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敏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方法应用"阿罗格"30种变应原皮试液、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组胺阳性对照对868例疑似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测定其致敏的变应原.结果 609例(70.2%)有阳性反应,其中68例有哮喘病史.单一变应原阳性62例,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547例,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609例阳性病例中屋尘螨阳性率最高(525例,86.2%),其次是粉尘螨(488例,80.1%).结论屋尘螨、粉尘螨是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及防治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方法 应用“阿罗格”30种变应原皮试液、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组胺阳性对照对868例疑似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测定其致敏的变应原。结果 609例(70.2%)有阳性反应,其中68例有哮喘病史。单一变应原阳性62例.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547例,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609例阳性病例中屋尘螨阳性率最高(525例,86.2%).其次是粉尘螨(488例,80.1%)。结论 屋尘螨、粉尘螨是过敏性鼻炙常见的变应原。“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及防洁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状况.方法:回顾分析4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10种吸入性变应原和8种食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析本地区常见变应原的分布特征.结果:纳入调查的4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432例(86.75%)变应原测试呈现阳性反应.吸入性变应原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率较高,分别为82.319%和84.52%,其次是花粉,为12.67%.食入性变应原中,小虾、蚌类阳性反应率较高,分别为23.33%和22.85%.结论: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吸入性爱应原是尘螨、花粉,最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是小虾、蚌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探讨阿罗格标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技巧.方法 以1 274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27种吸入性变应原和11种食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 全部1 274例患者完成螨Ⅱ、螨Ⅰ、小虾、胶乳、动物毛1、松属、白色念珠菌、鸡蛋、牛奶、干草尘埃、特异青霉、杂草、树Ⅱ、树Ⅰ共14种变应原的检测.另24种变应原的检测仅有部分患者完成.1 274例中1 055例(82.81%)变应原测试有阳性反应.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率较高,分别为69.39%和66.48%,其次是霉菌II和霉菌Ⅰ,分别为40.67%和36.85%.食入性变应原中,小虾、蚌类阳性反应率较高,分别为43.33%和31.85%.本组点刺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结论 中山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尘螨、霉菌,最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是小虾、蚌类.完善的护理措施和技巧是顺利完成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的关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通化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性变应原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实验,进行气传性变应原检测.结果:268饲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4.4%(252例),以藥属花粉最高75.3(202例),蒿属植物次之43.2%(11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6.5%(69例),榆树24.6%(66例),柳树10.4%(28例),豚草9.3%(26例),粉螨8.5%(23例),尘螨8.5%(23例),白色念珠茵5.2%(13例)等.268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158例(58.9%)患者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花粉类.藥属类最明显、阳性强度占过敏人数的50%.结论:藥属和花粉类为我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种变应原性鼻炎患者可争取有效的避、忌、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戚虹  杨焕之 《护理学杂志》2007,22(15):43-44
目的 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35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组77例,4岁~组133例,7~14岁组147例.应用11种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262例(73.39%)患儿皮试点刺试验阳性,7~14岁组皮肤点刺阳性率最高,4岁~组次之,1岁~组最低;三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三组中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阳性率分别列于各组前3位.结论 尘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首要变应原,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的接触,是治疗和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粤北地区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方法 采用变应原皮肤 点刺试验对我科门诊866例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慢性荨麻疹675例和慢性湿疹191例)进行30种标 准变应原(吸入组14种,食物组16种)检测,设0.1%组胺为阳性对照液,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液,分 析各组变应原分布特点以及不同性别阳性率。结果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最高的 前5位为屋尘螨(81.33%)、秋季花粉(81.19%)、夏季花粉(78.67%)、蚕丝(77.93%)、冬季花粉 (75.26%);在慢性湿疹患者中,屋尘螨的阳性率最高(74.35%),其次是蚕丝(72.25%)、秋季花粉 (69.11%)、冬季花粉(67.02%)、兽羽毛(65.45%);男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兽羽毛、秋季花粉、狗毛 的阳性率高于女性(P <0.05),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的食物组变应原阳性率排名前5位相同,依 次为黄豆、墨鱼、虾、塘鱼、鱿鱼(P <0.05)。结论 屋尘螨、花粉、蚕丝、黄豆、墨鱼、虾是粤北地 区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8.
