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1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X线片检查,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并记录2种方法肺癌阳性检出率,周围型肺癌临床TNM分期的诊断、检查时间及费用,以评价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TNM分期诊断的意义.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肺内病灶和肺外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P<0.05).根据外科病理TrNM分期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0.9%,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1.8%,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P<0.05),但X线所需检查时间及费用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于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较好地进行临床TNM分期,但费用较高,检测时间较长.为降低周围型肺癌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可以将X线和多层螺旋CT结合.  相似文献   

2.
金剑  白峻虎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148-2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扫描,对照组采用119]多层螺旋CT平扫.观察两种扫描方式在病灶显示率及病灶阳性诊断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CT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显示率分别为95.56%、91.11%、95.56%,对照组CT平扫显示率为75.56%,研究组各期显示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诊断肝癌42例,诊断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肝癌26例,诊断阳性率为5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类型肝癌诊断率方面,研究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10%、87.50%,对照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50.00%、20.00%,其中结节型、弥漫型诊断准确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癌进行多期扫描,能够为早期临床诊断肝癌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有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特别对于结节型、弥漫型等类型的肝癌早期诊断,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聂中 《实用癌症杂志》2022,(1):99-101,104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86例,均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结果 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86例,确诊阳性75例,阴性11例,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出真阳性73例,真阴性9例;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33%(73/75)、特异度为...  相似文献   

4.
张勇  马健  张旭辉 《肿瘤学杂志》2017,23(8):732-734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对患者肾上腺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多层螺旋CT检查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双肾均有病灶和单肾病灶患者各6例、3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肿瘤长径范围5.6~7.8cm,平均6.1cm;9例患者双肾边界清晰和边界不清晰患者分别为7例、2例。患者经CT影响检查显示,肾上腺轮廓消失或呈不规则形状者4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发现,患者肿瘤部分密度均匀与不均匀患者比例为2∶1。[结论] 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肾上腺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分别接受DR胸片及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受检者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共筛查出肺结节共1527例,其中经病理确诊肺癌共96例,肺癌总体检出率为1.36%,高于DR的检出率(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能够提高肺内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门诊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就诊的人群中进行肺癌筛查,按筛查流程进行癌症防治知识和肺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16排螺旋CT(GE Briyht speed 16 CT)进行胸部低剂量薄层扫描.发现肺部有良性、可疑结节者均行3~18个月的随访;恶性结节行定位穿刺,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手术、淋巴结活检,最终确诊均以病理组织学为依据.[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查3016人,检出肺癌病例90例,检出率为2.98%,50~80岁组占总检出人数的92.22%.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90.76%..[结论]低剂量螺旋CT机会性筛查肺癌检出率较高,是肺癌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郑海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319-332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CT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CT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诊断早期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疑似早期肺癌患者,均行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所用时间、费用、征象检出率和诊断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查时间比胸部X线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CT增强扫描结果 ,并与常规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能有效地进行诊断和病理分期,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为标准,中央型肺癌各分期CT扫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80.6%、88.0%、85.7%,平均诊断符合率达85.5%.结论 采用CT增强扫描对各期中央型肺癌进行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能进行有效准确分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9 265例城市居民肺癌筛查的结果,评价癌症早诊早治对居民预防肺癌的意义。方法以乌鲁木齐市40~69岁居民为筛查对象,通过防癌风险问卷调查评估出肺癌高风险31 177人,组织高风险人群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低剂量螺旋CT扫描。结果 实际完成低剂量螺旋CT检查9 265人,总体顺应性为29.7%。检出肺内阳性结节1 005人,检出率为11.9%;检出<5 mm实性结节2 955人,检出率为31.9%;检出5~8 mm非实性结节者236人,检出率为2.5%。筛查后经病理诊断确诊肺癌14人,检出率为0.2%。检出肺气肿、肺囊肿、肺大泡等相关肺部疾病4 095人次,检出率为44.2%。结论 通过大范围的肺癌筛查,及时发现了乌鲁木齐市居民的肺部健康现状,大力提高了居民的肺癌防治意识,为制定有效的防治体系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肺癌的早诊早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病变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胃癌螺旋CT征象与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在72例患者中,病理分期判断为T1期15例、T2期20例、T3期15例、T4期22例;螺旋CT对胃癌T分期总的准确性为95.8%,Kappa值为0.943。病理分期判断为N0期25例、N1期31例、N2期16例;螺旋CT对胃癌N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8.9%,Kappa值为0.832。病理分期判断为M0期57例、M1期15例;螺旋CT对胃癌M分期总的准确性为94.4%,Kappa值为0.872。胃癌螺旋CT TNM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都好。结论螺旋CT征象在胃癌的术前诊断应用能有效评价患者的TNM分期状况,可反映病变危险度,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肝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记录造影参数,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8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肝癌67例,肝硬化14例,肝癌患者的BF值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BV、TTS与TTP值显著低于肝硬化(P<0.05)。CT三维重建图像均可清晰所有患者的肝动脉,MIP、DSA、MPR/CPR重建方法显示肝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95.5%、81.3%和95.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可反映肝脏血流的灌注状况,可清晰肝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