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复方六月雪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复方六月雪 (L YXC)在体外对 HBs Ag和 HBe Ag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L YXC与等量的 HBs Ag或 HBe Ag阳性血清混匀 ,使混合后的浓度分别为 6、12、2 4、4 8和 96 g/L ,孵育 0、4、8、16 h,采用 EL ISA法测定 HBs Ag或 HBe Ag的滴度 ,观察其对 HBs Ag或 HBe Ag的抑制作用。结果 :12 g/L及以上浓度的 L YXC对 HBs Ag或 HBe A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均<0 .0 1) ;6 g/L以上浓度分别在作用 8、16 h后对 HBs A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在作用 4、8、16 h后对 HBe A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结论 :L YXC在体外有较强的抗 HBs Ag和 HBe Ag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浓度 HBs Ag感染者乙肝 5项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了 38例 HBs Ag浓度在5μg/ L以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 HBc)、乙肝病毒 e抗原及其抗体 (HBe Ag、抗 - HBe)。结果 :低浓度 HBs Ag感染者血清 5项 HBV标志有 8种表现模式 ,以“HBs Ag、抗 - HBc、抗 - HBe阳性 ,抗 - HBs、HBe Ag阴性”模式为主(6 5 .79% ) ,其次为“HBs Ag、抗 - HBc、HBe Ag阳性 ,抗 - HBs、抗 - HBe阴性”和“HBs Ag、抗 - HBc阳性 ,抗 - HBs、HBe Ag、抗 - HBe阴性”模式 (分别为 10 .5 3%和 7.89% ) ,HBs Ag和抗 - HBc同时阳性者 92 .11%。结论 :低浓度 HBs Ag感染者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 ,提高 HBs Ag测定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健翔  肖福英 《华夏医学》2004,17(6):884-88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与 HBV- DNA定量检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Am plisensor定量 PCR系统测定 HBV- DNA含量 ,并用 EL ISA方法测定 HBV标志物 HBs Ag、HBe Ag。结果 :10 8例血清标本中 ,HBs Ag(+) HBe Ag(+)组的 HBV- DNA平均拷贝数为 10 7.52± 1 .6 5;HBs Ag(+) HBe Ag(- )组的 HBV- DNA平均拷贝数为 10 4 .6 1± 1 .1 4;HBs Ag (- ) HBe Ag (- )组的 HBV- DNA平均拷贝数为 10 3.0 7± 1 .0 2 ;正常对照组平均拷贝数为10 3.2 2± 1 .38。 HBs Ag(+) HBe Ag(+)组的 HBV- DNA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与HBV- DNA定量结果相互印证 ,EL ISA法是一项灵敏度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儿茶酸等化合物对HBV D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考察原儿茶酸等化合物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抗原及 D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 HBV DNA转染人肝癌细胞所得的 Hep G2 .2 2 15为模型 ,EL ISA法检测用药后培养上清中 HBs Ag、HBe Ag的含量变化 ,Southern印迹检测用药后细胞内 HBV DNA的变化。结果 :EL ISA检测结果表明 ,6种受试组分中有 4种化合物对 HBV抗原的表达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中原儿茶酸对 HBe Ag的抑制率要高于对 HBs Ag的抑制率。 Southern印迹显示原儿茶酸在 70μg/ ml时对 HBVDNA的抑制率为 46 .5 4%。结论 :原儿茶酸对于 Hep G2 .2 2 15细胞系中的 HBV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且该抑制效果可能与直接抑制病毒 DNA有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 HBV- DNA含量的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 (TRFIA)和荧光定量 - PCR技术 (FQ- PCR)对 341例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标志物 (HBV- M)和 HBV-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在 16 8例 HBs Ag/ HBe Ag/ Hbc Ab( ) ,10 1例 HBs Ag/ HBe Ab/ HBc Ab( ) ,72例 HBs Ag/HBc Ab( )阳性的三个组别中 HBV- 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7.4 0、4 .4 5、5 .0 2。把 HBs Ag和 HBe Ag按浓度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三组 ,其 HBV- DNA的含量分别为 7.12 ,5 .2 3,4 .0 3,7.74 ,6 .72 ,5 .0 5。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 HBs Ag和HBe Ag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综合分析乙型肝炎标志物和 HBV- DNA的含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的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肝各血清学模式中发生癌变的风险。方法 :应用 EL ISA法对 5 6 0例 AFP介于 2 0 ng/ml~4 0 0 ng/m l的乙型肝炎患者及 5 3例有乙肝感染史的肝细胞癌患者 (AFP:4 2 0 ng/ml~ 10 92 ng/ml)进行了乙肝血清学指标测定。结果 :乙肝血清学指标各模式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5 6 0例乙肝患者中 M1[HBs Ag(+)、HBe Ag(+)、HBc Ag(+) ]模式占 2 4 .1% ,M2 [HBs Ag(+)、HBe Ab(+)、HBc Ab(+) ]模式占 4 6 .4 % ,M3[HBs Ab(+)、HBe Ab(+)、HBc Ab(+) ]模式占 7.0 % ,M4 [HBe Ab(+)、HBc Ab(+) ]模式占 2 2 .3% ;5 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 M1[HBs Ag(+)、HBe Ag(+)、HBc Ab(+) ]模式占 2 2 .6 % ,M2 [HBs Ag(+)、HBe Ab (+)、HBc Ab(+) ]模式占 4 1.5 % ,M3[HBs Ab(+)、HBe Ab(+)、HBc Ab(+) ]模式占 9.4 % ,M4 [HBe Ab(+)、HBc Ab(+) ]模式占 2 6 .4 %。