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94株土壤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为指示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94株土壤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AXW4-1菌株等10株放线菌发酵液至少对3种病原真菌中的1种有60%以上的抑制率,占总测试菌株的10.64%。对这10株放线菌进行抑制孢子及菌核萌发试验,结果获得4株活性较高的菌株,其中AXW4-1和HVA29-2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9%和78.8%,X-1-8和GSA26-2菌株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萌发抑制率均为86.1%;油菜叶片组织法试验表明,X-1-8和GSA26-2菌株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药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土壤生防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抑菌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出21株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其中拮抗活性较强的有4株。拮抗放线菌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最高抑制率达85.7%;能抑制病菌菌核的形成,处理后11d,对菌核形成的抑制率达97.3%;对菌核萌发的抑制能力稍弱,在菌核萌发初期,部分放线菌菌株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木霉菌株M1M2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利用M1M2发酵液,采用平板培养、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其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效。[结果]结果表明,木霉菌株M1M2发酵液对向日葵菌核病菌菌丝抑制率为82.6%,盆栽防效为73.8%,田间防效为60.0%。[结论]可见,木霉菌M1M2对向日葵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内生细菌EDR2菌株的分类地位以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皿内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株EDR2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并结合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内生细菌EDR2菌株能够有效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并可导致菌丝出现畸形、细胞质外渗,同时其还对病菌的菌核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培养原液的抑制率可达到96.6%。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EDR2的培养原液和无菌培养滤液对苗期油菜菌核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都在80%以上;菌株EDR2的喷施时间可影响其防治效果,其中以接种病菌前1d喷施防治效果最好,可达到95.4%;培养原液及不同倍数稀释液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不同,随着稀释度的增加,其生防效果降低。菌株EDR2对供试的16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广的抑菌谱。结合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认为,内生细菌EDR2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综合皿内及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认为,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DR2是1株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防治潜力和开发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5.
从莱芜市不同生姜产区采集生姜根际土壤及根围土样14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不同放线菌66株、细菌118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姜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9株、细菌14株.将其中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JT-9防效最好,盆栽防病效果高达74.2%,其余防效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6.
从莱芜市不同生姜产区采集生姜根际土壤及根围土样14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不同放线菌66株、细菌118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姜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9株、细菌14株。将其中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JT-9防效最好,盆栽防病效果高达74.2%,其余防效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鱼腥草内生放线菌的杀菌生物活性。[方法]以新鲜鱼腥草为材料,从其根、茎和叶部共分离得到7株内生放线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对7株内生菌发酵产物进行杀菌活性筛选。[结果]这7株内生放线菌均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编号为K3和K15的2株内生菌发酵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禾谷镰刀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抑菌活性,其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玉米小班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90%以上。进一步研究K15和K3菌株的抑菌活性可知,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3.71和14.97 mg/ml;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均表明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保护和治疗效果均高于70%,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7.46%和66.55%。[结论]K15和K3菌株发酵产物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特别对小麦白粉病菌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油菜根围土壤中分离出156株细菌,通过对峙实验的初步筛选,有10株细菌对油菜菌核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菌株BX-7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的油菜菌核病菌菌丝边缘由白色变为淡黄色,经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丝发生断裂、肿大或畸形等。菌株BX-7的挥发性产物和无菌发酵液均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挥发性产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74.09%。无菌发酵液随培养时间的不同其抑制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培养96 h时达到最佳。油菜叶片离体测定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X-7的菌悬液和无菌发酵液均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菌悬液处理的防效优于无菌发酵液。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壤稀释法分离采自江苏及广西农化厂周边的6份土样,获得50株放线菌。以大丽花轮枝孢、尖镰孢萎蔫专化型和尖镰孢西瓜专化型为靶标菌,通过皿内试验及盆栽试验筛选出5株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菌株JSGF4、JSGF10和GXCK1对靶标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盆栽试验表明,5株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有良好防治效果,其中菌株JSGF10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效高达90.0%;对防效较高的4株放线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菌株JSGF4为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菌株JSGF10和GXCK1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GXDM6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相似文献   

10.
