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颖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22-32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2年7月收入我院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56例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中,年龄最大6岁,最小4月龄,其中2岁半(含)以下50例,占89.3%。男42例(75.0%),女14例(25.0%)。本地常住儿童21例(37.5%),非本地儿童35例(62.5%)。治愈50例(89.3%),好转2例(3.57%),自动出院2例(3.57%),死亡2例(3.57%)。住院时间最长23d,最短7d,平均时间(6.8±4.4)d。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好发于2岁半以下男性儿童。治疗上应当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即予加强指标监测,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有效控制感染,提高免疫力并减轻全身严重免疫应激反应,可有效降低重症患儿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药物治疗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6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7例,其中手足口病重症患儿重型(第2期)54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危重型(第3期)3例,对患儿行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病毒药物使用率为100.00%,主要品种为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α-2b等;抗菌药物使用率14.03%,主要品种为头孢硫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其他治疗药物主要为甲泼尼龙注射液、丙种球蛋白等。57例患儿均好转、治愈出院。结论赣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药物治疗总体合理、规范,但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规范使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胆石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急性胰腺炎患者35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重型梗阻性患者7例,行早期传统手术治疗;轻型梗阻性患者7例,行早期手术治疗;7例重型非梗阻性患者7例,传统手术与早期动脉灌注联合手术治疗分别为4例与3例;轻型非梗阻性患者7例,行早期传统手术治疗。结果重型梗阻性疾病患者治愈7例,轻型梗阻性疾病者5例治愈,2例无效;重型非梗阻性疾病者3例治愈,4例无效;轻型非梗阻性疾病者6例治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00%。结论胆石性胰腺炎包含重型非梗阻性、轻型非梗阻性、重型梗阻性与轻型梗阻性四种,均可实施早期手术治疗,但是重型非梗阻性疾病不宜实施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1例确诊EV71感染所致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9例,女12例,年龄1岁~6岁8个月,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呕吐;外周血WBC升高为主(67.8%);采用以糖皮质激素加静脉丙种球蛋白为主的综合治疗,31例患儿均治愈。结论:早期识别重型手足口病,采用以激素加丙球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杨婕  潘伟筠 《现代医院》2005,5(9):64-65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末正压(IPPV+PEEP)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4例肺出血患儿进行IPPV+PEEP,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2例实施同步IPPV+PEEP青紫立刻减轻或消失(85%),12h内肺出血完全停止3例(21%),24h内肺出血停止7例(50%),12h内动脉血氧分压由(42.5±6.95)mmHg升高至(84.9±7.85)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由(53.92±12.4)mmHg降低至(41.64±10.25)mmHg,血氧饱和度由(55.7±12.75)%升高至(89.45±7.65)%。8/14例(57%)肺出血患儿被治愈,死亡6/14例(43%)。结论同步IPPV+PEEP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重症手足口病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96例确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分为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皮疹,部分患儿有易惊、抖动、精神症状如多睡、萎靡等;危重症组患儿抽搐、烦躁表现发生率高,心肌酶谱(CK、CKMB、LDH、HBDH)、血糖、血压水平明显升高。治疗上采用甘露醇降颅压,酌情给予甲级强的松龙及丙种球蛋白治疗,部分采用机械通气治疗。96例患儿治愈83例,好转6例,要求出院1例,病情危重放弃治疗2例,死亡4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较快,特别是危重症患儿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防止肺水肿发生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患儿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3岁,平均年龄为8.4岁;住院天数最长的25天,最短的4天,平均为9.8天;危重病儿3例,中型33例,轻型6例,治愈38例占90.48%(包括2例二次住院),好转4例(经济条件有限自动出院)占9.52%。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指导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15-06/2017-09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94例患儿,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分为重症组34例,轻型组60例,门诊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NSE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等各组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NSE、S-100β表达水平高于轻型组、对照组(P<0.01)。重症HFMD患儿外周血CD3^+、CD3^+CD4^+、淋巴细胞低于轻型组(t=6.14,4.25,5.54;P均<0.05)。患者手足口病病情严重程度与NSE、S-100β呈正相关(rs=0.198,0.502;P均<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清NSE、S-100β水平升高,外周血CD3^+、CD3^+CD4^+、淋巴细胞降低。