结论 :乙肝各种模式 AFP的增高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抗HBc-Ig M与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Ig G及Ig M)和ALT,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HBs Ag+HBe Ag+HBc Ab、HBs Ag+HBe Ab+HBc Ab和HBs Ag+HBc Ab模式中,ALT在抗HBc-Ig M阳性与阴性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HBc-Ig M阳性患者中,ALT在HBs Ag+HBe Ag+HBc Ab、HBs Ag+HBe Ab+HBc Ab、HBs Ag+HBc Ab模式中的分布情况分别是70(68)、31(41)、48(10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HBc-Ig M阴性患者中,ALT在三种乙肝模式中分别是39(17)、24(20)、21(23)U/L,HBs Ag+HBe Ag+HBc Ab模式分别与HBs Ag+HBe Ab+HBc Ab及HBs Ag+HBc Ab模式的AL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HBe Ab+HBc Ab模式与HBs Ag+HBc Ab模式AL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种乙肝模式中,抗HBc-Ig M阳性率在ALT正常与异常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 Ag+HBe Ag+HBc Ab、HBs Ag+HBe Ab+HBc Ab、HBs Ag+HBc Ab乙肝患者中,抗HBc-Ig M与ALT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对判断乙肝患者肝脏损伤情况以及了解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 32 1例 (肝功能均正常 ) ,其中血清 HBs Ag、HBe Ab(+/ - )、HBc Ab阳性 2 10例为小三阳组 ,HBs Ag、HBe Ag、HBc Ab均阳性 111例为大三阳组。分别留取产后 3d~ 5 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检测。结果 :两组乳汁中 HBs Ag、HBe Ag、HBc Ab、HBV- 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产妇初乳中 HBV- 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 (HBs Ag、HBe Ag、HBc Ab阳性 )不宜哺乳 ,初乳中单纯 HBs Ag阳性、而 HBV- 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但应给予正确的哺乳指导。  相似文献   

9.
自从在 HBs Ag阳性血清中发现 HBe Ag,HBe Ab 及HBc Ab 以来的几十年中 ,国内外在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的研究和检测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的临床、预后及流行病学调查中都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对来院就诊的 2 0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天津市蓟县重点行业从业人员 HBs Ag阳性者携带 HBe Ag的关系 ,我站于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 6 85份 HBs Ag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 ISA)对 HBe Ag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显示 HBe Ag与性别、行业等无显著差异 ,与年龄有显著差异 (χ2 =4 1.2 5 ,P<0 .0 5 )。本次调查为今后我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管理和乙型肝炎的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丁香多总皂对HBV转染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士奇  迟宝荣  王峰  刘晓东  金镇勋  贺红 《医学争鸣》2003,24(13):1234-1235
目的:观察丁香多总皂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和HBsAg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eAg和HBs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丁香多总皂对HBeAg和HBsA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丁香多总皂对HBeAg和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长卿水提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斌  刘妮  赵昉 《中国热带医学》2005,5(2):196-197,233
目的初步探讨徐长卿水提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徐长卿水提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株,观察其对2.2.15细胞株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以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 结果徐长卿水提物作用于2.2.15细胞株12d后,对2.2.15细胞株的半数毒性浓度为62.65g/L,对HBsAg的半数抑制浓度小于0.78 g/L、对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0.13 g/L;对HBsAg治疗指数大于80.32,对HBeAg治疗指数为6.18.结论徐长卿水提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天花粉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增殖及培养细胞上清中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方法检测HepG2.2.15细胞的存活率,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epG2.2.15细胞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表达量。结果:天花粉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处理HepG2.2.15细胞后HBsAg和HBeAg的表达均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抑制,但天花粉水提物的治疗指数明显优于醇提物。结论:天花粉水提物较醇提物有更好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4.
