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磁效应及其在内应力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双探头磁应力仪及单探头磁应力仪对航天器件用材料电铸镍的力-磁特性进行了部分基础性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发现:电铸镍具有与低碳钢固有的压磁效应绝然不同的明显的拉磁效应。揭示出电铸镍内在的这一基本力-磁特性,为航天工程用电铸镍器件残余应力磁性法无损检测中拉压应力信号的正确判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连续测量磨削残余应力的方法,分析了连续测量装置测量磨削残余应力的重复性,并将连续测量残余应力装置的测量结界与X-ray应力仪的测量结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连续测量残余应力装置设备简单,测量速度快,测量费用低,适用于测量具有简单形状的磨削零件或试件表层残余应力沿深度的分布,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X射线应力分析仪技术改造的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台70年代未期生产的X射线应力分析仪使用笔式记录仪记录试验数据,数据处理通过手工测量记录在坐标纸上的曲线,人工计算完成。本文介绍的改造方法,其原则是尽量少对应力仪硬件本身进行改动,通过使用专门编写的软件,以扫描应力仪数据记录信号的方式来采集数据,由根据相关国家标准编写的数据处理单元完成试验数据的处理,由于改造工作主要集中在软件实现上,计算机与应力分析仪的连接仅使用了2对信号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X射线应力仪用于现场测量残余应力的技术,并且给出了CF-62钢制1500m~3乙烯球缸的焊接残余应力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X射线应力测试技术用于大型球罐残余应力的现场测量是可行的;在焊态下测量的残余应力值较高,而焊后热处理使残余应力得到充分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对DST-17型应力仪进行材料残余应力测量分析,通过对标准试样的测量比较,分析了ψ角个数,准直管直径及探测器种类对X射线衍射法应力检测测量误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ψ角个数对测量误差波动的影响较小,随ψ角个数的增加测量误差有小幅度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准直管直径对测量误差有较明显的影响,1 mm直径准直管测量误差以及误差波...  相似文献   

6.
多晶硅薄膜残余应力显微拉曼谱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显微拉曼谱对桥式多晶硅薄膜梁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该多晶硅薄膜采用典型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工艺制造.实验结果表明, 多晶硅薄膜梁的中部存在很大的拉伸残余应力(约1 GPa),且多晶硅薄膜的残余应力沿梁长方向大致呈对称分布,这种内应力分布与制造过程中的ICP(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工艺密切相关.多晶硅薄膜梁在残余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可以通过WYKO白光形貌仪准确地表征,经过ANSYS计算,薄膜残余应力分布状况与显微拉曼谱法的测量结果吻合.因而,显微拉曼谱法是测量多晶硅薄膜残余应力的一种准确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日本理学公司MSF-2M型X射线应力仪的微机控制。改造后的应力仪在保留原功能的基础上扩大了测量范围并具有交互性强的控制界面;能够实时监测实验状态以及衍射强度,操作者根据峰形检验该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根据材料的属性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实验数据可以存盘并打印。  相似文献   

8.
单片机为核心的超声波轴向应力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最新研制成功的用于螺栓及其他试件的超声波轴向应力仪。该仪器通过测量超声波纵横波声时,并根据纵横波声时与应力的关系计算出实测应力,这一装置能直接显示轴向力或应力,可用于质量控制与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9.
微机化的多通道超声螺栓应力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由微机控制及显示的超声应力仪的工作原理,该仪器可同时测定24根螺栓应力,文章提出了声时差法测预紧应力,并推导了声时差同轴向应力以及三阶弹性常数的关系。采用声时差法多探头同时测量同一法兰上的各螺栓的预紧应力,可以克服偶合误差,可免测三阶弹性常数及温度等,使测量过程简便且严谨高。程序在Windows下设计,操作简便,应力能以多种图形方式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应力你于250MPa,夹紧距  相似文献   