临床上检测这些指标能够给临床医师理论依据,帮助重型手足口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刘玉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2060-206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入选2008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8例患儿,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治疗组(n=64),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思连康和思密达,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比较发现,治疗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8.4%、42.2%显著高于对照组35.9%、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和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分别为(1.8±0.7)天、(20.3±4.7)h、(2.8±0.9)天显著低于对照组(2.1±0.8)天、(20.3±4.7)h、(3.6±1.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泻疾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3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礼洪 《现代医院》2011,11(6):58-59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特点,探讨能够早期识别的临床危险征象,以利于采取积极救治措施,提高其生存率及预后。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普通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3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有:持续高热28例(77.8%),精神差、呕吐、易惊或烦躁26例(72.2%),肢体抖动或无力20例(55.6%),高血糖18例(50.0%),高血压17例(47.2%)。重症病例中有34例住院超过14d,治愈好转35例,死亡1例。所有普通病例痊愈出院。重症手足口病典型症状出现频率高,与普通病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象,加强对患儿的综合管理并尽早强化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常德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探讨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采用圆形分布法对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季节性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常德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平均发病率为125.45/10万,重症332例,死亡3例,4-7月报告病例占全年总数的66.27%,德山、武陵区、临澧县、鼎城区年发病率高于常德市年平均发病水平,男性发病率(156.75/10万)高于女性(93.21/10万),94.67%的病例集中在出生6个月后至5岁期间,以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普通和重症手足口病例中病原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患者EV71、CoxA16和其它病原类型的RR值分别为:4.67、0.24、0.42;手足口病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集中性,手足口病例发病高峰日期为6月10日,高峰时期为3月22日-8月28日(159 d).手足口重症的发生时间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发病高峰日期为5月26日,高峰时期为4月9日-7月11日(93 d). 结论 常德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出生6个月后至5岁儿童是重点人群,手足口病及重症的发生时间具有季节性特点,应针对当地手足口病高峰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1年1—8月吴江市手足口病的疫情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8月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对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危险因素。结果 2011年1—8月该市手足口病共发病835例,其中男性519例,女性316例;年龄集中1~3岁和4~6岁。分别为447和287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3.53%、34.37%;发病时间从4月开始增多,集中在6—8月,7月为发病最高峰;该市各镇均有病例报告,高发区域为松陵、开发区及盛泽。医院儿科门诊、住院及留院观察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483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重症)34例,占病例总数的7.04%;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轻症)449例,占总数的92.96%。经统计学分析,发热时间与重症病例相关(t=6.65,P0.01),年龄与性别与重症病例无显著相关。结论吴江市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平稳,发热时间长是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判断方法简单,可在基层推广,指导临床医师对重症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何寸英 《职业与健康》2014,(22):3305-3307
目的掌握迪庆藏族自治州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地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迪庆藏族自治州2009—2013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02/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5.57/10万,女性为41.70/10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49∶1。EV71病毒、Cox A16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实验室确诊病例的42.95%、32.55%、25.50%。4—6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55.10%。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8.59%、22.35%。0~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89.08%。结论迪庆藏族自治州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季节高峰明显;以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应做好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人群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和防控水平;重点做好医院规范化救治与医院感染控制;做好疫情动态监控,准确掌握手足口病高发趋势和聚集性,并及时预警;做好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4.
