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的伸缩臂起重机起重性能计算方法是利用定步长法和二分法,在给定初始起重量的情况下迭代获得最大起重量的迭代次数很多,而且计算精度对步长大小很敏感.把伸缩臂起重机上车臂架系统及变幅油缸简化为具有一定截面属性的梁,根据臂节间及油缸转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施加等效作用约束,利用线性有限元理论进行模型的变形及受力求解,通过比例法迭代计算出最大起重量.在迭代计算过程中,为得到某种工况下的最大起重量,根据初始给定起重量计算出的复合应力与许用应力的比值,剔除重力对复合应力的影响,预估新的起重量进行下一步的计算,能够极快地迭代到最大起重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钻塔支撑结构截面受力以及连接结构设计进行详细计算,并对钻塔起吊工况受力分析进行仿真模拟,应用软件对比了该结构下钻塔实际受力与材料许用应力,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大跨度桥式起重机的主梁结构,采用许用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进行了跨中截面强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是合适的,但极限状态法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力值稍大,与许用(极限)应力值相比,其设计富裕度更大,设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半挂式散装水泥车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NSYS软件,采用板梁单元对半挂式双轴、三轴散装水泥车结构进行多工况分析,分析结果与测试结果比较,证明建模正确合理。采用ANSYS与导重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只需很少几次迭代计算就可得显著的优化效果。双轴车不但容积从34m^3上升到36.56m^3,总质量下降34.4%,而且主要工况的最大复合应力从383.852MPa下降到184.805MPa;三轴车不但容积从49m^3上升到49.56m^3,总质量下降25%,而且主要工况的最大复合应力从489.143MPa下降到173MPa;显著提高了设计质量,并得到结构形状对各类应力的影响规律,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C型门式起重机为例,分析静刚度计算和强度计算工况,给出门架载荷计算公式,并结合起重机实际工作特征,对门架结构进行工况分析,总结出8类工作状况。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建模,分析各受载工况下结构静刚度和静强度值。最后,对结构静刚度和强度指标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主梁跨中和悬臂处结构静刚度满足使用要求;结构最大复合应力为156 MPa,未超过许用应力值,结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极限状态法的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许用应力法采用单一的安全系数考虑载荷、材料强度的不确定性对结构安全度的影响,难以处理在不同载荷作用下不同工况起重机结构的安全度问题。为使结构更加合理和发挥材料性能,采用基于概率论的极限状态法设计桥架结构,根据对结构最不利的作用情况,将可能出现的载荷进行合理的组合,计算基于极限状态法的各种载荷。按照强度、刚性和稳定性验证结构是否合格。通过实例计算对比,极限状态法比许用应力法更精确、合理、节材。  相似文献   

