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江  王晓丽  徐滨士  许一  张冠楠 《材料保护》2012,45(4):27-29,73
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其研究尚不够深入。对车辆柴油发动机使用过的废CD 10W-40润滑油进行净化处理得到预再生润滑油,再补充合适的添加剂制得再生润滑油。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不同再生油品的抗极压性能和减摩抗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废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比新润滑油下降36.5%,减摩抗磨性能明显降低;将4%高级复合润滑油添加剂TY补充到预再生油中得到的再生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与新润滑油相当;将5%自制的复合添加剂RC加入到预再生油中,所得再生润滑油的PB值较新润滑油提高35.1%,摩擦系数降低30%左右,磨斑直径减小;复合添加剂的加入可使废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潘天堂  徐建生  顾卡丽 《材料保护》2004,37(Z1):120-122
建立了润滑油摩擦学特性影响规律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和预测润滑油摩擦系数与负荷及相对滑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网络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预测性,为摩擦学设计和程序化计算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方便且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用于废润滑油再生吸附的廉价高效吸附剂,用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废润滑油进行吸附处理。预处理原状粉煤灰并配制一定浓度以水为单一吸附质的废润滑油,探究其优化的均匀实验条件,考察粉煤灰对废润滑油中水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粉煤灰具备较好吸附特性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反应55min时,吸附达到平衡,水的去除率达到91.15%,单位吸附量达到279.745μg/g;动力学数据拟合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孔道扩散过程分为初始的快速扩散过程和随后的缓慢内扩散过程,BN=101.629,吸附过程由孔道内扩散主要控制。  相似文献   

4.
侯文贵  刘国成 《材料导报》2018,32(Z2):254-256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保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越来越重视废润滑油回收再生和再利用。本文从传统酸洗工艺、溶剂精制、加氢精制三个方面讨论了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企业的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天津凯赛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NMP(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溶剂精制工艺,该工艺产品色度达到0.8,基础油收率可达80%以上,溶剂消耗0.5 kg/t废油,并且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纳米级混合润滑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轶  张晖  王恒志 《功能材料》2004,35(Z1):2241-2243
利用纳米粒子优异的摩擦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纳米级金属和陶瓷颗粒相混合加入基础油中,形成一种全新的润滑油.本文重点介绍这种新型的润滑添加剂的抗磨减摩、自修复以及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进一步开拓纳米材料在润滑油领域的应用,丰富摩擦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将粉煤灰吸附剂应用到废润滑油的吸附再生中,预处理原状粉煤灰,配置以水为吸附质的废润滑油,考察粉煤灰对废润滑油中水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粉煤灰以孔隙较小的介孔和微孔结构为主,比表面积为10.45m2/g;粉煤灰的平衡吸附量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过程为以范德华力为主的物理吸附,是不可逆的自发过程和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炉钛渣的高附加值利用,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高炉钛渣对废润滑油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高炉钛渣投加量、搅拌转速、吸附温度以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高炉钛渣吸附废润滑油的工艺优化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炉钛渣与活性白土吸附废润滑油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炉钛渣对废润滑油有着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吸附效果与活性白土相当,可作为吸附剂用于废润滑油的吸附再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废润滑油市场状况及其再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废润滑油市场容量、潜力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废润滑油再生市场发展迅速。2005年中国总体润滑油市场容量(不含OEM)为486.8万t,中国废润滑油市场容量为335.94万t。京津冀地区总体润滑油市场容量(扣除OEM)为50.33万t,废润滑市场容量为37.38万t,  相似文献   

