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莉 《全科护理》2014,(3):203-204
[目的]总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进行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药物护理、严格基础护理、加强与病人家属沟通和心理护理。[结果]46例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取得良好效果,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合理、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胜紫癜患者(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1例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aemia,AA)和4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ITP和AA患者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初诊时ITP患者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A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而AA患者PDW、MPV、P—L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ITP患者缓解后PLT明显上升,而PDW、MPV、P—LCR下降;AA患者缓解后PLT、PDW、MPV、P—LCR均上升。ITP和AA患者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002-07~2003-05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5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符合ITP的诊断标准叫,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日龄~13岁。〈1岁13例,1~3岁20例,4~7岁10例,〉7岁7例。  相似文献   

4.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ITP可能具有不同的细胞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末以来,不少国外学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主要从干扰素对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当前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作用机理等几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专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慢性难治性ITP诊断条件如下:1)曾经用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2 mg·kg-1·d-1)治疗无效;2)血小板计数<30×109 L-1;3)ITP病程在6个月以上;4)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关于难治性ITP的治疗近年已有许多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联合化疗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I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小剂量联合化疗31例成人难治性TI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31例患者中13例(41.9%)完全缓解(血小板≥100×109/L);9例(29.0%)部分缓解(血小板>50×109/L);9例(29.0%)未缓解(血小板<50×109/L)。联合化疗有效率为71.0%。3例失访;在28例获得随访患者中12例(42.9%)完全缓解,7例(25.0%)部分缓解,9例(32.1%)未缓解,联合化疗有效率为67.9%。28例中有10例完全缓解和3例部分缓解的患者在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到随访结束时仍持续缓解,其中4例持续缓解超过60个月,5例超过36个月,1例超过12个月,3例少于12个月(分别为3月、6月和9月)。在随访患者中,有4例在化疗数月后因持续的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中枢和/或胃肠道出血而死亡。结论对于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的某些难治性TIP患者,小剂量联合化疗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02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4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20±16个月。并对年龄、性别、病期、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PAIgG升高与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22例,占91.7%;随访20±16个月,血小板计数≥50×109/L者19例,占79%。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激素的治疗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出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后PAIgG值对脾切除术后疗效无预测价值。结论: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对预测脾切除术的疗效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2-02~2002-02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3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符合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ITP诊断标准[1].其中男21例 ,女15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1.5~3月龄21例,~6月龄10例,~11.5月龄5例,中位数月龄3个月.病程≤6个月者34例,病程>6个月者2例.发病前1~3周有呼吸道感染史者17 例.临床表现为皮肤出血点36例,瘀斑21例,血肿2例,穿刺部位出血6例,鼻出血5例,口腔粘膜出血11例,球结膜下出血1例,黑便5例,血便1例,镜下血尿3例,发热2例, 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急性支气管炎3例.36例均无脾脏及浅表淋巴结肿大,仅2例脾脏轻度肿大.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个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nic purprua,ITP)也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减少为特点,本文以125例ITP病人的血小板各项参数: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较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DNA分型技术对黑龙江地区60例ITP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HLA-DRB1*02(15/16)基因频率在ITP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RR分别为7.857、4.171,x^2值分别为17.778、8.539,P分别为0.001、0.003,EF分别为0.1983、0.1510),而HLA-DRBl。08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RR=0.095,x^2=12.810,P=0,001,PF=O.009),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黑龙江地区人群中,HLA-DRB1*02(15/16)基因可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易感性有关,HLA-DRB1*08则可能对ITP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脾切除治疗,无效的病例为难治性ITP。研究者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干扰素-α、单克隆抗体、环孢素A、骁悉、免疫吸附、血浆置换等免疫治疗及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难治性IT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IL-11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CITP的治疗作用,采用ELISA方法对C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1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将rhIL-11应用于CITP患者,剂量1.5mg,皮下注射,每天1次,1疗程14天,治疗1—2疗程。结果表明: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IL-11水平与CITP惠者血小板数呈平行性升高;患者经2个疗程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患者的血小板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且rhIL-11对CITP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钙调素抗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观察了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清钙调素抗体,这是一种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自身抗体,结果发现ITP患者的血清钙调素抗体达21.00±3.96U/ml(x±s),较正常人7.56±2.68(n=100)明显升高(P<0.05)。此抗体并不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呈平行性改变,但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74,P<0.05)。在钙调素抗体低于16U/ml的16例中,7例对皮质激素敏感,9例不敏感;在高于16U/ml的11例中,9例对皮质激素反应良好,仅2例不敏感,两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我们观察到钙调素抗体的观察值和预期值比例>1者预后较好,<1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个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nic purprua,ITP)也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减少为特点,本文以125例rrP病人的血小板各项参数: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较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维  李群  翟晓  杨辉 《临床医学》2008,28(9):23-24
目的 对已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抗Hp治疗的临床研究.探讨ITP与Hp之间的关系以及抗Hp在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以"c尿素呼气试验筛选Hp感染的ITP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三联治疗Hp,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26例患者经抗Hp治疗后血小板数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Hp转阴.Hp转阴患者的血小板回升程度较未转阴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Hp治疗可提高受Hp感染的ITP患者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7.
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均检测到HP抗体。治疗组给予根治性抗HP联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HP,其它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疗效及复发率,停药后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3例(10%),对照组复发15例(50%)。结论:ITP患者抗HP阳性者进行根治性抗HP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缓解时间延长,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小儿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好发于2~ 8岁[1] 。临床上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鼻衄、严重者有内脏出血 ,如消化道、泌尿道、以及危及生命的颅内出血等。我科自 2 0 0 0年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了 6 9例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 ,其中有 2 6例极重度患儿 ,无 1例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情况 ,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 6 9例 ,男 5 1例 ,女 18例 ;年龄 <1岁 30例 ,1~ 6岁 2 3例 ,6~ 15岁 16例。血小…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克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糖蛋白上存在自身抗原表位,这些抗原表位定位于糖蛋白的某些特定区域,其数量有限。在部分慢性ITP患者中,存在B淋巴细胞和(或)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其自身抗体是克隆性起源的。这些研究对于探索特异性高、毒性小的靶向性治疗和揭示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讨论了ITP自身抗体的克隆限制性和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ITP中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和研究ITP克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应用地塞米松(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我院1992~2002年共收治儿童ITP患者298例,有完整资料记录的26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