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疼痛20 d,加重2 d伴黄疸,2006-03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水肿张力大,部分坏疽,内见一枚结石.术后第6天出现腹痛、腹胀,第8天腹痛、腹胀加重并出现腹膜刺激症状,第10天行B超检查提示:腹腔有大量液性暗区.  相似文献   

2.
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由池  高志清 《人民军医》2000,43(9):518-519
胆道术后胆漏 (胆漏 )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有报道为 4 1 % ,本院近 1 0年为 1 6%。此并发症可发生于胆道手术的各个环节中 ,处理失当常给病人造成痛苦 ,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腹内脓肿、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等。为避免此并发症发生 ,对其病因、预防及处理予以探讨甚有必要。1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近半数胆漏与胆囊切除相关 ,其原因是 :1 1 胆囊床副肝管、迷走小胆管损伤与开放 胆囊副肝管发生率为 0 7% ,一般为 2~ 4支 ,胆囊切除术中易疏忽伤及。未将胆囊与胆囊床间行径在纤维结缔组织中的无法明晰的细小…  相似文献   

3.
付由池  高志清 《人民军医》2000,43(10):582-584
1 胆道术后胆漏的预防1 1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预防1 1 1 选择切口适当 一般认为上腹角≥ 90° ,肥胖者多取右肋缘下斜切口 ,其内侧端应切断腹白线 ,以增加右上腹的显露 ;上腹角 <90°、瘦长体型者 ,可用右上腹分裂腹直肌切口。1 1 2 麻醉应完善 腹肌要松弛 ,有时为增强麻醉效果 ,避免迷走神经反射 ,可用 1 %普鲁卡因 1 0ml在胰结节上缘腹膜后间隙加压注射 ,封闭腹腔神经 ,效果满意。同时应有充足的照明和良好的助手配合。应以 3块纱垫分别放在切口左方、右结肠沟上方及横结肠和十二指肠前方 ,以隔开胃、小肠 ,分别牵引 ,充分暴…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我院近8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25例,发生率0.44%,其中胆囊管残端漏4例,占16%,副肝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漏3例(术中发现),占12%,LC同时胆道手术后吻合口或针眼漏6例,占24%,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或其它12例,占48%。渗漏多发生在胆囊床破坏后的病例中,故术中保护完整的胆囊床预防渗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胆囊术后T管拔除引起胆漏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总管切开取石置管引流术后拔T管发生胆漏,处理不当,后果严重。2002年1月1004年2月我院拔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20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已逐渐在各级医院普及,但胆漏等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2004年7月-2008年6月我院行500例LC其中发生7例胆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胆道术后胆漏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爱玲  李海  林一飞 《人民军医》2005,48(10):582-583
1994年10月-2004年10月,我们共收治胆道术后各种原因所致胆漏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原因、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1例LC术后胆漏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腹腔置管引流11例、腹腔置管引流16例,1例死于并发急性左心衰,22例经引流4~24 d治愈,4例转开腹手术,共剖腹手术28例,均治愈.本组治愈50例,死亡1例,治愈率98%.结论:LC术后胆漏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胆漏的原因,依据胆漏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胆胰术后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4例胆胰术后出血,分别采用明胶海绵条、钢圈、PVA颗粒进行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治疗。结果14例中发现16处病灶,进行了16次治疗。其中3次钢圈栓塞,6次PVA栓塞,2次明胶海绵栓塞,1次PVA 明胶海绵栓塞,4次血管加压素灌注。15次止血成功,1次因吻合口断裂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无效,止血成功率93.8%。结论胆胰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靶血管正确的选择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赵国强  赵玉亭 《武警医学》1999,10(10):575-576