7.
平衡悬架作为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为了合理设计悬架的力学特性,其弹性元件的设计至关重要.以某牵引车平衡悬架为研究对象,对其重要组成部件钢板弹簧进行了力学分析.为了验证所设计的钢板弹簧的可靠性,选用多片等厚度钢板弹簧对该平衡悬架进行有限元分析,给出了钢板弹簧在装配、满载和极限3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情况,将板簧所受最大预应力与材料的许用应力对比.结果显示,平衡轴支架和钢板弹簧在制动、转向及单侧跳动3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相对较差;但在3种工况下,钢板弹簧所受应力均匀,且最大预应力皆小于材料许用应力,总体设计合理且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600t起重船起吊系统强度校核及应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600t起重船起吊系统的吊杆、千斤柱在各种组合载荷工况下的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出吊杆、千斤柱在组合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危险截面的位置,对计算出的危险截面的应力进行了测试,并对起重船这种特殊起重设备起吊系统的安全运行、结构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ADI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履带吊转盘轴承在轴向载荷和倾覆力矩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其工况下最大应力值小于许用应力,验证了转盘轴承的悬臂环梁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并计算得出内外圈最大应力发生的部位及整套轴承最大应力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以国外某电站混流式水轮机埋入部件为案例,根据ASME标准及用户要求,对照水轮机蜗壳座环的材料,首先选取蜗壳座环的平均应力的许用应力,使用解析法计算得出计算结果;然后选取蜗壳座环的局部应力的许用应力,对蜗壳在不同工况下载荷进行计算,运用有限元法对相应的应力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金属结构在起重机领域的重要性,根据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载荷与载荷组合表对其结构基于许用应力法设计中的载荷计算作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在桥式起重机结构设计中主梁截面所需验证的危险点以及对应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并对其进行了结构验证。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起重机金属结构的载荷与载荷组合表对起重机的结构设计及验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伟  邹先平 《压力容器》2012,29(6):29-33,44
针对板翅式换热器正交接管封头的强度设计问题,给出了基于比率塑性功曲率(Ratio plas-tic work curvature,RPWC)准则塑性压力计算方法,并利用弹性应力分析设计准则对封头在许用压力作用下的强度校核。对某工业封头的塑性压力及其许用压力算例分析表明,比率塑性功曲率峰值确定RPWC准则塑性压力具有唯一性,克服了两倍弹性斜率准则需凭经验选择变形参数的缺点;许用压力作用下的封头强度满足弹性应力分析设计准则。基于RPWC准则的方法是板翅式换热器正交接管封头塑性压力计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桅杆起重机的转台及臂架在起升载荷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起重机的结构进行了静力计算,得到了结构的应力分布,并对应力分布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WRC107总应力强度计算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联  孔帅 《压力容器》2011,28(1):6-11,57
管道或容器的接管部位由于结构不连续存在较大的局部应力,且分析设计时不易求解,公报WRC107对此给出了一种计算方法,但用其分析接管结构的误差还不是很明确。针对支腿受轴向载荷的圆柱壳上总应力强度的求解,比较了WRC107和有限元计算的结果,研究了接管壁厚及参数β,γ对WRC107计算误差的影响。针对内压和支腿上轴向力共同作用下总应力强度的求解,采用HG20582--1998(钢质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即HG法)作为WRC107的补充,研究了其计算的误差。结果显示,接管厚度超过主管厚度2倍时,空心接管可与实心附件等效。WRC107的计算误差依赖参数β,γ,且与有限元结果相比,存在低估总应力强度的情况。以HG法为补充,WRC107可用于计算内压和支腿上轴向力引起的总应力强度。  相似文献   

15.
《起重机设计规范》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2008版《起重机设计规范》中的结构计算方法部分的修改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新旧规范中结构计算方法"过渡"的良好的适应性,并通过实例和设计过程,说明了许用应力法的不足和极限状态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滕文爽  郭梅  宋振海 《机械传动》2021,45(4):156-159,176
为正确评估不同标准中的齿轮强度计算结果,分析和比较了我国航空工业标准(HB)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计算锥齿轮齿面接触疲劳承载能力的差异。通过计算方法比较和实例计算对比两种途径,找出了两种标准计算公式的差异、修正系数种类、取值上的差异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SO标准比HB标准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范围更广,特别是在动载系数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异,使得ISO标准计算接触应力基本值更小、计算接触应力相当、许用接触应力更大。  相似文献   

17.
赵菊初 《机械设计》2003,20(4):18-22
再次对弹簧材料的选择、许用应力的确定及其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对新旧弹簧计算方法作了计算实例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高金良  陈敬虞 《机械强度》2004,26(2):180-182
从线性Mohr-Coulamb准则出发,导出复杂应力状态下考虑内摩擦影响时灰口铸铁的抗压强度条件,得到更符合工程实际的强度计算公式;指出现行铸铁抗压强度条件的不足,讨论导出公式的适用范围。分析铸铁压缩破坏时滑移面的位置及许用剪应力和许用压应力间的关系,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半球形液压缸是缸梁一体式压力机的主要承力构件,它与传统的三梁四柱式液压机的圆筒形液压缸相比,结构上和受力状态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使承压能力有近一倍的提高。导出半球形液压缸强度计算公式,对于厚壁球壳,最薄弱区域是球的内壁,在该处有最大的经(纬)向拉应力与代数值最小(绝对值最大)的径向压应力。按照Tresca 强度准则或Mises强度准则均可算出数值相同的最大当量应力,强度计算公式表明该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并将该式与圆筒形液压缸强度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在相同条件下(相同许用应力、相同内压及相同内半径),计算结果表明,半球形液压缸的壁厚要远小于圆筒形液压缸,减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