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东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适时调整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标本、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作为研究对象,用Realtime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l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各类标本2282份,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2026份,检出率88.78%(2026/2282),其中,EV71、CoxA16、EV71和CoxA16混合感染、未分型类(即其他肠道病毒)的阳性病例分别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46.25%(937/2026)、18.36%(372/2026)、0.10%(2/2026)和35.29%(715/2026)。2010年东莞市HFMD病原以EV71为主,构成比为60.63%(516/851),而2011和2012年HFMD病原主体是其他肠道病毒,其构成比为39.29%(211/537)和44.67%(285/638)。东莞市HFMD全年均有发病,高峰期主要为每年的4-6月(41.24%,941/2282);男性发病例数(1483例)多于女性(799例);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2.73%,2116/2282)。分析2026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其中轻、重症病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70.53%(1429/2026)、28.97%(587/2026),死亡病例10例。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其构成比为81.43%(478/587),死亡病例均为EV71核酸阳性。结论2010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2011年和2012年其他肠道病毒已经成为东莞市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病原体。EV71仍然是引起手足口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优势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黎平县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2年黎平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黎平县2009—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04例,年均发病率为23.91/10万。报告重症病例7例,重症率为1.39%;报告死亡病例3例,死亡率为0.14/10万。男性368例,女性136例,男女性别比为2.7∶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占发病总数的84.52%(426/504);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460例,占91.2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4—6月(180例,占35.71%)和11—12月(137例,占27.18%)。结论 2009—2012年黎平县手足口病发病率比较低,发病以1~3岁散居儿童为主,今后应加强对散居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恩施州2008-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恩施州2008-2010年6月份手足口病疫情特点,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恩施州2008年1月1日到2010年6月30日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和职业分布。结果全州2008-2010年6月份网络直报手足口病6 073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多发于每年的4-6月份。5岁以下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7.49%。尤其3岁以下为高风险年龄组,占报告病例的56.20%。结论恩施州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段主要是0-5岁,3岁以下为高风险年龄组;病毒类型以EV71和CoxA16为主;散居儿童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3-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HFMD患儿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98例轻症HFMD患儿病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80例重症HFMD患儿平均年龄为(18.52±3.23)个月,<3岁者70例(87.50%);均发热,伴持续高热36例(45.00%),重症肺炎10例(12.50%),神经系统损害70例(87.50%),血压升高42例(52.50%);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71型阳性73例(91.25%);外周血平均白细胞计数为(14.24±3.87)×109/L,平均血糖值为(8.45±1.21)mmol/L;心肌酶CK MB升高71例(88.75%),平均CK MB值为(69.71±18.26)IU/L。与轻症组患儿比较,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HFMD患儿发生持续高热、神经系统损害较多。对年龄小、热程长、嗜睡、高白细胞计数、高血糖、高血压的HFMD患儿应警惕发展为重症。  相似文献   

18.
张钟  洪镭  许阳婷  丰罗菊  马涛  徐庆 《职业与健康》2013,(24):3241-3244
目的了解2012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7041例,发病率为210.16/10万;其中重症217例,重症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27%。发病高峰发生在夏季(4—7月),次高峰发生在冬季(11和12月)。城郊、2县人群发病率均高于主城区(P〈0.0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0:1(P〈0.01)。0~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2.41%,年龄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病例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2012年全市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646例,普通病例以CoxAl6和EV71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P〈0.01)。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低龄、男性幼儿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延迟就诊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风险更大。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便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方法]对2009年安阳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全市报告病例4420例,报告发病率为81.83/10万。病例中,重症病例21例,占0.48%;死亡1例,病死率为0.23‰。4420例病例分别在2~12月发病,其中4~6月发病3397例、重症17例,分别占76.86%、80.95%。年发病率,男性为104.33/10万,女性为58.68/10万(P〈0.01);≤3岁为1239.13/10万,〉3岁为13.68/10万(P〈0.01);城区为221.91/10万,农村为57.40/10万(P〈0.01)。检测77例病人的粪便标本,EV71病毒核酸阳性的占55.84%,CoxA16病毒核酸阳性的占7.79%,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占29.87%。[结论]2009年安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高,疫情分布面广,病情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2011年滨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为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滨州市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将手足口病病例按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分成两组,对两组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及病原学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共报告重症病例315例,较2010年(82例)上升284.15%,占手足口病病例总数(10 030例)的3.14%。重症病例发病高峰为4-7月,主要发生地区为滨城区、无棣县和阳信县,其中3岁以下男性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实验室检测结果主要以EV71型为主。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相关因素比较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滨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数显著增多,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发生与年龄、性别和病原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