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变应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35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组77例,4岁~组133例,7~14岁组147例。应用11种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262例(73.39%)患儿皮试点刺试验阳性,7~14岁组皮肤点刺阳性率最高,4岁~组次之,1岁~组最低;三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三组中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阳性率分别列于各组前3位。结论 尘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首要变应原,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的接触,是治疗和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安全管理在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儿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便更安全地实施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 在147例(4 715例次)患儿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实施安全管理,包括对患儿的状态评估、病情观察,密切监测呼气峰流速、肺功能,个体化调整变应原剂量,健康教育等,并与实施安全管理前的124例(2 600例次)患儿比较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施安全管理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结论 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可降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粉尘螨两种皮试结果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泳华 《护理学杂志》2000,15(4):236-237
对5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粉尘螨作皮肤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皮肤点刺试验与皮内试验的丘疹与红晕反应均有显著相关性,且皮肤点刺试验比皮内试验安全、可靠、无全身性反应,可作为粉尘螨变应原皮肤试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5~54岁,病程1~35年,治疗开始2周内口服氯雷他定片,14岁以上患者10Smg,14岁以下患者5 mg,均每日1次;同时给予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每晚睡前舌下含1~3 min后吞服,连续治疗2年,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年后,75例患者症状、体征及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症状总分由治疗前(10.98±1.87)分降至(4.49±1.54)分(t=3.41,P〈0.05);体征得分由治疗前(3.18±0.78)分降至(1.65±0.67)分(t=2.84,P〈0.05);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由治疗前(18.44±3.27)分降至(8.82±2.23)分(P〈0.05);临床总有效率达90.67%(68/75例).6例(8.0%)发生不良反应,其中4例出现口腔麻痒等局部不良反应,2例出现腹痛等全身轻微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均能完成治疗.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秦皇岛地区面部皮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秦皇岛军工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面部皮炎的患者186例,由专业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患者临床分型多为接触性皮炎57例(30.65%)和激素依赖性皮炎39例(20.97%)。面部皮损分布多为全面部(45.16%)和面颊部(20.97%),面部临床表现多为红斑(76.34%)和脱屑(52.15%)。自觉症状多为瘙痒(84.41%)和泛红(69.35%);斑贴试验阳性率81.72%,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分别为芳香混合物36例(23.68%)、硫酸镍32例(21.05%)、甲醛29例(19.08%);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32.79%,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分别为花粉29例(47.54%)、屋尘螨24例(39.34%)、粉尘螨23例(37.70%)。结论:秦皇岛地区面部皮炎患者的临床分型以接触性皮炎和激素依赖性皮炎为主,面部皮损多为全面部和面颊部,面部临床表现多为红斑和脱屑,自觉症状多为瘙痒和泛红。面部皮炎发病因素为:化妆品、香水、沐浴露等日常用品中的芳香混合物,勺子、手表、首饰、拉链等合金中的硫酸镍,房屋装修过程中的甲醛和某些服装厂家使用含甲醛的染色助剂或非法使用甲醛进行防腐处理的海产品等以及花粉、屋尘螨和粉尘螨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种类数情况及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2017年12月-2018年6月诊治的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资料。结果:49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0.065:1,平均年龄(32.31±11.21)岁。其中检出过敏原阳性的有26例,占53.06%。在食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河蟹,检出9例(18.37%),其次分别为海虾、小麦、鸡肉、马铃薯、蒜、辣椒、芹菜、菠萝、芒果。在吸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户尘螨和粉尘螨,检出均为16例(32.65%),其次分别为多价蚊虫、柳树花粉、油菜花粉、银杏花粉、狗毛、羊毛、面包酵母、香烟、豚草花粉、枝状枝孢、黑曲霉、鸭毛、英国梧桐花粉。过敏原检出阳性数量最多的为5种及以上,其次为3种和4种,检出率最低的为1种和2种。结论:户尘螨、粉尘螨、多价蚊虫、柳树花粉、河蟹、油菜花粉是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见变应原的检测可协助找出该病的诱发因素,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湿疹皮炎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3~11月诊断为湿疹皮炎患者,应用斑贴试验分析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结果 89例检测患者中,25例斑贴试验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28.09%.