先经碳吸附或血浆置换后 ,循环流经BALSS的中空纤维管。每次治疗持续 6~ 7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从每只小型猪的肝脏平均可得到 (1.0~ 3.0 )× 10 10 个猪肝细胞 ,存活率 >85 %。TECA -HALSS治疗结束后 ,患者的血NH3、ALT、AST、TB、DB等水平明显降低 ;PTA水平升高 ;患者的神志由嗜睡或昏迷转为清醒。治疗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电解质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TECA -HALSS是一种能迅速、安全、有效地为ALF患者提供暂时的肝功能支持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波  刘胜利 《现代医学》2001,29(2):136-138
经过40多年的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应用半透膜、中空纤维技术、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等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仅有解毒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虽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糖、蛋白质、脂肪及中间产物代谢,生物合成等重要功能,但肝细胞易受毒害;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合前二者之优点,因此,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将是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白蛋白(ALB)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 肝衰竭(HBV-ACLF)3 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2018 年2 月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收治的251 例HBV-ACLF 患者,依据3 个月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52 例和死亡组99 例。入院 24 h 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进行MELD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 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 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取预测指数(Youden 指数)最大时的截断值、敏感性、 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评价两者联合与独立MELD 评分预测HBV-ACLF 患者3 个月预后的 价值。结果 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 评分高于存 活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低于存活组(P <0.05);年龄、MELD 评分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而PTA 和ALB 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 <0.05);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AUC 高于独立MELD 评分。结论 MELD 评分联合ALB 对预测HBV-ACLF 患者 3 个月预后情况较独立MELD 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