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的现状,为制定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随机抽样上海市宝山区5 028户家庭,其中流动人口家庭占40.6%,问卷调查其成员卫生保健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情况。结果流动人口中无任何医疗保险者比例达72.3%,两周患病率为3.7%,两周就诊率为2.8%,次均门诊费用中位数150元;年住院率为2.2%,住院费用中位数为6 000元;慢性病患病率为4.3%,医疗保健水平与户籍人口有相当大的差距。结论流动人口医疗保险覆盖率低,疾病负担重,应加快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现有的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以提高流动人口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某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从成都市某区随机选取6个社区的1058户家庭共2850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4.4%,年龄为两周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病患病率为5.5%,年龄和在业与否是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两周就诊率为40‰,患病后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总体较好,最常就诊单位为省级及以上医院,其次是市级医院。[结论]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较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较差;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足居民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并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昭通市3个县(区)共3645户10,584个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两周就诊率、两周就诊次数、两周患病就诊率了解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零膨胀泊松模型等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昭通市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为4.72%,两周患病就诊率为73.49%。卫生服务需求受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人均收入的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收入。[结论]昭通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均低于国家农村平均水平。农民卫生服务需求高,但卫生服务利用不足;低收入人群和男性就诊可能性低,就诊时疾病严重程度高。应更加关注男性、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陈玉兰  魏常友  贾睿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19-3421
[目的]了解和分析成都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医疗保险改革的对策。[方法]对成都市两个社区的1000名城镇居民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有影响,不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群在患病就诊率、就诊机构、及就诊考虑因素等方面都有不同。[结论]医疗保险改革需要继续扩大保险覆盖面,并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就诊机构,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重庆流动人口结核疑似病人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重庆流动人口结核疑似病人就诊延迟情况,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005名结核病疑似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定性研究方法,开展多次专题小组讨论,个人深入访谈和关键人物访谈。[结果]流动人口结核疑似患者在寻求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就诊延迟现象严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医疗保障及病后不恰当的措施等因素都与延迟的发生有关。[结论]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促进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初步探索私人药房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病情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和认知程度。[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枣庄市城乡社区居民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式入户调查,分析老年人患病和就医情况、卫生服务需求状况和认知程度。[结果]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就诊率、年住院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城乡分别为18.7%、84.9%、12.3%、58.7%和23.7%、75.6%、12.1%、42.5%和25.8%。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中县级及以上医院城乡分别占71.1%、66.7%和65.8%。年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城市人均1063.22元(已扣除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占总收入的18.0%;农村人均337.0元,占总收入的22.3%。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城市为67.1%,农村为39.5%;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有信心的城市为47.8%,农村为60.4%。[结论]应加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管理》2017,(4):25-28
目的通过了解城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城市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流动人口聚集地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基本信息、患病就诊情况及就医选择等,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流动人口在户籍地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为64.14%,在流入地参加的比例为39.64%;医疗保障未达到全面覆盖,有12.25%的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在户籍地参加的医疗保险主要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流入地参加的医疗保险主要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未利用率较高,患病后未到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64.08%;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月收入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应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流动人口健康宣教,为流动人口提供健全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方武  杨旭丽  刘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83-3085
[目的]了解江西省60岁以上人群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以家庭卫生服务调查表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中两周就诊率7.01%,年住院率6.00%。城市老年患者主要选择县区级医院就诊,农村老年患者主要选择私人开业的医疗场所就诊,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较低。人均住院费用占人均医疗总费用的79.49%。两周门诊就诊费用和住院费用都主要集中在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占总各费用的81.01%和68.29%。[结论]医疗费用与经济收入成为影响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的重要因素。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中村"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有效开展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4个具有"城中村"特征的社区986名"城中村"人群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为11.8%,两周就诊率为7.1%,住院率为4.3%,其中村民和外来人口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患病种类和慢性病患病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城中村"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低于卫生服务需求,政府需要针对城中村特点,积极采取社会卫生政策来保障"城中村"人群健康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现状,探讨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未来需求,为方便社区居民就医,促进人群健康提供对策.方法:对昆山市536名社区中老年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现状及未来就医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昆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的就医行为及未来需求中,知道、去过、就诊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别为89.37%、82.65%和88.81%;知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门诊服务、是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分别占76.87%和62.31%;认为其服务态度好、就近方便、手续简便分别为70.90%、80.22%和59.89%;认为其设备环境差、技术水平低、医疗费用高的分别为27.99%、7.46%和14.37%;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名固定的长期全科医生、能到家里出诊、提供定期体检服务的分别为55.41%、49.44%和62.69%.