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房颤经胸背前后位铝箔贴片电复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刘超  籍振国  刘坤申 《临床荟萃》2006,21(13):948-949
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了有节律的收缩,尤其快速房颤时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压降低,心脏的每搏量减少,从而影响心、脑、肾及人体各器官微循环与供血,快速房颤可引起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导致患者心绞痛、低血压、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同时,增加血管栓塞或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一般心房颤动无瓣膜病时,中风的几率增加5~7倍,而有心脏瓣膜病时增加17倍。及时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因此,心脏电复律术为实用的临床治疗技术,目前仍需要简单、方便、安全的复律方法。而慢性房颤标准的经胸电复律成功率低,使用能量高。我们使用胸背铝箔电极贴片经胸电复律慢性房颤较标准手持电极板有明显优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伴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房室旁道(简称旁道)的传导特点不同于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简称正道),快速的心房激动可经旁道下传引起极快的心室率,可以引起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甚至恶化为心室颤动而危及病人的生命。笔者遇见2例药物和体表直流电复律不能控制病情者接受急诊射频消融(RFCA)治疗获得根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常合并快速心率,给患者带来心悸感觉,可能导致栓塞事件和心功能不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原则为:能复律者重建窦律,并维持窦律,不能复律者,则控制心室率;必要时抗凝治疗,以减少栓塞并发症。复律可选用药物复律,也可选用电复律,电复律虽然成功率高90%以上,但操作复杂,药物复律虽然转复率低35%~75%,但操作简便,患者也易接受。复律药物很多,为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我们对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AF)作了观察,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3-10~2006-06间因房颤而就诊的患者,包括门诊观察及住院患者共62例,…  相似文献   

4.
血清生化标记物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的目标除了预防血栓栓塞以外,主要是满意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其复发.尽管对于部分房颤患者来说,控制心室率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对于那些心室率难以控制,或者那些即使控制了心室率但是症状依然存在的患者来说,转复窦性心律则显得更为重要.电复律或者射频消融术是有效的转复窦性心律的手段,而且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成功率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房颤并心衰药物复律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人群中房颤的检出率为5%,而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有10%房颤患者。对阵发性房颤的复律治疗,目前多采用电复律和用奎尼丁、胺碘酮、心律平等药物复律。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情况各异,合并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功能不全等,以上措施往往不能立即使用。本院试用静脉注射西地兰和持续静脉滴注胺碘酮来转复阵发性房颤、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经验。方法:12例小儿慢性心房扑动患儿首先采用地高辛联合胺碘酮(7例)或地高辛联合普萘洛尔(5例)治疗,无效者3例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治疗转律、2例予以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转律后应用胺碘酮口服维持,6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后12例的心室率较治疗前降低,l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1例中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同步直流电击复律的5例转为窦性心律,应用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的6例全部成功消融房内折返通道。结论:药物治疗可以减慢小儿心房扑动的心室率,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能够终止慢性心房扑动发作,射频消融是根治小儿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高心病最常见,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房颤。1房颤复律的传统方法从传统的观点上就已经认识到尽早房颤复律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较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诱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脏和非心脏的副作用,而且复律后房颤复发率较高[1]。通过导管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与左心房间的电传导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9.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或反复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 ,不仅症状严重 ,且会导致或加重心功能损害 ,引起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近年来 ,其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大进展 ,尤其是电学治疗方面。本文主要介绍经静脉低能量电复律治疗房颤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经验。方法:122例慢性心房扑动患者首先采用地高辛或胺碘酮或地高辛联合胺碘酮或心律平治疗,无效者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治疗转律,或以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转律后应用胺碘酮口服维持,部分病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后122例的心室率较治疗前降低,30例转为窦性心律。44例中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21例行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其中63例转为窦性心律,应用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的29例全部成功消融房内折返通道。结论:药物治疗可以减慢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能够终止慢性心房扑动发作,射频消融是根治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艳  杨志芳 《护理研究》2007,21(3):697-698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研究证明,在未来50年中心房颤动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房颤动可不同程度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易导致心房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以引起全身各器官栓塞,尤其是脑血管栓塞,心室反应快速的心房颤动会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房颤动的治疗有电复律治疗、药物复律治疗、介入治疗,前两种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复律后维持时间短。目前,介入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肺静脉电隔离术和环肺静脉消融术,而环肺静脉消融术的成功率较前者高。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复律后心房顿抑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申妹  章莉丽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80-1881
心房颤动(房颤)是引起栓塞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是治疗房颤的常用方法,但房颤成功复律后短期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仍较高[1]。目前认为复律后心房功能恢复不全特别是心房顿抑的发生导致复律后血栓形成[2]。我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共收治房颤复律患者53例,现将复律后心房顿抑期间的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3例,男42例,女1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1.9±5.6岁。基础心脏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21例,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11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特发性房颤3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经临床检查无心脏基础病9例。1.2复律方…  相似文献   

13.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发生于原有心脏血管疾病者,房颤时心房每分钟跳动350~600次,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机械收缩;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严重并发症包括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和血栓栓塞。房颤治疗的目标为减慢快速的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复发、预防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4.
江蕊  王建华  丁弘  郑岩  刘钊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117-1119
心房纤颤(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可以达到100~160次/min,比正常窦性心率快得多,而且节律绝对不规整,常使病人感到明显心慌、气短、难以忍受;而且房颤病人容易形成左房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脑栓塞、外周动脉栓塞等,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007~2009年我院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装置为30例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同时行房颤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病人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红 《护理研究》2005,19(9):755-757
综述了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分类和护理。主要介绍了药物转复房颤的观察护理、直流电复律的护理、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抗房颤起搏器及植型心房除颤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病人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红 《护理研究》2005,19(5):755-757
综述了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分类和护理。主要介绍了药物转复房颤的观察护理、直流电复律的护理、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抗房颤起搏器及植型心房除颤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预激综合征(wpw)伴房颤(AF)是心血管急症之一,因心房激动未经房室结生理性延迟而直接由房室旁路下传心室,导致快速心室率。当心室率大于200次/min时,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而致猝死,故这种心律失常有潜在的致命性,必须紧急处理。临床上多先用普罗帕酮药物进行复律.而本文旨在对直接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心律失常的死因中占第2位,仅次于室颤。对于房颤,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近10年来,随着电生理技术的进展,对于房颤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此方法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健全。此类患者理想的治疗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之。但持续性快速心房纤颤用药物、电复律等方法治疗都不能很好地控制心室率,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较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诱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脏和非心脏的副作用,而且复律后房颤复发率较高。通过导管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与左心房间的电传导是近几年来用于房颤治疗的又一新技术,可有效地预防心房颤动的发作。2001年10月-2005年8月,我科对62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进行了电隔离术,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多伴有明显的心悸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常需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临床上常用于房颤病人复律,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我科自2000年开始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药物复律无效的房颤病人进行电复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