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余洋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1):124-126
历史哲学是指18至20世纪西方哲学中探讨历史规律或历史过程,研究历史认识方法和性质的各种学说和理论,形成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论述的学说,是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唯物的科学的历史哲学,也是一种具有革命精神的思辨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2.
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或影响者其它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外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起义、改革,都是由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而引起的。如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相似文献   

3.
考茨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集中探讨了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这一探讨既包括对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修订,也包括对社会发展规律问题的探讨和修正,既体现了考茨基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理论功能拓展的努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理论缺陷,需要在理论上认真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领域决不是“世外桃园”。它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激烈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在如何看待自然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如何正确评价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问题上,历来就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问和思想体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60页)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导言》和扎记《科学历史摘要》中,从自然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出发,不仅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而且阐明了有关自然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学习《导言》和《科学历史摘要》,对于我们深入开展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革命,批判和清除自然科学领域中唯心史观的恶劣影响,加强意识形态领域中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进步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在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上的科学表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全面发展。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认为,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此,从马克思到列宁都十分强调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阐述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依序性和跳跃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探讨了中国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1844年初,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对卡莱尔的泛神论进行了批判。他在这次批判中,用唯物主义观点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为深入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援引费尔巴哈又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开始从抽象的人转向对现实的人的研究,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恩格斯提出“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就是指由毛泽东同志所创立,凝聚了党的集体智慧,总结了我国文艺运动的发展规律,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文艺主张。”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出发,和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规律的科学表述,也是发展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思想理论与政策方针,无论过去或现在它都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运动胜利前进的指针。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就是要进一步重新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实践毛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与理论创新 ,本文从它对历史唯物主义贡献的角度 ,试论其主要贡献有 :( 1 )抓住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 ,不但将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而且突出了发展的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2 )将历史唯物主义三大基本点 (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 )有机地统一起来 ,将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地统一起来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和衡量准绳 ,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 3)将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党政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并落脚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 4 )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永久性和瞬时性的结合体,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由来。人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与历史对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地去认识、阐释历史,体味历史的沉重与苍凉。历史不仅是事实的铺陈排列,更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映现。  相似文献   

11.
明清以来妨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以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康乾盛世”象征着中国封建主义消亡过程中的“回光返照”,它并不是由反映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工商业的发展所致。因此,“盛世”一过,接着就是“危世”、“末世”。 晚清历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史,更是中国封建主义衰亡史。解放后,科技事业空前发展。其间,由于在把握中国革命历史方位上的偏差,对科技事业也造成过不利的影响。在拨正了革命航向后,面对国际知识经济大潮,我国正积极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兴利除弊,迎战未来。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归宿,因此必然也是《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论,在《资本论》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服务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统一于《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玲玲 《科技信息》2009,(29):I0225-I0226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指出公平是历史的、阶级的、社会的范畴,其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阶级的性质等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不公平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对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公平问题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梁红色景区位于华池县东北部的南梁镇。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早期创建的以华池县南梁地区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由于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重要,境内革命遗存丰富,2004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培养的红色旅游景区,同时纳入"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该景区周边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制约南梁红色景区及老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绿化提升工程设计,快速造林成林,优化了树种结构,提高了森林景观及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绿化美化效果,促进了老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归宿,因此必然也是<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论,在<资本论>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服务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统一于<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18.
人的需要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的需要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以下地位:人的需要是历史主体的内在属性;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阶级矛盾产生的原因;人的需要是推动人类自由解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哲学体系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现代科学技术问题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和研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影响却为人们所忽视,大多数哲学教材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只把科学技术当作社会意识的一个方面,作为生产力的一个因素加以论述。仅个别教材设了专章论述科学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我认为,鉴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比较充分地揭示科学技术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探讨科学技术与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相对论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过去把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仅仅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疑过分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我们应给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充分的科学的认识,赋予它应有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应当给阶级斗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作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过去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提法及其造成的危害,应予相应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