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溶血磷脂酸的表达水平与卵巢肿瘤的临床和生物学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法检测48例卵巢上皮癌、30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和10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水平。结果: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及健康妇女(P〈0.01),卵巢良性上皮肿瘤患者与健康妇女血浆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A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具有潜在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浆标本中miR-20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为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抽取血浆标本,检测并观察三组miR-205的水平,分析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影响乳腺癌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组血浆中miR-205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miR-205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842,特异性为92.3%、灵敏度为84.6%;miR-205水平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miR-205水平均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205呈较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密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且是影响腺癌预后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生化法对7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恶性50例、良性20例)、20例正常妇女进行血浆LPA水平检测,同时测定血浆肿瘤相关抗原CA125水平.结果:正常妇女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LPA分别为(1.81±0.45) μmol/L、(2.23±0.37) μmol/L,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LPA水平高于正常妇女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P<0.05).血浆LPA水平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96.0%)和特异性(87.5%)优于肿瘤相关抗原CA125.结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LPA有望成为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90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PS和CA15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PS和CA153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P<0.01)。TPS和CA153阳性率和浓度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而TPS在临床期也有高水平表达。TPS对乳腺癌骨转移最为敏感,远处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水平最高(P<0.05)。乳腺癌患者治疗有效后血清TPS和CA153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尤其以TPS下降幅度较为显著(P<0.05)。结论TPS是诊断乳腺癌的一项敏感性强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骨转移患者,对乳腺癌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南润玲  尚培中  王晓倩 《广东医学》2012,33(17):2645-2647
目的探讨健康女性、乳腺腺病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例健康女性、20例乳腺腺病患者、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BRCA1、CK19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BRCA1、CK19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腺病和健康女性组(P<0.05)。在乳腺腺病患者和健康女性血清中BRCA1、CK19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1在乳腺癌术前与术后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9在乳腺癌患者术前组血清中的表达高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BRCA1及CK19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其与其它乳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1例乳腺癌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10例良性乳腺肿瘤女性患者和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肿瘤发展转移而升高;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均达为阴性的患者DD水平明显较雌激素和/或孕激素表达职性者高。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对于病情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测定在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卵巢癌患者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8例及20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水平,同时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浆CA125含量,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妇女(P<0.05),后两者血浆LP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血浆LPA和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85.7%和66.7%、78.6%. 结论 血浆LPA水平在卵巢癌患者中升高,与CA125相比更具有临床价值,有望成为新的检测卵巢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LPA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力的影响;测定卵巢癌患者4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例及14例健康妇女的血浆LPA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LPA可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存在剂量依赖性。正常妇女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浆LP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P〈0.01)。结论 LPA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表达,并观察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bFGF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该93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2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VEGF、bFGF和CD34的表达。结果①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VEGF、bFGF阳性表达率、MVD值分别高于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组织VEGF、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患者组织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与组织VEGF、bFGF表达水平分别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VEGF、bFGF及MVD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乳腺癌术前诊断、判断转移危险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廖洪宇  龚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418-1420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CA125、癌胚抗原(CEA)和催乳素(PRL)水平与乳腺癌及其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对60名正常人、67例乳腺良性增生和95例乳腺癌患者CA15-3、CA125、CEA和 PRL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和有无骨转移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和PR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和乳腺良性增生组(P<0.01).乳腺癌组术后血清CA15-3、CA125、CEA和PR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发生骨转移者血清CA15-3、CA125、CEA和 PRL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P<0.01).结论: 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CA125、CEA和 PRL水平变化,对乳腺癌患者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表达,并观察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bFGF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该93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2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VEGF、bFGF和CD34的表达.结果 ①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VEGF、bFGF阳性表达率、MVD值分别高于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组织VEGF、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患者组织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与组织VEGF、bFGF表达水平分别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VEGF、bFGF及MVD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乳腺癌术前诊断、判断转移危险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28例卵巢上皮性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及20例正常妇女血浆LPA水平.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巧克力囊肿组及正常妇女组血浆LPA水平分别为(5.25±1.57)μmol/L、(1.74±0.71)μmol/L、(2.99±1.28)μmol/L、(1.85±0.35)μmol/L,卵巢上皮性癌组血浆LPA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巧克力囊肿组及正常妇女组(P均<0.05).