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胰吻合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的肠胰吻合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施行的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行套入捆绑式肠胰吻合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为3.5~4.5h.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胰瘘发生;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第8天发生胆瘘经引流自愈;切口裂开2例,经行切口减张缝合后愈合;2例术后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套入捆绑式肠胰吻合手术方式能够较好的预防胰瘘,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降落伞式单荷包胰肠吻合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降落伞式单荷包胰肠吻合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0例,年龄(59.1±9.7)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胰头癌7例,壶腹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均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一例术后发生胰漏。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可常规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PPJ)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采用PPJ者为研究组;43例根据胰腺的质地、大小,胰管的粗细选择不同的胰肠吻合方法者(胰管直径≥4 mm,选用胰管黏膜吻合;胰腺切断≤3 mm选用胰肠端端套入式或捆绑式胰肠吻合)为对照组.术后胰瘘的诊断参照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诊断与分级标准进行诊断,有临床意义的胰瘘为B级和C级胰瘘.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5月.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范围)表示,统计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研究组患者均在术中找到胰管,研究组和对照组胰管平均直径均为3 mm.研究组无胰管外引流,对照组为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2,P<0.05);研究组胰肠吻合时间为12 min(8 ~25 min),对照组记录不详.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均为(304±6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5 ±75)mL和(500 ±97) mL,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24例(70.6%)和29例(67.4%),术中中位输血量分别为400 mL(300 ~800 mL)和600 mL(300~1 2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8d(11~32 d)和20 d(9 ~44 d),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3,0.619,x2=0.088,Z=0.165,0.074,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B、C级胰瘘(均为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27.9%(12/43),胰瘘相关病死率分别为0和11.6%(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32,4.237,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胆汁漏、腹腔出血、胃排空延迟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5.9%(2/34)、2.9%(1/34)、5.9%(2/34)和11.6% (5/43)、7.0%(3/43)、14.0%(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56例患者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9个月至5年.研究组2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未见胰管明显扩张.对照组3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结论 PPJ简单、可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普通外科最为复杂手术之一,具有手术时间长、切除难度大、吻合口多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尤其是LPD术后胰瘘(POPF)及其所导致的腹腔感染和出血,甚至死亡,严重制约了LPD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如何避免POPF的发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笔者前期将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应用于LPD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不足之处,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应用于LPD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弋矶山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拟行LPD手术的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LPD术中行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对照组,15例)和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组(观察组,10例)。后者即在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实施之前,对胰腺断面进行2针U型缝合,加固胰腺断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PD,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50 min vs.20.20 min,P=0.003)。两组总胰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40%,P=0.028);观察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和出血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0 vs.33.3%,P=0.057);观察组胰肠吻合口旁引流管拔管时间(11.00 d vs.25.60 d,P0.001)与术后住院时间(12.20 d vs.18.53 d,P=0.045)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胰肠吻合方法,在LPD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不仅降低了B级胰瘘的发生率,而且加速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 28例胰十二指肠吻合手术采用4-0 proene线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结果 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平均11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也是人为较可控的因素,当前胰肠吻合方式有很多但均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一种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PD术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3月99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术中采用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改良组)、35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肠黏组),36例采用胰肠端侧全口吻合(全口组),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改良组、肠黏组、全口组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分别为(10.01±0.67)min、(26.52±0.99)min、(15.97±0.67)min,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两种吻合方式(均P<0.001);改良组、肠黏组、全口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1.4%、22.8%、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管直径<3 mm是导致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4)。结论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能缩短胰肠吻合时间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对胰肠吻合方式的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彭氏胰胃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66.2±71.8)min,术中平均输血量(420.2±100.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1.3±10.7)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0%(8/32),其中淋巴瘘1例(3.1%),胃排空障碍1例(3.1%),切口感染2例(6.3%),腹腔积液2例(6.3%),肺部感染2例(6.3%),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住院期间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彭氏胰胃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胰腺残端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0.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如何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一直是肝胆胰外科讨论的热点。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空肠套入式胰肠吻合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未发生1例胰瘘,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将经改进的捆绑式吻合术(Ⅱ型)与原吻合术(Ⅰ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有69例患者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所有患者均顺利切除了十二指肠,并采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进行随访和B超检查。