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指不包括生物部分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液透析、全血/血浆灌流、血液滤过、血液置换等。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功能以解毒为主,部分非生物人工肝还兼有补充体内需要物质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紊乱的作用。临床研究证明,通过使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等各种毒性物质,对合并  相似文献   

2.
丁义涛 《江苏医药》2001,27(7):481-481
人工肝的研究已有 4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人工肝虽能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不能提高其生存率。 80年代以来 ,由于细胞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 ,出现了以培养肝细胞为生物成分的生物人工肝 (BioartificialLiver ,BAL) ,并与原有的解毒装置如活性炭一起构成所谓的组合性生物人工肝 (HybridBioartificialLiver,HBAL)。尽管近年来各种人工肝系统发展很快 ,但只有HBAL的出现与日渐成熟 ,人工肝才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辅助支持治疗手段 ,为患者等待肝移植或通过肝再生而自然恢复争取时…  相似文献   

3.
4.
张苗  钱敏 《江苏医药》1998,24(4):266-267
由人工材料构成的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Nonbiological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NBALSS),经数十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许多肝性脑病的病人由此得到了苏醒;由于NBALSS为病人创造稳定的内环境,暴发性肝衰竭(FHF)时,肝细胞的再生也有了良好的条件,利于肝功能的自然恢复;NBALSS还能改善肝移植病人术前状况,为他们跨入手术或架起桥梁。NBALSS的功能与技术NBALSS的主要功能是净化血液,排除肝衰竭病人血液中过多的毒性产物,并供给病人损害的肝脏不能产生的某些需要的物质。肝衰竭时的毒性产物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门脉高压症大出血断流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有肝肾功能障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被迫行门奇静脉断流术的15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4h内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德国贝朗DiapactCRRT型连续性血液滤过仪进行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治疗,于每次治疗前后抽血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氨指标,并观测患者肝昏迷程度变化情况。结果共治疗15例23例次,治疗后患者白蛋白显著增加(P<0.01),血氨、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1),转氨酶改变不明显(P>0.05),肝昏迷程度减轻。结论利用人工肝技术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状态,促进患者苏醒,为患者度过术后肝衰竭难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非生物型人工肝作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7.
黄锦雄  黄振宇  覃凌 《江西医药》2003,38(5):353-353
患者,女,28岁,因孕38周,皮肤黄染3d于2001年10月3日由外院转入。入院前3d眼球黄染,次日黄染迅速扩散至全身,出现恶心呕吐,下腹部疼痛,静脉穿刺部位出血不止,血常规:白细胞11.2×109/L,血红蛋白124g/L,血小板72×109/L。尿常规: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凝血常规,PT28S,APTT52.2S,TT36.8S,FIB0.5g/L,3P试验强阳性,D二聚体:阳性,肌酐337μmoL/L,尿素氮43.6mmoL/L,肝功能:TBIL385.8μmoL/L,DBIL250.2μmonL/L,ALT263IU/L,AST364IU/L。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均阴性。无妊高症病史。B超提示:妊娠急性…  相似文献   

8.
朱艾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15-216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重型肝炎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以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就诊的重型肝炎患者80例,我们给予上述患者基础治疗联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80例患者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80例患者,73例(91.25%)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7.50%)无明显改善,1例(1.25%)因病情加重合并肝性脑病死亡。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重型肝炎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总体安全性较好,因此非生物型人工肝必将成为重型肝病最重要、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以肝细胞脂肪浸润、肝衰竭为主要特征[1],还可并发肝性脑病、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胰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属于产科重症。一般认为,母婴的总体死亡率分别为7%~18%及9%~23%,严重者需行肝移植手术[2]。AFLP的传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终止妊娠、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但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以非生物型人工肝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包括血浆置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 ,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 ,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有典型肝硬变史的肝性脑病临床上诊断不难 ,而以智能、定向力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且无明确肝病史的病人 ,往往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帮助作出诊断。因此脑电图在肝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在各种杂志中可见有大量报道。我院脑电图室在肝性脑病的诊治中应用脑电图检查也做了一些尝试 ,通过对近几年所检查的 30例肝病病人的脑电图进行分析 ,发现脑电图在肝性脑病的临床实践中不仅可提供诊断依据 ,同时对疗效观察也可起到积…  相似文献   