自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我们对31例腹腔镜手术后继发胆漏出血患者再次腹腔镜手术,以同期同原因10例开腹手术作为对照,就2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再次腹腔镜手术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36~65岁,平均417岁。首次腹腔镜手术均为胆囊结石,其中萎缩性胆囊炎18例,急性胆囊炎13例。再次腹腔镜手术证实毛细胆管漏20例,胆总管损伤和右肝管洞穿性小损伤各2例,胆囊管残端钛钉松动4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大网膜和肝圆韧带出血各1例。2次手术间隔6h~8d,平均283h。剖腹探查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40~58岁,平均448岁。首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2月— 2 0 0 3年 8月 45例术后发生胆漏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3 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3例死亡 ,非手术治疗治愈率 90 3 % ,死亡率 9 7%。 14例首选手术治疗 ,4例死亡 ,死亡率 2 8 6%。全组总治愈率84 4% ( 3 8/4 5 ) ,死亡率 15 6% ( 7/4 5 )。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 (LC及OC)及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 ,尤多见于急诊胆道手术 ,其原因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仔细有关 ,预防应从首次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着手。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的部位、量及有无合并肠液胰液、腹膜炎范围、腹腔有无脓肿形成等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胆漏是胆道外科的常见问题。也是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术的提高,临床上LC术后胆漏又有新的特点,而迷走胆管损伤引起的胆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共处理迷走胆管损伤性胆漏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综合处理术后胆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组26例术后胆漏的处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除1例经传统治疗6周,胆漏控制后带管出院外,其余病例均在院内治愈,治愈率达96.15%.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可考虑早期使用生长抑素或联合使用生长激素及生长抑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本组病例较少,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6岁。因急性胆囊炎在当地县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积脓,胆囊多发结石,数目达200多粒,结石大小0.3 cm×0.5 cm,胆囊管内嵌顿2枚小结石。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0~1.1 cm,胆囊切除后,为进一步排除胆总管结石,术中采取胆总管穿刺注入50%胆影葡安行胆管造影,显示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道医源性胆道损伤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生率为0.2~0.22%。本院从2009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院外胆囊切除术后肝门部胆道损伤导致腹腔漏胆16例,经超声引导置管引流处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文,41岁,于7年前患胆总管囊肿,行手术治疗并切除胆囊、胆肠吻合术,术后三月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向同侧肩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饭后呕吐,无畏寒、发热、反酸、暖气及黄殖。胃肠检查:胃体部小弯及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及胃体部均受压推移,超过脊柱。三次超声显像结果不一,胆囊区附近(后下方)可见7cmXscmXscm大小强光团,回声不均,诊断为:胆囊术后残端扩张并多发结石,胆囊后下方占位,总胆管囊肿合并结石。二次超声显像报告为胆总管巨大结石。三次超声显像报告为肝主叶实质性占位,肝癌不排除。CT检查:左右肝内…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胆漏     
创伤后胆漏在肝胆系统损伤中比较少见,却明显增加创伤后并发症和病死率[1]。笔者报告我院1987年10月~1995年4月收治207例肝胆系统损伤中的胆漏病例,探讨创伤后胆漏的发生率、分型、诊断治疗措施和预后。临床资料1987年10月~1995年4月,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胆结石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进一步探讨胆漏预防的方法.方法:根据14例发生胆漏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胆漏的具体原因.结果:14例患者经积极抗菌消炎和引流治疗完全治愈,无1例重新手术.出现胆漏的原因有:①拔管操作欠妥;②T管放置不当;③缝合存在缺陷;④患者本身并发症的存在;⑤患者不注意保护T管.患者本身存在并发症导致胆漏在胆漏患者中占有很大比率(71.43%).结论:出现胆漏应该重在预防.应该充分认识到胆道手是可导致胆源性损伤这一事实,作为医生加强学习,熟悉胆道手术的相关操作,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对存在诸如年老体弱、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恶液质、长期使用激素、白血病等情况的患者更应该加强护理,从而尽量减少胆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胆管损伤性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常见三大并发症之一,如术中或术后未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将带来严重后果。1991—02~2008-01 LC7860例中术后胆漏再手术治疗患者24例,现回顾分析,以探讨其围术期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