并将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57例行Ⅰ型捆绑式吻合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胰肠吻合口漏,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操作较Ⅰ型简单,吻合所需时间平均为也短于Ⅰ型吻合术。结论 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有效防止胰肠吻合口漏。且与Ⅰ型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能对吻合口进行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U"三步法胰肠吻合术(PJ)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中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期间行RPD的28例患者病例资料,对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双U"三步法吻合时间为17~35 min,平均23.5 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平均178.3 ml。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8.6%)出现术后胰瘘(POPF),均为B级,经抑制胰液分泌,延长腹腔引流时间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2位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长13.9 d(3~63 d),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 结论"双U"三步法PJ操作简便,利于学习,吻合质量安全可靠,愈合快,应用范围广,对减少并发症及降低POPF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胃吻合术(PG)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50例PD后行P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胰瘘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与胰瘘发生的关系。结果: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胰瘘发生率36.0%(18/50),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0/50)。全组3例死亡,余患者治愈出院。统计分析显示,胰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B, C级胰瘘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级胰瘘或无胰瘘患者(均P<0.05),术中出血量越大或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高,胰瘘的发生几率或级别越高(均P<0.05)。结论:PG是PD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有效方式,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胰瘘并发腹腔出血、腹腔脓肿等可考虑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14.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管,两者用丝线固定,空肠3cm处断端用电凝或石炭酸破坏其粘膜,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并用生物蛋白胶外涂一周。距空肠断面约l~2cm处用粗丝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道,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果经过连续17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简单,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 ,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  2 8例胰十二指肠吻合手术采用 4 0proene线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结果 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平均 11min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 ,没有手术死亡。结论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 ,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10月,笔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采用Child术式,并加以改进,采用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胰肠吻合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探讨胰肠端侧吻合应用桥袢式引流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8例,其中A组胰肠端侧吻合应用桥袢式引流术21例,B组胰肠端侧吻合胰管内固定支架外引流术27例,C组胰肠端侧吻合术30例。比较三组胰肠吻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胰瘘率。结果 A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23.71±1.71)min,B组为(33.78±2.45)min,C组为(31.70±2.45)min,A组与B、C两组吻合时间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拔管时间(6.86±1.06)d,B组(8.32±2.26)d,C组(9.89±2.06)d,A组与B、C两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14.43±3.53)d,B组(16.76±3.87)d,C组(18.07±3.83)d,A组与B、C两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胰瘘未发生,B组胰瘘率为3.7%(1/27),C组为10%(3/30),A与B、C两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肠吻合时应用桥袢式引流术设计合理,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能减少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对术后胰瘘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改良胰肠吻合与普通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1月采用普通胰肠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的79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普通胰肠吻合组)临床资料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胰肠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87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改良胰肠吻合组)临床资料行进行回顾性历史对照分析,普通胰肠吻合为用胰腺断端-空肠侧壁吻合,改良胰肠吻合为胰腺断端-空肠侧壁黏膜对黏膜吻合。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式、整体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尽管两组整体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改良胰肠吻合所用的时间约为普通胰肠吻合时间的2倍。改良胰肠吻合组术后A级和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胰肠吻合组(P=0.027、0.019),胆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普通胰肠吻合组(P=0.014、0.011),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中C级胰瘘、肠瘘、腹腔出血和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改良胰肠吻合和普通胰肠吻合比较,可显著降低A级、B级胰瘘、胆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但手术时间有所延长,该改良术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oduodenectomy,PD)后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从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因十二指肠癌和胰头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7例(其中胰胃吻合组19例,胰肠吻合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胃吻合组患者采用将胰腺残端套入胃后壁方式吻合,胰肠吻合组采用传统套入式吻合.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胰瘘、病死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胰胃吻合组和胰肠吻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72.1±79.5) min比(351.0±69.2) min,P>0.05]、术中估计失血量[(693.5±412.8)ml比(645.1±488)ml,P>0.05]、术后胰瘘(2/19例比2/18例,P>0.05),病死率(1/19例比1/18例,P>0.05)和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 7.5±8.9)d比(16.1± 7.6)d,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后胰胃吻合并发症率不会高于胰肠吻合,可以作为PD后的另一种消化道重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胰胃吻合术与采用胰空肠吻合术在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腹腔积液、二次手术等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使用Jadad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211例病人.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PG)与胰空肠吻合组(PJ)相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胃排空延迟、出血以及二次手术方面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胰瘘及腹腔积液方面,PG组优于PJ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胃吻合术的安全性不亚于胰空肠吻合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胰瘘以及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但是尚需要更多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以进一步对PG及PJ两种术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