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自体肌健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肌腱缺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一大难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3种 :(1)自体肌腱移植 ;(2 )人工肌腱代用品 ;(3)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因分别存在着供体来源缺乏 ,供区损伤 ,异物反应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 ,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作者采用组织工程技术 ,在自体动物体内构建肌腱组织并修复肌腱缺损 ,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12周龄Leghorn鸡 40只。Ⅱ型胶原酶 (美国Worthington公司 ) ,含 10 %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 (美国Gibco公司 ) ,0 2 5 %胰蛋白酶。聚羟基乙酸 (PGA) ,生物…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肌腱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之一,而肌腱缺损在肌腱损伤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对于临床肌腱缺损的患者,我们一般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自体肌腱移植。当肌腱缺损范围大,为多根时,自体肌腱移植材料受限,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给修复重建肌腱带来一定的困难。此时,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多条肌腱缺损的最为理想的方法。与自体肌腱移植相比,异体肌腱移植具有:来源丰富,  相似文献   

3.
辐照氟银异体肌腱移植后体外微量细胞毒试验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辐照氟银异体肌腱移植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方法 采用 32只家兔随机分为 4组 :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异体肌腱 (A组 ) ,单纯辐照异体肌腱 (B组 ) ,深低温冷冻异体肌腱 (C组 )与自体肌腱 (D组 ) ,行肌腱移植。观察术后 3周和 8周宿主血清微量细胞毒性。结果 辐照组淋巴细胞死亡率与自体组无差异 (P >0 .0 5 ) ,均低于冷冻组 (P <0 .0 5 )。结论 辐照氟银异体肌腱具有明显的低抗原性 ,可作为临床治疗肌腱缺损的一种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在移植后3周对肌腱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光镜、电镜下未处理异体组肌腱腱束变性、坏死,而深低温异体组与自体组则无明显差别。结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形态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3、6周时对三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深低温异体组移植后第3、第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处理异体组(P<0.05),而与自体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  相似文献   

6.
肌腱缺损修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腱缺损是肌腱外科常见的问题 ,肌腱缺损后的手术修复和功能重建是肌腱外科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肌腱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入细胞分子水平 ,发现很多生长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对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质合成发挥着重要作用[1 ] 。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如何在肌腱修复过程中通过内外源性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质合成 ,促进肌腱修复并减少肌腱粘连和生物力学强度的衰减。1 治疗现状1 .1 自体肌腱移植 自体肌腱移植是治疗临床肌腱缺损的首选方法。移植的自体肌腱分为有滑膜肌腱和无滑膜肌腱。有滑膜肌腱来源有限 ,无滑膜肌腱存…  相似文献   

7.
创伤、电击伤等损伤往往导致多条肌腱缺损.传统的自体肌腱移植效果虽好,但肌腱来源有限且不宜过多切取;而人工肌腱与组织工程化肌腱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异体肌腱移植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其优点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临床上多选用经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种方法处理的异体肌腱难以达到无菌,而且不具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8.
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一种新的人工肌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 (SmallIntestineSubmucosa ,SIS)作为人工肌腱移植修补缺损肌腱的可行性 ,为肌腱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组织工程材料。方法 将 4 0只 12周的Leghorn鸡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自体移植组 ,B组为SIS移植组。移植术后 3、 6、 9周进行组织形态学、移植免疫学、生物力学的测定。结果 A、B两组移植术后局部反应小 ,伤口一期愈合 ,屈趾功能恢复正常。组织形态学检查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生物力学测定证实 9周后两组肌腱抗拉力间的差别无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SIS可作为修复肌腱缺损的异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孙官文  温树正 《医学综述》2007,13(20):1590-1592
肌腱缺损的手术修复和功能重建一直是手外科致力探索的研究的课题之一。自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人工肌腱移植等各存在不同的缺点,组织工程肌腱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为肌腱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开辟了良好的前景,而体内组织工程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文章就肌腱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自体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自体及同种异体神经移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目前,临床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主要应用自体神经移植,但自体神经移植不但具有给供区造成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缺点,而且自体神经移植的部位极其有限,细小的皮神经与缺损的神经难以匹配,因此使学者试图寻找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目前,周围神经缺损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异体神经的处理及人工神经的合理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新  蒋电明 《重庆医学》2008,37(16):1848-1850
自体神经移植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移植供体神经支配区功能缺失、需要额外手术、增加手术创伤和时间等[1],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近年来用人工替代材料、生物衍生材料、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有望取代自体神经移植,特别是化学萃取异体神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组织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2月采用自体组织移植修复口腔黏膜缺损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50例患者中痊愈40例,有效6例,失败2例,有效率为92.0%.随访结果良好.结论:自体组织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疗效与预后好,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从健康青壮年意外死亡志愿供应者或外伤断肢而无条件再植废弃肢体取出的手指屈肌腱,经深低温冰箱冷冻处理后将异体肌腱移植于手部肌建缺损处。本组14例,均为男性,肌腱缺损原因均为外伤,其中伸指肌腱缺损7条,屈指肌腱缺损8条;有1例同时修复2条伸指肌腱;移植的异体肌腱长3-9cm,肌腱缝合采用"双十字法"或"8字法"缝合,术后患者适当固定制动,全部病例均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异体肌腱移植处的伤口均愈合、手指肌腱活动功能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级2条,良级5条,可级4条,差级4条,优良率是46.7%。4例手指屈肌腱粘连,再次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结论】应用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的方法之一,可以使手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仍存在肌腱粘连的并发症,使修复优良率减低,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3、6周时对三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深低温异体组移植后第3、第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处理异体组(P〈0.05),而与自体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  相似文献   