结论:为方便社区居民就医,满足社区居民的就医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位一体"功能,同时加大对其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和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从社区居民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出发,逐步满足他们的就医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兵团2004年和2010年两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对参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与2010年相比,参保职工两周患病率由211.8‰上升到390.2‰,两周就诊率由81.6‰上升至95.0‰,年住院率由106.9‰上升至145.9‰,未住院率由19.4%下降到14.1%,经济困难是未利用住院服务的主要原因,次均就诊费用年增长率为4.1%,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率为5.7%。结论: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地促进了职工对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但医疗费用增长较快,补偿水平不高,尚不能完全保障职工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和参保意原。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2080名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调查人口两周患病率为25.53%,高于全国水平,两周患病以常见、多发病为主,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有显著性差异;(2)在两周患者中,找医生治疗、自我治疗和未治疗者分别为42.37%、34.09%、23.54%,就诊单位主要是社康中心(42.44%)和街道医院(22.69%),其原因主要是方便(40.52%)、病情需要(21.55%)、价格适宜(19.83%);(3)两周患病未就诊率高(57.63%),主要原因是可及性差、自感病轻、经济困难等;(4)85.94%的劳务工愿意参保,但完全了解医保政策的仅为1.60%。结论:参保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大,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病人流向较为合理;卫生服务可及性、经济困难和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利用的重要因素;劳务工参保意愿强烈,医保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参加与未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不同,为推动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深圳市2080名参加与2554名未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为25.53%,未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为22.24%;(2)参保人员两周患病就诊率为20.10%,未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为15.47%;(3)参保人员住院率为3.56%,未参保人员住院率为3.05%;(4)参保人员两周患病就诊单位主要是社康中心(42.44%)和街道医院(22.69%),未参保人员主要是个体诊所(32.45%)和社康中心(23.40%);(5)参保人员次均住院费用、间接费用分别为2723.4、837.7,未参保人员分别为1890.5、665.6。结论: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就诊率均高于未参保人员;卫生服务可及性差;一些医疗机构存在诱导现象;参保病人流向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未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和参保意愿。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2554名未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调查人口两周患病率为22.2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有着显著性差异;②两周患者就诊率34.35%,就诊单位主要是个体诊所(32.45%)和社康中心(23.40%);③两周患病未就诊率高(64.61%),主要原因是可及性差、疾病轻等;④74.16%愿意参保,但完全了解医保政策的仅为0.95%。结论:未参保劳务工卫生服务需求大,但利用水平较低;卫生服务可及性和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利用的重要因素;劳务工参保意愿强烈,医保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构建适合常州市钟楼社区需要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常州市钟楼区全区7个街道常住居民17 838人,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20.1%,两周就诊率为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社区居民两周就诊率的因素主要是慢性病患病(OR=4.889,95%CI:4.331~5.518),职业(工人OR=0.679,95%CI:0.576~0.800;农民OR=0.710,95%CI:0.536~0.941)以及医保形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OR=0.588,95%CI:0.450~0.769)。居民主要的就诊医院为社区医院和市级医院(分别占46.3%和50.4%)。社区居民最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定期体检(49.3%),最希望得到的保健知识主要是常见病的防治知识(58.7%)。结论钟楼社区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较差,医疗保障和医疗资源利用不均衡,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足居民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就医行为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7个区县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431户,共1045人,其中有效问卷1002份,有效回收率为95.9%。结果外来务工人员日工作时间长、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医疗保障水平低、参保意愿强烈;社会支持网络局限,经济拮据是困扰家庭就医的主要问题;日常患病就诊单位以区县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医疗服务利用不足,呈“三低两高”。结论医疗保障和家庭资源匮乏抑制了外来务工人员对医疗服务的利用;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7.
何华  杨浩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687-368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满意度,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700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结果](1)社区居民享受各种形式医保比例较高,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服务态度好"、"是医保定点单位",分别占总数的76.46%、41.65%、26.53%;病伤诊治及购药是主要接受服务的类型,占总服务类型的70%以上;39.6%的利用者1年内就诊次数在两次以下,经常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6次以上)的患者比例为27.1%;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为66.1%,特殊人群接受免费提供的医疗服务或保健指导覆盖率均达到60%以上。(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满意度为60.59%,其中对就诊方便程度、服务态度、受尊重程度的满意度较高,对设备设施、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较低。[结论]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不平衡,居民满意度总体情况一般,个别服务类型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宣传引导力度,不断完善"六位一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11个地、市随机抽取610名农村老年人,采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问卷对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603份,农村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26.20%,两周就诊率为13.27%,患病而未就诊者占49.3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农村老年人两周就诊率的因素有:医疗保险、抚养人口数、健康自评和居住地等。结论农村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并加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其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知晓与利用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知晓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苏省1 141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总知晓率和总利用率分别为74.93%、61.08%;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认识越全面,其利用程度越高;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疾病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等因素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程度,一方面要进行有效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琳  蔡黎  李俊林  黄远霞  王磊  涂忆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49-2051,2054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的现状,初步分析居民健康素养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以及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入户调查5600人。[结果]调查对象中两周患病673例(12.2%),两周就诊958人次(16.1%),年住院240例(4.4%),应住院未住院223人(48.2%)。随着健康素养得分的升高未住院率逐渐降低,同时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如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升高。住院服务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乡分布、年龄、健康素养水平、两周患病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武汉市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尤其是低健康素养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