从大田油菜植株内获得117个细菌分离物,其中6个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表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经平板对峙培养和菌核萌发抑制率双重筛选出菌株JH-10,对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菌丝生长缓慢、弯曲、局部断裂,并延迟菌核形成的时间.菌株JH-10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离体叶片接种防效为73.1%,盆栽防效为64.7%.经几丁质平板检测,菌株JH-10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酶.本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细菌JH-10对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力,为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提供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测定各菌株的最适发酵时间。[方法]利用刚果红变色圈法从花台土、湿地、菜地土、草坪土中分离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镜检及革兰氏染色反应鉴定为3个不同种类的4株放线菌,分别命名为A1、A2、A3。用DNS分光光度法对其所产纤维素酶活力分别进行测定,并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青霉(Penicilli-um)所产的纤维素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菜地土中和草坪土中产纤维素酶菌酶活力分别比枯草芽孢杆菌酶活力高出18.14%、40.50%,而比青霉酶活力高出39.96%、66.45%;花台土中和湿地中的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力则分别比枯草芽孢杆菌酶活力低12.97%、13.18%,而比青霉酶活力高出3.11%、2.86%。此外,各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活力均与发酵时间密切相关,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初始阶段纤维素酶活力呈上升的趋势,各菌株分别在不同发酵时间达到酶活力最大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回归于初始水平。[结论]在从自然界中分离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取样地点;培养时间的不同对不同菌株产酶的影响很大;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可以提高纤维素酶的工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海南药用植物根际分离得到对淮山炭疽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V培养基从盾叶鸡蛋花根际土壤分离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代谢产物抑菌试验筛选活性放线菌;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盾叶鸡蛋花的根际土壤分离到12株放线菌,筛选到1株对淮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51173,菌株51173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16S rRNA gene clade中的成员。[结论]放线菌菌株51173在淮山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吴艳清  蒋继志  梁廷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11-8112,8135
[目的]筛选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拮抗芽孢杆菌并对其脂肽类物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法从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根际土壤中分离产芽孢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并对其中杀菌效果较好的Y-3菌株的脂肽类物质进行了HPLC分析。[结果]初筛有9株细菌对P.infestans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复筛得到Y-1和Y-3菌株对P.infestans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80%以上;Y-3菌株产生的脂肽粗提物对P.infestans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制率达90%以上,HPLC分析显示其脂肽粗提物主要包括8种组分。[结论]Y-3菌株产生的脂肽类物质抑菌效果显著,在生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付红梅  李森  檀根甲  王子迎  赵平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82-11484,11495
[目的]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大豆疫霉拮抗菌,为寻找病害防控措施、设计新的疫病控制策略提供基础。[方法]从黑龙江省3个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围土壤样本并分离各类土壤微生物,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大豆疫霉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并在此基础上测定拮抗力较强微生物对大豆疫霉菌的生长抑制率及其对大豆疫病的控制作用。[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拮抗效果相对较好的细菌,命名为B048菌株。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拮抗细菌B048菌株对大豆疫霉的生长抑制率达97.5%;拮抗持久力测定显示,在与大豆疫霉对峙培养21d时抑菌带宽度仍达20.0mm;在盆栽试验中,B048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为100%。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拮抗细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结论]拮抗细菌B048菌株具有较好的开发成大豆疫病生物防治菌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扶芳藤内生真菌HX003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扶芳藤内生真菌的抑菌作用。[方法]对从扶芳藤植株中分离的内生真菌HX003进行液体培养,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获得发酵液和菌丝体的丙酮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病菌、苹果炭疽病病菌、油菜菌核病病菌、苹果轮纹病病菌、橘子胶孢炭疽病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将发酵液浓缩至1/10时,其对几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在30%以下,对苹果轮纹病病菌的抑制率最低,而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抑制率相对较高,达27.9%。获得菌丝体的丙酮提取液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相对抑制率液体培养3 d后均达60%以上。[结论]扶芳藤内生真菌HX003的发酵液及菌丝体粗提物中具体抑菌物质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油菜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油菜的不同组织内分离内生真菌,研究它们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对活性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从油菜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出12株内生真菌,其中2株(WG5和WJ2)对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黄斑叶枯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而且其发酵滤液经高温处理后活性不丧失,对病原真菌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生防潜能。[结论]油菜内生真菌可以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为新型活性物质的筛选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龙建友  高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90-15891
[目的]对GZ933菌株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进行了离体测定。[方法]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予萌发法测定菌株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茵的生物活性。[结果]GZ933发酵产物对油莱菌核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83,96、128.43eh,117.39mg/L;对葡萄白腐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分别为133.46和188.73mg/L。[结论]GZ933菌株对许多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抗茵活性,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浩  宁睿  苏兴海  李优琴  王春梅  石志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84-1485,1510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进行抑菌成分分析,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以丁香等1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为材料,测定各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丁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活性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丁香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结论]初步证实丁香酚为丁香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9.
邹勇  牛永春  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85-9588
[目的]了解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瓜类植物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对分自不同瓜类植物及不同部位的461株内生真菌分别与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3种土传病菌进行对峙培养试验,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记载抑菌带的有无和宽度,计算供试病原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分析内生真菌对3种土传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内生真菌对供试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表现为3种类型:抗生作用、基质竞争作用和寄生作用.在461株内生真菌中,共有1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产生拮抗作用,25株对立枯病菌产生拮抗作用,64株对菌核病菌产生拮抗作用,分别占供试内生真菌菌株的2.8%、5.4%和13.9%.其中,菌株F3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9.0 mm.菌株JCL24对立枯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1.3 mm.菌株F94对菌核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4.3 mm.对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3株,分别属于Nigrospora、Penicillium和Rhizoctonia属.对立枯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11株,分别属于Alternaria、Apiospora、Bipolaris、Colletotrichum、Exserohilum和Fusarium 6个属.对菌核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17株,均为Fusarium属.[结论]部分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土传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主要通过抗生作用,少部分通过基质竞争和寄生作用抑制病菌生长.一些菌株对供试病菌抑制作用很强,可能具有用于瓜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李云霞  杨晓燕  苏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0-10431
[目的]研究苍山斜阳峰火烧迹地捕食线虫真菌。[方法]从云南大理苍山地区斜阳峰6块火烧迹地的华山松、云南松松树根际土共采集了480份土样,采用诱饵平板法对土样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进行分离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共分离出79株菌株,经鉴定有2个属6个种。捕食线虫真菌在将军洞后山火烧迹地分布最广,80份土样共计检出17次。6块火烧迹地中,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的检出率最高,为4.79%;其次是弯孢节丛孢(A.musifomis)和椭圆单顶孢(M.ellipososporum),检出率分别为3.96%和3.75%。[结论]为松材线虫的生物防治积累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