对1种变应原致敏阳性者21例(占23.60%),对2种变应原致敏阳性者3例(占3.37%),对3种变应原阳性者0例(占0.00%),对4种及4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1例(占1.12%),阴性者30例(占33.71%).列前4位的常见变应原致敏依次为:硫酸镍、对苯二胺、硫柳汞、芳香混合物.男女斑贴试验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阳性率居前3位的变应原是硫酸镍、硫柳汞、甲醛.女性患者中列前3位分别为对苯二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后2者并列第2).男性患者中硫酸镍、硫柳汞的阳性检出率比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与中老年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湿疹皮炎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提示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糠酸莫米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选择安全及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及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例经我院检查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糠酸莫米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进行治疗,以鼻痒、喷嚏、鼻涕、鼻塞、眼耳咽痒为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分析药物的疗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服药治疗14天后鼻痒、喷嚏、鼻涕、鼻塞症状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确切,使以往单一口服药物效果不明显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锡市哮喘儿童和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过敏原检测诊断情况,为合理选择诊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0例哮喘患儿与8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别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与血清特异性IgE测定,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各过敏原的SPT阳性率与鼻炎组对比都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SPT直径对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组的屋尘螨过敏原SPT与血清特异性IgE符合率达97.5%,而鼻炎组为98.8%,二者一致性较好。结论:本地区哮喘儿童和过敏性鼻炎儿童的发病多为尘螨引起,皮肤点刺试验是一种安全、可靠并可迅速筛查和寻找过敏原的检测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湿疹皮炎、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及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湿疹皮炎和荨麻疹皮肤病患者24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特异性IgE水平,以患者特异性IgE水平>0.35 kU/L为阳性, 分析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患者过敏源分布情况,观察患者特异性IgE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40例患者中,荨麻疹患者115例,湿疹皮炎患者125例;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E阳性95例(82.61%),湿疹皮炎患者特异性IgE阳性101例(80.80%);在常见15种敏源单项中,吸入性过敏原中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尘螨(21.74%)和粉尘螨(15.20%);食物性过敏源中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率最高为虾 (10.43%),湿疹皮炎患者中阳性率最高为蟹(7.2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敏严重程度与特异性IgE水平呈正相关(r=0.561,P<0.05)结论 简阳市及周边地区湿疹皮炎和荨麻疹发生与过敏源密切相关,湿疹皮炎和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E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医生对病因诊断及指导患者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分析.方法:对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行筛前神经切断、下鼻甲打孔消融、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随访6月以上,总有效率93.6%,显效83.3%.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安全简便、手术损伤小,副作用小、近期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武汉市肛周疾病的致病因素,我们对该疾病住院的37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市肛周疾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20~59岁,机关干部等久坐、少活动的职业患病率较高,吸烟、肥胖、便秘、吃辛辣食物者均易患肛周疾病。肛周部位菌群分布占前四位的是大肠杆菌(50.33%)、革兰阳性球菌(9.93%)、霉菌(5.96%)和变形杆菌(3.97%)。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年龄特征、性别差异、亚型分布特点,为制定HPV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多重荧光核酸扩增技术,对1 180例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结果:330例男性患者,共检出HPV阳性157例,其中高危亚型101例(64.33%);低危亚型106例(67.50%);年龄分布:21~30岁阳性71例(46.41%);31~40岁阳性47例(45.19%);41~50岁阳性29例(50.00%);51岁以上阳性10例(66.67%)。男性患者中检出率最高的3种亚型依次为39型、16型59型。850例女性共检出HPV阳性243例,其中高危亚型198例(81.48%);低危亚型79例(32.51%);年龄分布情况:21~30岁阳性113例(41.09%);31~40岁阳性58例(21.25%);41~50岁阳性43例(24.57%);50~60岁阳性24例(26.09%);61岁以上阳性5例(14.29%)。女性患者中检出率最高的3种亚型依次为58型、16型和52型。结论:女性HPV感染高发于育龄期妇女并呈年轻化趋势,应加大对21~30岁已婚妇女的HPV筛查,同时加大男性HPV感染的筛查对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