10.
通过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了五轴数控机床摆动轴几何误差的辨识模型,深入分析了在误差测量过程中球杆仪磁性球座的安装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球杆仪磁性球座安装误差的分离方法,并在五轴数控机床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出球杆仪磁性球座的安装误差,提高摆动轴几何误差的测量和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虚拟仪哭典型的开发平台LabVIEW图形编程语言,开发了一套多通道的应力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并在实验室用多种标准信号对该软件进行了考评。利用该软件对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实际使用表明该软件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12.
光学自准直仪及光电自准直仪结合反射镜可实现多方面的小角度测量。为了解决采用自准直仪对机械零部件或整机在垂直度及任意角的测量与调整中,反射镜不易定位与固定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性反射镜,扩大了自准直仪的应用范围,使角度量具  相似文献   

13.
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超声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金属材料零件制造中的表面残余应力无损检测难题,提出一种平面应力状态超声测量方法.基于线弹性理论,引入晶粒取向表征因子,揭示晶粒取向对超声传播的影响机制.虑及材料力学性质(弹性常数、晶粒取向等)和应力状态对声速的共同影响,建立平面应力分量-声速解耦模型.基于临界折射纵波(LCR波)表面应力测量原理,分析温度与耦合状态对超声信号衰减、畸变以及声时的影响规律,并设计出一种一发双收直接耦合造波探头.以单向拉伸的变截面铝合金板和搅拌摩擦焊后的轧制铝合金板为典型对象,利用自主开发的超声应力测量系统进行表面应力测量试验,分别与有限元法和小孔法进行对比,应力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为金属材料表面残余应力测量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温对激光冲击TC4钛合金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PROCUDO200激光喷丸系统对TC4试样进行强化处理,采用XL-640型应力仪测量了保温550℃前后激光冲击TC4钛合金表层残余应力。采用ABAQUS软件,基于Johnson-Cook本构方程和双曲正弦Arrhenius-type方程,创建了可预测保温前后激光冲击TC4残余应力场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表明:在550℃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表面残余压应力不断减小;当保温时间超过30 min后,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减小幅度降低;保温60 min后,激光冲击TC4表面残余应力的测量值和模拟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有限元模型能准确预测残余应力热松弛规律,残余应力的热松弛可能与保温期间塑性变形层的热回复过程和动态再结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吊耳板的应力检测,是闸门启闭力测量的常用方法,实际测量中会出现测量不准确的现象。对测量构件进行ANSYS有限元方法和相关结构应力测点检测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结构中存在应力集中现象,经过分析表明,应力集中是测量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应用格拉布斯准则对应力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应力测点存在的测试数据波动大、参照测点间规律特征不明显等异常偏差现象,较好满足测试准确性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16MnR钢的焊缝的漏磁场与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测量。依据磁记忆测残余应力原理构建装置,并用构建好的装置对选定的焊板进行扫描,得到所测残余应力的测量结果;再用小孔法重新测残余应力,得到另一种测量结果。用VB对磁记忆残余应力的测量结果进行编程,编制出关联模型二维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应力波安装干涉配合紧固件的原理,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干涉配合紧固件应力波安装仪的方案。设计了安装仪控制系统及安装枪结构,研制成功应力波安装仪。试验表明研制的低压便携式安装仪可以满足工程需要,能够解决传统安装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楼易 《机电工程》1996,(3):43-47
本文用X射线应力仪研究了低应力高强度灰铸铁从表面开始沿怪深分布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通过对机床床身铸造应力的实测,结合应力场的数值分析结果,提出了灰铸铁件在应用取消人工时效工序的同时控制热应力符合质量指标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4):648-652
研究了配装某型飞机发动机的新型复合结构航空测量耙的组成结构,使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新型航空测量耙振动应力测量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方案设计拟定的各振动应力测点的最大拉压应力较对应截面的最大拉压应力的误差不超过2.5%,低于工程可接受的误差要求,说明新型航空测量耙振动应力测量方案设计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0.
民用航空螺旋桨应力测量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JL-5型民用航空螺旋桨,制定了桨叶应力测量试验方案并开展了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得到了该型螺旋桨桨叶的应力分布特点和应力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两桨叶应力分布呈对称性;桨叶应力最大值小于其对应的设计值,且未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符合设计要求.该试验的完成为螺旋桨应力测量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建立完善的旋转件应力测量试验方案和测量方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