血浆LPA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性为89.29%(25/28),特异性为85%(51/60);而且,卵巢上皮性癌组患者术后血浆LPA水平为(3.10±1.30)μmol/L,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术后明显下降,血浆LPA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及术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微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深度测序的方法,筛选8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选出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的miRNA;用实时荧光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30例作为对照的正常健康体检女性血浆中相应mi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深度测序发现miR-7、miR-21、miR-155、miR-182、miR-184、miR-196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在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检测发现其中miR-21、miR-155、miR-184、miR-196a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升高(P<0.001,P<0.001,P=0.002及P=0.028);其ROC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23(95%CI:0.730~0.916),0.780(95%CI:0.681~0.879),0.708(95%CI:0.591~0.826)和0.645(95%CI:0.527~0.763);miR-21和miR-155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及P=0.024)。结论:miRNA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血液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miRNA-222、miRNA-21水平对于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并分类的35例乳腺癌患者和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同时选3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miRNA-222、miRNA-21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NA-222、miRNA-21在乳腺肿瘤疾病上的临床意义。结果 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miRNA-222水平无差异(P>0.05),但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 <0.05);乳腺癌组血清miRNA-2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P <0.05),但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血清miRNA-21区分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693,P值为0.020,最大约登指数为0.295,诊断临界值为0.693,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43.75%;miRNA-222的曲线下面积为0.465,<0.5,且P>0.05,说明miRNA-222对于诊断乳腺恶性病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miRNA-222、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年龄、肿瘤直径、ER、PR、HER-2分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的miRNA-222、miRNA-2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iRNA-222、miRNA-21水平检测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和淋巴转移及血清学检测的相关性,以利早期发现骨转移。方法选取确诊乳腺癌患者102例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观察骨转移发生率;观察N0期(无淋巴转移)及非N0期(有淋巴转移)骨转移的发生及比较;观察术前、术后3年内及术后3年以上骨转移的发生及比较。选取健康者40例为对照,观察骨转移和非骨转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 153、CA 125、CEA)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及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骨转移29例,非骨转移73例,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8.4%。N 0期骨转移发生率为8.3%,非N 0期骨转移发生率为46.3%,两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3年内及术后3年以上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0.3%、65.5%及24.2%,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AKP的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转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骨转移患者其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与淋巴转移有关,手术后前三年是骨转移的高发时间,CA 153、CA 125、CEA和AKP可以作为诊断乳腺癌是否骨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静脉血M2丙酮酸激酶(M2-PK)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 4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4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50例健康体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中M2-PK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 ①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浆M2-PK的水平较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②乳腺癌TNM Ⅲ、Ⅳ期病人血浆M2-PK的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③乳腺癌根治术后血浆M2-PK的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血浆肿瘤型M2-PK水平的检测对乳腺癌的筛选、预后及术后复发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CA153,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肿瘤血清标志物CA153,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3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A153,CEA和CYFRA21-1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3,CEA和CYFRA21-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对照组及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三项标志物进行串联检测的敏感度和诊断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CA153,CEA和CYFRA21-1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Li EX  Shi F  Wu YY  Wu Y  Guo JJ  Dong DF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88-9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sVEGF-C)水平、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35例乳腺良性病术前以及12名健康女性sVEGF-C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相应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COX-2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sVEGF-C、COX-2及L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1)乳腺癌患者术前sVEGF-C水平(49±8)pg/ml显著高于健康女性志愿者(5±3)pg/ml和乳腺良性疾病者(8±4)pg/ml;(2)乳腺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44.1%)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11.4%)(P=0.002);LMVD主要位于癌旁组织,癌巢中少有表达;癌旁组织中LMVD(8.7±4.7)较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表达(1.8±1.7)显著增多(P=0.002);(3)在乳腺癌患者sVEGF-C水平增高者中,不但COX-2的表达显著高于sVEGF-C水平正常者COX-2的表达(P=0.024),而且LMVD(8.7±3.9)也显著高于sVEGF-C正常者的LMVD(5.6±3.3)(P=0.039);(4)乳腺癌患者COX-2表达阳性组LMVD(9.5±3.7)明显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LMVD(6.0±3.8)(P=0.012);(5)在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sVEGF-C水平、COX-2及LMVD表达均高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值分别为0.025,0.022和0.002).结论 sVEGF-C、COX-2及LMVD在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估计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6):585-58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83例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OPN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OPN表达,对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OPN水平及肿瘤组织中OPN表达进行比较,分析血清OPN水平和乳腺癌组织中OPN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OPN水平分别为(96. 47±24. 64)、(31. 58±6. 19)μg·L~(-1),乳腺癌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t=23. 008,P <0. 05)。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 14%(43/58)、19. 28%(16/83),乳腺癌患者OP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χ~2=42. 226,P <0. 05)。乳腺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OPN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 <0. 05),而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无相关(P> 0. 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OPN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OPN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中OPN水平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雌二醇(E2)、催乳素(PRL)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4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和1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体内PRL、E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1周PRL均高于乳腺癌术前和术后4~12个月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P<0.01)。乳腺癌术后1周和术后4~12个月E2均低于术前(P<0.05)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P<0.05)。结论:PRL、E2水平升高可能是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原因之一;手术可使PRL暂时性升高而后下降,使雌激素下降;监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PRL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