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来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共i50例进行研究。测量孕妇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量,将其分为标准体重组52例和高于标准体重组78例,观察孕期并发症以及母婴结局。结果高于标准体重组剖宫产率为115%,巨大儿发生率为173%,产后出血率为46.2%;标准体重组剖宫产率为64%,巨大儿发生率为5.1%,产后出血率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体重增长超过(104±55)的孕妇共有55例(A组),孕期体重增长超过(143±29)的孕妇共有75例(B组),A组产后出血7例,剖宫产29例,巨大儿7例,新生儿窒息8例;B组产后出血14例,剖宫产14例,巨大儿6例,新生儿窒息7例,孕期体重增长适中组母婴结局要优于体重增长过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与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有直接关系,且对母婴结局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普遍认为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的增加是影响母婴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孕期增重的适宜范围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就孕期能量摄入多少、孕期营养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期增重和妊娠结局、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孕期营养指导与体重增长等几个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来该院进行产检的200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以及超标准组,结合孕期体重增幅变成Ⅰ组、Ⅱ组、Ⅲ组。对不同体重指数以及不同孕期体重变化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孕前体重指数超标准组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25%、58.3%、10%、10%、13.3%,均比标准组的3.8%、27.5%、2.5%、1.3%、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前△BMI>6的产妇,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19.5%、62.3%、9.1%、5.2%、13.0%,明显高于产前4≤△BMI≤6,以及△BMI<4。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息息相关,合理保持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能够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和高于标准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幅分成△BMI﹤4(A)、4≤△BMI≤6(B)、△BMI>6(C)三组,分别分析比较在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孕前体重指数高于标准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组。产前△BMI≥4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BMI>6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减少肥胖,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期并发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艳 《当代医学》2009,15(10):33-33
近年来,肥胖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逐渐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2006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546例,经筛选其中建立完善的孕期保健卡、符合孕前体质指数BMI≥25kg/m^2与体重增长过度(孕期体重增长≥15kg)的孕妇148例(5.81%)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及与胎儿体重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我们对196例孕产妇的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罗红玲 《广西医学》2012,34(3):309-311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分析47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不同孕前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前BMI增加及孕期体重增加值增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均会影响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的影响,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妊娠并发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用自编问卷调查929例足月单胎产妇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随访至分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等体检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等的关系。结果①孕前低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理想体重组和超重组(P<0.05)。②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头围、胸径均明显大于增重不足和增重正常组(P<0.01),而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即孕期增重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身长越长。③孕前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孕妇随着孕期增重过多,其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明显增大。结论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发育指标有关。孕妇应根据自身条件注意调整孕期的增重范围,以便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曾莉芳 《吉林医学》2013,34(18):3575-3575
目的:通过对妊娠前体重正常的女性的孕期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体重增长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体重增长在10 kg以内的95例作为甲组;将体重增长在10~16 kg的87例作为乙组;将体重增长在16 kg以上的48例作为丙组。对比三组孕期、分娩期、产式、产褥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三组相比,丙组孕期、分娩期、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同时剖宫产的发生率也最高;而三组在产褥期并发症差别不明显。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可增加孕产妇、新生儿产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增加体重的适宜范围.方法:对747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按孕前体重指数分为四组:消瘦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肥胖组(BMI≥25);又根据孕期增重分为<15 kg、15 kg~20 kg、>20 kg三组,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产程阻滞及难产剖宫产均随孕前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均随孕期增重的增加而增加;孕期增重≥15 kg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孕期增重<15 kg低.结论:对孕前及孕期增重的适当控制,可有效降低产科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剖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SPSS 10.0统计分析对我院的335名足月初产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值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间糖尿病患病几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间糖尿病患病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值评价妊娠期糖尿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加体重调整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娟峰  张琳 《当代医学》2014,(36):33-3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前体重指数、饮食习惯和孕期运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足月初产孕妇的相关资料,对其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运动量及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超重组(n=122)与非超重组(n=238),非超重组包括正常体质量组和低体质量组;根据孕期增加的体质量分为A组(n=53)、B组(n=61)、C组(n=112)、D组(n=134)。结果超重组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数最多,其次为正常体质量组,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数最少的为低体质量组,3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人数最多,其余依次为C组、B组和A组,4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质量指数与饮食习惯、孕期运动量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调节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并通过控制孕期的运动量,调节其饮食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正>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是妊娠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营养状态指标,已被证实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密切相关~[1]。孕前肥胖或超重以及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的孕产妇,其不良孕产结局发生风险更高,而孕期体质量增长不足则可能导致低出生体质量儿等问题。胎盘是母体和胎儿之间的重要交换器,负责由母体向胎儿传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帮助胎儿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围产保健卡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妇5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分为三组(消瘦组、适宜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再根据孕期△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三组(不足组、合适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BMI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和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过多组、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多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合适组(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孕期△BMI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孕前控制BMI在适宜范围,并指导其孕期BMI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孕前无基础性疾病、体重指数19~24的单胎妊娠的妇女的孕期体重增长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分娩、孕前无基础性疾病、体重指数19—24的单胎妊娠的活产孕妇分为3组,第1组为分娩正常体重胎儿的产妇,第2组为分娩巨大胎儿的产妇,第3组为分娩胎儿体重〈2500g的产妇,对比孕期体重增长及母婴并发症。结果:第1组6206例产妇中,体重增长的平均值11.8±5.1kg,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2.48%,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0.69%,产后出血发生率2.67%,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82%,剖宫产31.08%;第2组210例产妇中,体重增长的平均值19.6±4.7kg,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667%,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9.52%,产后出血发生率11.43%,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48%,剖宫产51.42%,肩难产3.81%;第3组124例产妇中,体重增长的平均值11.1±4.8kg,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11.29%,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3.23%,产后出血发生率1.61%,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84%,剖宫产40.32%,急产发生率4.84%。结论:孕前无基础性疾病、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仍应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加以取得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孕前体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有无相关性。方法选择280例产妇,根据体重指数分为4组,研究不同组别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后两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和转入NICU机会均高于正常体重和低体重组,但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过高与剖官产和阴道助产率增加密切相关,孕前超重和肥胖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关系密切,因而建议孕前进行体重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低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 < 110 g/L)、中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为110~130 g/L)、高Hb组(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130 g/L);根据孕前体质指数分为3组:孕前BMI过低组(BMI < 18.5 kg/m2)、孕前BMI正常组(BMI为18.5~24.9 kg/m2)、孕前BMI过高组(BMI≥25 kg/m2);根据妊娠期体重增加分为增重不足、增重正常、增重过度3组。对各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低Hb组、中Hb组、高Hb组的早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前BMI过低组、孕前BMI正常组、孕前BMI过高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期增重正常组、孕期增重过度组的新生儿体重、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期血红蛋白、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均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合理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 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 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