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组47例,糖调节受损组89例,正常糖耐量组137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管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TG),并应用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指数、△I30/△G30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EDD较正常糖耐量组显著降低,分别为6.16±2.92,7.87±3.19和9.32±3.46(P<0.05~0.01),初诊2型糖尿病组又低于糖调节受损组(P<0.05)。初诊2型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HOMA-IR显著升高(P均<0.01),△I30/△G30显著降低(P<0.05~0.01),后者在初诊2型糖尿病组降低更明显(P<0.05)。初诊2型糖尿病组HOMA-B显著降低(P<0.05)。EDD与HOMA-IR负相关(r=-0.301,P<0.01),与△I30/△G30正相关(r=0.418,P<0.01)。结论糖代谢紊乱早期即可见内皮功能障碍,后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T2DM患者佩戴CGMS连续3d,并于监测的第2天给予CSII治疗,根据实时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和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血糖及三餐前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高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够实时显示患者的血糖情况,反映血糖变化趋势,以此指导CSII中胰岛素的应用,可平稳有效控制血糖,预防血糖大幅度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兴 《河北医药》2013,(19):2905-2906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n=40)和诺和灵30R(对照组,n=40)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都有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疗效也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好,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对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其疗效.方法:将10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予CSII联合罗格列酮、对照组予以单纯CSII连续强化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腰围等变化.停止CSII治疗后,观察组继续应用罗格列酮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糖、血脂、HOMR-IB、IAI、腰围、EDD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OMR-IR降低和IAI、EDD升高更显著(P<0.05),且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P<0.05);随访观察3个月,观察组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逐渐减量,无严重低血糖及心、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联合CSII强化治疗可显著减轻初诊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早期应用可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CSII联合CGMS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及手指血糖监测仪调整胰岛素用量,在治疗后第4天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4d后各时间点的血糖(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22:00,02:00)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CSII与CGMS联合应用,可良好控制患者全天血糖水平。CGMS能全面掌握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CSII和CGMS联合应用可以优化胰岛素用量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阳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远期并发症.方法:选2011年3~6月到辽阳市辽阳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400名单纯口服药治疗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等,并填写相关信息表格.结果:在40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HbA1c控制达标者(HbA1c<7)占20.5%.控制不达标者(≥7)占79.5%.91.75%调研对象过去一周末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单纯口服药组的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口服药联合胰岛素组(23.29% vs 18.9%.P<0.05);口服药联合类似物治疗组的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口服药联合人胰岛素组(24.39% vs 11.76%,P<0.01).结论:糖尿病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糖尿病防控教育与宣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T2DM患者佩戴CGMS连续3d,并于监测的第2天给予CSII治疗,根据实时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和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血糖及三餐前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高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够实时显示患者的血糖情况,反映血糖变化趋势,以此指导CSII中胰岛素的应用,可平稳有效控制血糖,预防血糖大幅度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普通胰岛素组、胰岛素类似物组和预混胰岛素组,动态观察血糖达标后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血糖波动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管内皮功能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3组均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7:00比较,胰岛素类似物组明显优于普通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餐前门冬胰岛素配合晚上10:00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血糖控制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及锻炼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IR)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评价丹蛭降糖胶囊(DZC)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蛭降糖胶囊,对照组则不用丹蛭降糖胶囊。用彩色多普勒B超仪分别检测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R)、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D)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应用丹蛭降糖胶囊20周后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的改善明显好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肱动脉舒张功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早期应用可改善T2DM病情,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吴丹  潘天荣  杜益君  王淼淼 《安徽医药》2011,15(8):1051-1052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疗法("双C"疗法)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GMS连续监测72 h血糖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双C"应用护理、皮肤护理、饮食运动指导、疗效监测等护理.结果 30例患者3~7 d后血糖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对多种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病人56例,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龄(61±s 7)a,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予罗格列酮4 mg·d-1;对照组26例,予二甲双胍和(或)磺酰脲类降糖药,疗程均为2 mo。并设正常组,健康者54例,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61±8)a。测定治疗前后各组的血压、抵抗素、脂联素、瘦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组。治疗后,观察组抵抗素和瘦素分别降低(1.73±0.22)μg·L-1和(1.4±0.4)mg·L-1,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脂联素升高(0.6±0.6)mg·L-1,与对照组[升高(0.4±0.3)mg·L-1]无显著差异(P>0.05)。抵抗素与空腹胰岛素、脂联素呈负相关(r=-0.386,r=-0.387),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和腰臀比呈正相关(r=0.4,r=0.322,r=0.298)。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抵抗素、瘦素、脂联素水平,这些脂肪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与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GGT、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用HOMA模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GGT测定结果,分为GGT升高组和GGT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GT升高组糖尿病患者HOMA-IR和TG水平分别为(3.841±2.224)、(2.70±1.85)mmol/L,明显高于GGT正常组的(2.236±1.749)、(1.49±0.60)mmol/L(t=4.037、4.472,P<0.001)。相关分析,GGT与HOMA-IR呈正相关(r=0.189,P<0.05),TG与HOMA-IR呈明显正相关(r=0.291,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GGT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关联,GGT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一种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化原则将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0)于起始孕周32周后接受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n=50)于起始孕周32周前接受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及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价值(P <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治疗可行性高,既能合理调节血糖水平,又可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tin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与指尖监测血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意义。方法应用CGMS对住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的血糖监测,同时用指尖血糖监测仪,每天至少监测7次血糖,观察比较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5例21次低血糖,而CGMS发现30例出现110次低血糖,其中20例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Unawareness of hypoglycemia,HU),以夜间多见。结论 CGMS是目前监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较为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检测对照组、无肾病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各 30例血清瘦素、胰岛素、Ⅳ型胶原及血糖浓度 ,分析瘦素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无肾病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 7 51± 3 77μg/L、8 31± 4 80 μg/L及 1 0 36±5 1 1 μg/L ,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无肾病糖尿病组 (t=2 2 1 ,P <0 0 5)及对照组 (t =2 75 ,P <0 0 1 )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胰岛素呈正相关 (r =0 2 4 ,P <0 0 5 ;r =0 36 ,P <0 0 1 )。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血清瘦素浓度已升高 ,提示肾脏清除瘦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纯中药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格列奇特和阿卡波糖,但禁用抗氧化剂);治疗组另加用丹蛭降糖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0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PG、FINS、FFA水平,IRI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GSH-PX、MDA)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FFA水平,IRI及氧化应激指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状态,改善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UA、甘油三酯(TG)。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并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位数(2.294),将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敏感组和胰岛素抵抗组,比较血UA、TG水平的变化。结果胰岛素抵抗组与胰岛素敏感组比较,血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056, P>0.05):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血UA组间HOMA-IR无显著性差异(t=0.320,P>0.05)。相关分析结果,血UA与HOMA-IR无相关性(r=0.0237,P>0.05),TG与HOMA-IR呈明显正相关(r=0.193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UA与胰岛素抵抗似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n=30)CSII组(n=28)和MSII组(n=29)三组。监测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与CSII组和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皮下注射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泌乐2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优泌乐25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及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2hPG、HbA1c、FPG、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FINS、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泌乐2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