11.
段钟平  陈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35-3235
人工肝脏简称为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人工肝技术主要用于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支持治疗,为自身肝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暂时维持手段及移植后的肝脏最初无功能状态时的短期替代,人工肝按照组成及性质主要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组合生物型人工肝三类。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传统内科治疗疗效差。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中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我院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鸟氨酰门冬氨酸治疗重型肝炎19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37例患者为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住院治  相似文献   

13.
古振涛  郑伟强 《安徽医药》2017,21(9):1579-1582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 ,各种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联合应用模式日趋得到推崇,然而临床上对各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评价不一,该文主要阐述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优势及其局限性,同时对各种非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必要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其作为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适应证也得到了公认。近年在人工肝研究方面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尚无一种人工肝能完全替代肝脏的全部功能。现有的动物实验及早期临床应用清楚地表明.生物型人工肝不仅能为肝衰竭患者提供强大的解毒、生物合成功能以及稳定内环境、阻断恶性循环,而且为肝细胞再生提供了条件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荣 《药品评价》2007,4(1):17-19
作为肝衰竭(hepatic failure,HF)有效治疗手段,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简称ALSS)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6.
彭丹  何金秋 《云南医药》2003,24(5):416-418
肝脏具有合成、代谢、解毒、排泄等功能 ,是人体功能最多、最复杂的器官之一。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重型肝炎 (以下简称重肝 )的病死率极高 ,达 80 %以上[1] 。一、人工肝的发展和类型 人工肝脏又被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 ,ALSS) ,简称人工肝。人工肝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5 0年代。 195 6年Sorrentino证明了新鲜肝组织匀浆能代谢酮体、巴比妥和氨 ,首次提出了“人工肝脏”概念。在人工肝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临床上的应用经历了物理型、中间型、生物型、混合型四个阶段[2 ] 。 1、物理型人工肝其主…  相似文献   

17.
加强我国人工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杰  甘建和 《江苏医药》2001,27(12):881-881
自上世纪 5 0年代至今 ,人工肝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出现过多种类型人工肝。日本学者将其划分为 4型(代 )人工肝。Ⅰ型为物理人工肝 ,主要包括血液透析 /滤过、血液灌流吸附等以机械性被动去毒为主的方法 ,实际上是血液净化技术的移植应用 ;Ⅱ型为中间型人工肝 ,以血浆置换为代表 ,兼有部分机械去毒和人为补充生物活性物质双重作用 ;Ⅲ型为生物人工肝 ,分体外肝灌流和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支持装置两种 ,具有生物合成、转化代谢、解毒排泄等功能 ;Ⅳ型人工肝是以生物人工肝为主的混合系统 ,具有上述各型人工肝的功能。经过长期的实践 …  相似文献   

18.
王铁萍  李蓓睿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18-2319
我院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系统抢救重型肝炎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重型肝炎均为1998年9月~2004年12月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40岁。病因有:慢性乙型肝炎4例,  相似文献   

19.
生物人工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解毒、生物合成、代谢等多种功能。众多因素所致的肝衰竭必然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毒性物质大量堆积.影响肝再生,并形成恶性循环,故病死率极高。生物人工肝治疗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代偿肝脏功能的体外辅助支持治疗,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或肝再生的自然恢复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PE)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121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共183例次,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PT及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改变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内在关联。结果 12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临床好转率为64.46%(78/121),其中早期83.78%,中期46.87%,晚期6.66%,同时1次与多次人工肝治疗临床好转率比较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二者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浆置换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及无严重并发症的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