15.
深低温保存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临床实践中常应用肌腱移植来进行修复重建。自体肌腱移植是传统的方法,但肌腱来源有限,供腱处的形态功能可能受影响,而且扩大损伤范围,从而限制了其应用。人工肌腱组织相容性及其材料与受体肌腱愈合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种异体肌腱作为自体肌腱的替代,与自体肌腱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来源广泛,特别是在多条或长距离肌腱缺损,而自体肌腱来源受限时,更显示出异体肌腱移植的优越性,经深低温冷冻处理后其抗原性大大降低,并可长期保存,已成为当前异体肌腱移植的主要处理方法。本文对近几年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的研究应用做一浅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从健康青壮年意外死亡志愿供应或外伤断肢而无条件再植废弃肢体取出的手指屈肌腱,经深低温冰箱冷冻处理后将异体肌腱移植于手部肌建缺损处。本组14例,均为男性,肌腱缺损原因均为外伤,其中仲指肌腱缺损7条,屈指肌腱缺损8条;有l例同时修复2条仲指肌腱;移植的异体肌腱长3—9cm,肌腱缝合采用“双十字法”或“8字法”缝合,术后患适当固定制动,全部病例均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异体肌腱移植处的伤口均愈合、手指肌腱活动功能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级2条,良级5条,可级4条,差级4条,优良率是46.7%。4例手指屈肌腱粘连,再次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结论]应用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的方法之一,可以使手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仍存在肌腱粘连的并发症,使修复优良率减低,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自体组织瓣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依据治疗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外科手术修复方法治疗,研究组则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经临床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后临床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总满意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运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使得患者术后病情改善,降低术后缺损修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最大程度保留手指外形以及功能是目前临床治疗手部皮肤缺损伴骨外露以及肌腱缺损的主要目标~([1])。已有临床报道显示,采用游离带肌腱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背侧软组织合并肌腱缺损的复合伤,疗效显著~([2])。对于合并指背骨皮质缺损的复合伤,传统修复方法通常选择直接缩短患指后对应吻合相关组织或取自体髂骨植骨,并单纯取掌长肌腱等肌腱组织移植,再选取邻指带蒂皮瓣转位覆盖创面,可能还需切取上肢局部断层皮片覆盖供区~([3])。带尺骨的复合皮瓣应用广泛有效,在修复手背皮肤合并掌骨缺损方面疗效较为显著~([4]),  相似文献   

19.
颅骨缺损是创伤、肿瘤、手术等引起的常见临床问题.颅骨缺损导致颅内压变化等临床症状,因此修复颅骨缺损十分必要.目前临床治疗颅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为自体骨、异体骨、钛网等材料修补.如果缺损范围较大,涉及自体骨采集过多,则会导致供体部位功能障碍;异体骨以及钛网等材料存在免疫排斥的风险,目前缺乏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治疗大面积颅骨缺损.颅骨缺损直径<3 cm可以自愈,不需要进行颅骨修复手术,一般>3 cm的缺损要进行颅骨修复手术.基于干细胞的骨再生和骨组织工程技术是颅骨修复和重建领域的一种尖端技术.脂肪干细胞(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 Adscs )是一类具有成骨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容易、少量组织即可获取大量标本,同时具有体外稳定增殖,适合自体移植等特点,因此在颅骨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研究[1].  相似文献   

20.
彭永兴 《中外医疗》2011,30(22):6-7
目的探讨自体组织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我院采用自体组织移植修复口腔粘膜缺损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56例患者痊愈42例,有效12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为96.4%。随访结果也良好。结论自体组织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疗效与预后好,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