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120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以同地区26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女性相关因素等多因素关系密切;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的危险因素明显要比女性少(女性相关因素除外),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的影响男女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共同相关因素近亲婚史,口味偏淡,性格开朗,易激动、居住河流附近均被选入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与多因素相关,近亲婚史,口味偏淡、性格开朗,易激动。,居住河流附近为男女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共同相关因素;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嘉兴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为该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嘉兴地区抽取10个社区或农村,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工作强度、行为习惯、家族遗传史、关节畸形等信息。对RA可疑病例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病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79 351人,发现RA患者770例,患病率为0.97%。其中男性为188例,占男性总人数的0.46%;女性为582例,占女性总人数的1.53%。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域、居住楼层、劳动强度的居民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是否吸烟、饮酒、住房类型、有无风湿性家族史,其居民类风湿关节炎患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2.826, 95%CI:2.252~3.548)、年龄(40~<60岁) (OR=3.068, 95%CI:1.847~5.097)、居住楼层(1层)(OR=1.879, 95%CI:1.026~3.444)和重体力工作(OR=2.252, 95%CI:1.229~4.127)等因素是发生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嘉兴地区的RA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居住楼层和体力工作是RA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RA的宣教,提高全民意识,积极防治RA。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5 - 2018年黔南州居民类风湿关节炎(RA)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黔南州2015 - 2018年RA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及其相关报表等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RA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 2007 整理数据和SPSS19. 0 进行统计分整理数据。结果 2015 - 2018年监测的RA病例7 243例。男性1 641例,占22.66%。女性5 602例,占77.34%。男女性别比为1∶3.41。2015年RA 发病率为522.46/10万,2016年为540.28/10万,2017年为543.75/10万,2018年为603.36/10万,4年均未报告死亡病例。男性40岁以后年龄段出现RA病例,65~69岁病病例数最多,70~74岁病例数呈下降趋势;女性35岁以后出现RA病例,60~64岁和70~74岁病例数最多,75~79岁以后病例数呈下降趋势,男女性≥85岁后病例数趋势一致。4年间发病农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9.23%。2015 - 2018年RA病例数夏冬两季居多。结论 黔南州RA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四季发病的特征,以夏季病例数最多。农民和女性人群是RA的危险人群,应注重对普通群众RA知识宣传,加强持续RA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NA及IMT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并发颈动脉损害的预测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情况、血清相关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颈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结果显示,103例RA患者中51例合并颈动脉损害,52例颈动脉正常;颈动脉损害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年龄、性别、FBS、UA、HGB、LDL异常及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MT、CRP、RF、抗CCP及ANA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抗CCP阳性率、ANA阳性率、CRP水平与IMT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CCP阳性、ANA阳性及CRP35 mmol/L是RA并发颈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CRP、RF、抗CCP、ANA及IMT与RA并发颈动脉损害密切相关,且CRP升高、ANA及抗CCP阳性为RA并发颈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vascularer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金华文莱医院收治的103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作为RA组,按相关分期标准将RA组患者分为RA活动期组(43例)、RA缓解期组(60例),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RA活动期组、RA缓解组、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VEGF、25-(OH)D水平以及相关炎性因子进行测定,并对RA组、对照组受检者的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RA活动期组、RA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re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A活动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以及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11.83、367.77、640.49、141.13,P均=0.000)。RA活动期组、RA缓解期组患者的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RA活动期组的25-(OH)D水平高于RA缓解期组(F=231.20,P=0.0000),三组的维生素D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52、8.992、9.950,P=0.000、0.011、0.007)。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抽烟、喝酒所占比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患者中居住环境阴冷潮湿、有结核病史、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家族史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RA组女性患者的初潮年龄大于对照组,初孕年龄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8、3.373、P均0.05)。结论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因素较多,患者的血清VEGF偏高,25-(OH)D水平偏低,通过检测血清VEGF、25-(OH)D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反映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程度,对于其病情评估及预防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正确积极的防治医院感染。[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9月入住我院类风关内科的RA患者1 0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入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将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调查的1 020例RA患者,女性824例,男性196例,年龄17~92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1个月~50年,平均病程8.47年。平均活动指数2.85。1 02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316例,感染率为30.98%,其中男性44例,女性272例,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22.45%和33.01%。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阴道炎占总体医院感染的94.04%,不同部位的感染好发的病原体存在差异。319例进行了病原体培养,其中304例培养阳性,15例培养无病原菌生长。培养结果共检测出39种病原体391株,革兰阴性菌172株,革兰阳性菌100株,真菌7株,衣原体102株,其检出率分别为43.99%、25.58%、4.34%和26.09%。男性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为主,而女性以尿路感染为主。[结论]本组风湿关节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且支原体感染高于其他病种。医院感染的病原体谱逐年发生变化,耐药性也在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膳食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暴露因素、膳食摄入种类及频率情况。以符合美国1987年类风湿协会(AC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首次就诊病人为病例组,以同医院就诊轻症眼科、五官科患者或陪诊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所选对照与病例同民族、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对研究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及生物意义的变量再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多食用水果(柑橘除外)、土豆、蘑菇具有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工作环境潮湿、经济收入低、体质指数低、多食用青菜是危险因素。结论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受非膳食因素和膳食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主要累及滑膜及其周围组织的多系统炎性疾病[1],表现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晚期关节软骨和骨质受损,预后往往较差。据估计,RA平均降低期望寿命5~10年[2],因而有“第二癌症”之称[3]。在欧美成人中的患病率为0.8%~1.0%,我国为0.5%左右,发病以20~50岁的青壮年居多,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4]。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 000万患者[5]。RA的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感染、吸烟等以及女性妊娠等有关[1]。本文对RA危险因素的研究加以综述。1遗传因素RA与遗传因素有关[6]。Spector认…  相似文献   

9.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变和骨刺形成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炎。中老年人较多见,男女患病的比例及发病地区均无明显差异,但与肥胖、遗传、外伤有一定关联。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程较长,出现关节痛、关节僵、关节肥大、畸形,又可出现“结节性周身性骨关节炎”、“侵蚀性骨关节炎”等临床亚型,常与“风湿寒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病相混淆,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95~2 0 0 2年收集的5 0例其他关节病误诊为骨性关节炎病例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风湿性关节炎误诊为OA 2 8例 该组病人男性19例,女性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理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系统回顾分析55例不同年龄(青年组、壮年组和老年组)AMI的冠状动脉病理及相关因素。结果青年组枷发病前诱因明确,老年组无明确诱因。青年组发病以男性多见,与吸烟、血脂异常危险因素有关。冠状动脉以单发病变多见。壮年组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与血脂异常,吸烟及高血压危险因素有关,冠状动脉以单支及双支病变多见。老年组女性病人多,除上述危险因素外,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冠状动脉病变以多发、复杂病多见。结论青年男性AMI发病增多,并与某种危险因素有关,随年龄增长,冠状动脉多支及复杂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