紫红獐牙菜醋酸乙酯部位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紫红獐牙菜醋酸乙酯部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在对2215细胞最大无毒浓度范围内,将含有不同浓度醋酸乙酯提取物的DMEM培养液加入2215细胞共同培养8天。采用固相放免实验方法,检测药物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表达的作用。结果供试品对乙型肝炎病毒转染的2215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的选择指数(SI)分别为5.13和4.08。结论紫红獐牙菜醋酸乙酯部位在体外有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HepG2.215细胞体外药物评价模型,观察观辣树水提物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HepG2.215细胞模型,以噻唑兰染色法(MTT法)检测观辣树水提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以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观辣树水提物对HepG2.215细胞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结果:观辣树水提物在HepG2.215细胞上的最大实验浓度200mg/mL时对细胞的破坏率仅为48.65%,而对HBs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7.82mg/mL,治疗指数TI>3.46;对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1.68mg/mL,治疗指数TI>3.87。结论:观辣树水提物体外对乙肝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复方虎杖方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CCK-8染色法检测复方虎杖方水提物、醇提物对HepG2.2.15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HBsAg、HBeAg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体内实验采用血清斑点杂交法(Dot blot)测定给药5、10 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藤茶双氢杨梅树皮素(DHM)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DHM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进行毒性实验,在最佳DHM含药血清下,测定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DHM含药血清的最佳添加量为不超过20%;在最佳添加量不超过20%浓度下,DHM对2215细胞HBsAg、HBeAg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DHM可明显抑制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的差异。方法:选择26例经ELISA法检测已确定乙肝五项中HBsAg阴性而HBeAg和HBcAb阳性(其中7例HBsAb阳性)的患者血清,应用MEIA法再次检测乙肝五项。结果:MEIA法检测结果显示,21例患者血清HBsAg呈现阳性(其中6例HBsAb阳性),1例患者血清HBsAg仍呈现阴性(其HBsAb阳性),4例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均呈现阴性。结论:MEIA法可减少假阴性、假阳性的发生,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19.
以HBsAg和HBeAg为筛查指标监控经手术感染HBV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以HBsAg和HBeAg为筛查指标监控的经手术感染HBV的差别。方法: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3个方面比较以HBsAg和HBeAg为筛查指标的经手术感染HBV监控方法的差别。结果: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 l,HBsAg阳性者、HBeAg阴性者和HBeAg阳性者的传染性达感染阈值的比率分别为19.23%、3.20%和83.88%,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护人员有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8.5ID/m l,0.64% HBsAg阳性者的传染性超过感染阈值,超过者均为HBeAg阳性。结论:以HBsAg和HBeAg为筛查指标的两种监控方法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3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的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的关系,并探讨HBsAg浓度用于HBeAg阳性病例监测HBV复制水平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其中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者共29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fuorescence quantitmivePCR,FQ-PCR)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IFA)测定乙型肝炎病例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eAg和HBsAg浓度。比较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sAg浓度,以及不同HBsAg浓度病例的DNA水平,同时进行HBsAg浓度与DNA水平相关性分析。并根据不同浓度的HBsAg初步推测HBV复制状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若以血清HBVDNA大于或等于10^5拷贝/mL为阳性,则其中228例为DNA阳性(77.03%)。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复制水平呈正相关,但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sAg浓度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除HBsAg浓度特别增高达180p.g/L以上的病例DNA阳性率稍高外(χ^2=3.998,P〈0.05),其余不同HBsAg浓度的病例DNA阳性率及定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HBsAg浓度水平推测HBV复制状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血清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宜以HBsAg浓度监测这些病例的HBV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