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贫困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反贫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贫困问题的产生有其法律制度性根源。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法律机制的介入。反贫困立法属特别立法 ,应以对农村特殊贫困群体的救济和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 ,以实现权利义务在相关主体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反贫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陈勃 《现代法学》2002,24(6):129-133
政府同时具有保护性政府和再分配政府这两种特性 ,它们在反贫困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政府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 ,社会组织是必要的补充 ,二者应该在法律的保障下进行分工与合作。贫困的形成和腐败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 ,我们必须制约政府官员的权力 ,反对腐败。法律制度是反贫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它是行政措施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4.
社会保障视角下的反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静 《法制与社会》2010,(11):184-185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贫困状况有所改善但贫困问题仍不容乐观。反贫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内涵之一,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有责任和义务为陷入贫困的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断完善农村与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是反贫困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法治,经历了体制改革式反贫困、开发式反贫困和精准扶贫式反贫困三个阶段,形成了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主导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法治模式,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合理定位政府扶贫职能,实现扶贫方式从微观到宏观、从直接到间接的逐步调整,同时提高贫困人口的权利保障,推...  相似文献   

6.
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资源主导产业的衰退造成的贫困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较严重的集体性失业、群体性贫困等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贫困问题除了资源枯竭这一客观因素外,与一系列的失衡不无关系;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贫困难题的主要对策,就是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摆脱贫穷,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共同富裕,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的中心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的反贫困提供了崭新的制度空间和实现路径,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不幸陷入了"同步富裕"的深渊和陷阱;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摸索出了一条以"三步走"战略为核心,以"先富带动后富"为实现过程的新路,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又面临贫富差距有可能拉得过大的难题;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在保持适当差距以维持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的基础上,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及其进一步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包括下岗工人和落后地区贫困农民在内的贫困群体的生活和再发展问题,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里人的日子比农村好过,城市里根本不存在贫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岗职工问题日渐突出,城市也出现了弱势阶层。仔细揣摩一下两会代表、委员的发言,并不难发现人们对正在扩大的城市贫困群体的关切。包括朱总理本人在内,许多代表、委员都对“扶弱救贫”发出疾呼,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还介绍了发生在当地的不幸事件,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出现了“弱势群体”这个词。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贫困问题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郭大瑞 《法制与经济》2009,(12):100-102
贫困由来以久,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对贫困致因做深入的剖析,目的是将反贫困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久消除贫困提供可靠的法律制度保证。而反贫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求法律,确切地说要求经济法的介入。本文试图用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方法,在经济法领域中探索出反贫困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贫困由来以久,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对贫困致因做深入的剖析,目的是将反贫困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久消除贫困提供可靠的法律制度保证。而反贫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求法律,确切地说要求经济法的介入。本文试图用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方法,在经济法领域中探索出反贫困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互联网上的各种灰色产业链也随之兴起而不断发展,对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经济等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给法律上如何应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分析当前主要互联网灰色产业链的流程、危害、特点等,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对推进我国整体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垄断法律规制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垄断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如何反对行政垄断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探讨对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对于制止行政垄断、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转变政府职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制定我国《动物福利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  李凤 《时代法学》2008,6(5):19-26
在倡导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当今社会,许多国家颁布了动物福利法。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动物福利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动物福利状况不容乐观,国民的动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虐待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我国动物保护法体系存在不少缺陷,动物福利立法仍处于空白状态。中国成为WTO成员国后,动物福利问题很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因此我们应当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适时制定一部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动物福利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国民保护环境和爱护动物的意识,而且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适应全球环境保护发展趋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数据库的法律保护体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版权法保护与竞争法保护是目前两种主要的数据库保护模式,每种单独的保护模式均有制度上的先天缺陷。通过拆封合同等所确立的相对债权对数据库施加保护,是基于近现代以来债法的优越地位而形成的新的知识产品保护方式,其效力应予认可,而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模式则不宜适用于我国。要实现对数据库的稳妥保护,还应借助于重叠保护体系的架构。数据库重叠保护体系由强行法保护模式与任意法保护模式结合构成,知识产权现行法上的利益平衡点的位置在这个体系中必须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和中国法治变革的动力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十年法制改革的动力,从整体上看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在法制改革的初期阶段,这种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动力模式有其现实合理性。但从法制变革,特别是行政法治改革语境看,自上而下动力模式在逻辑上和现实上也有明显的局限,存在着动力衰减的现实可能性。为了使法治改革在秩序和变革的平衡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应当引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双重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刑罚执行活动中的法律监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罚执行对于刑事诉讼具有终结性、实现性的重要作用和法律意义,但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却相对滞后,存在着监督范围不完整、内容不明确、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既有法治理念上的原因,也有法律制度本身和实践操作层面中的问题.目前要加快刑罚执行监督的理念更新,应加强立法保障,注重刑罚执行监督的功能发挥,促进监督机制创新,构建完善有序高效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法制主要涉及专利法和相关竞争法。在我国的专利法即将修改、反垄断法已经实施的新形势下,我国现有的技术创新法制将面临总体上的重构,鉴于该重构异常复杂,我们有必要从法理学的视角进行较深入的思考。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考察相关的哲学和经济学根据,我们认为:我国技术创新法制的重构应坚持"社会本位"的立场,以维护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社会性创新、社会性竞争以及消费者福利等社会利益为根本任务。而该定位要求:专利法应通过修订回归于社会本位,也就是要确立"准弱化"的专利法;相关竞争法应强化其原有的社会本位,也就是要确立"最强化"的相关竞争法;二者皆以增进消费者的经济福利为最终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