9.
废建筑陶瓷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述了利用废建筑陶瓷制备混凝土再生骨料、矿物掺合料和功能微集料的现状,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废建筑陶瓷再生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粘结问题是限制废建筑陶瓷广泛应用于再生混凝土的关键,然后提出增强废建筑陶瓷再生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粘结性能的措施,并展望了废建筑陶瓷再利用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鹤龙  徐滨士  许一  王晓丽 《材料导报》2005,19(10):53-55,62
综述了纳米铜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摩擦学作用机理及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粒径、添加量、摩擦条件、润滑介质及材料特性等因素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无机纳米粒子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重视,但其易团聚及润湿性差,碳与润滑油之间有良好的润湿性,且纳米铜/石墨复合粉体的应用研究少见报道.为此,将纳米铜/石墨复合粉体添加到润滑油中,探讨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铜/石墨复合粉体可显著增大润滑油承压能力、降低摩擦系数特别是高荷载下摩擦系数,并可提高其抗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混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含纳米碳酸钙和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润滑油.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含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面磨痕的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在磨损表面纳米粒子的形态与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的粒子混合物的最佳添加量为:纳米碳酸钙与纳米铜的总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为0.6%,纳米碳酸钙与纳米铜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该润滑油具有最佳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还表明,润滑油中纳米碳酸钙、纳米铜粒子混合物添加剂的优良摩擦学性能与纳米粒子在表面存在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摩擦学系统特征信息的多样性以及设备在运行寿命期内表现出的磨损规律性,以齿轮箱摩擦学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试验齿轮箱摩擦学特征信息系统.对采集到的齿轮疲劳磨损试验润滑油采用油液分析方法试验研究了系统润滑油黏度与磨损特征信息间的表现关系及内在机理,考察磨粒及油液变质物在试验寿命期内的变化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磨粒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变化.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润滑油黏度的增加具有与磨损信息相似的时间累积性,在磨合期、正常期和故障期三个阶段,润滑油黏度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磨粒、油品变质物、摩擦聚合物及油泥的综合影响,其黏度变化与磨损参数变化具有良好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几种润滑添加剂在钢摩擦副边界膜中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华  赵源 《材料保护》1997,30(10):4-5
研究了自行研制的磨损自补偿添加剂ZT系列及常用多效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在钢-钢摩擦副边界膜中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ZT系列添加剂能大幅度地提高润滑油膜破坏的临界温度,显改善润滑油的减摩和耐摩特性,其综合摩擦学性能优于T202。  相似文献   

15.
用分光光度法定量评定润滑油中石墨烯的浓度,根据石墨烯的浓度(0.0125~0.075 mg/mL)与润滑油吸光度之间的正相关特性考察了石墨烯的初始浓度、超声处理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掺量等因素对石墨烯改性润滑油悬浮分散特性的影响和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并将优化出的分散性良好、长期稳定悬浮的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用于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当的超声分散和表面改性可提高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的分散悬浮效果。石墨烯浓度为0.025 mg/mL时石墨烯改性润滑油的摩擦系数降低74.78%,磨斑尺寸减小了28.33%。  相似文献   

16.
黄琳  汪万强  徐想娥 《材料保护》2013,46(1):22-24,8
为了研究纳米铜粉的制备与其摩擦学性能,利用高能球磨机采用干湿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铜粉,再将其加入500SN齿轮油中制成润滑油添加剂,用透射电镜(TEM)及万能磨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铜粉的微观形貌及其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铜粉粒径为10~40 nm,在修饰剂中分散较好,颗粒表面有明显包覆层;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可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纳米铜粉含量0.05%的纳米铜润滑油样的摩擦学性能最好且摩擦系数最低;低载荷下纳米铜润滑油样的摩擦学性能优于高载荷下的。  相似文献   

17.
赵春华  严新平  周新聪  冯伟 《材料保护》2004,37(Z1):125-127
针对虚拟摩擦学研究中的基础困难,分析了复杂摩擦学系统的特性及其特性产生的原因,引入摩擦学系统特性和状态特性的概念,建立摩擦学研究单元本质和可视化的关系,提供数值模拟的思路,为实现虚拟摩擦学搭建基石.  相似文献   

18.
润滑油添加剂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表征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是开发高效无污染润滑油添加剂的新途径.以氧化锌作为添加剂,采用均匀沉淀和直接沉淀两种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并利用XRD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ZnO纳米微粒有效改性后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其摩擦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后,两种方法制备的ZnO纳米粒子效果不同,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纳米微粒团簇的分散和粒径变小,分散均匀,可起到有效的耐磨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废触媒再生制备ZnO/活性炭复合材料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乙烯合成用废触媒为原料,在分析其热解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加热水蒸汽活化再生新工艺,得到了不同再生温度条件下的再生样品.采用N2吸附、碘吸附法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当废触媒在950℃处理40min时,所得样品的比表面积可达到1193m2/g,碘吸附值1080mg/g;同时采用XRD、SEM、FTIR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样品由活性炭(AC)和ZnO组成,且ZnO分散在AC中,表明再生的样品为ZnO/AC复合材料.新工艺为废触媒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为ZnO/AC复合材料探索出了新的原料来源争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0.
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SiO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研究结果看出,它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中简单介绍了纳米SiO2表面改性方法,总结了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即纳米SiO2粒子的制备和表面修饰的“一体化”,制备高聚物-纳米SiO2杂化粒子以及对其摩擦学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