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工作回顾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陈永宗 《地理研究》1987,6(1):76-85
1950年以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工作已建立了完整的分类系统,进行了侵蚀区划,查明了黄河泥沙及其中的粗泥沙来源。定量评价了各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与侵蚀量的关系。黄河自古多沙,而近期更加强烈。指出了过去研究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舟曲县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非常发育。本文在简述区内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舟曲县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以期为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风险管控提供基础依据和技术支撑,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的暴雨特性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土高原属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暴雨多、强度大,加之土壤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研究该区的暴雨特性及分布规律,对水土保持极为重要,并对水利、铁路、公路及城建等方面的工程设计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广东省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方面的规律。在对广东省西部地区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灾害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某地区发生的灾害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泥石流等四种类型。由此提出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条件下,以适合该地区的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等防治措施,保护某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实现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地方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二滩水电站的运营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站自1998年蓄水以来,库水位涨落、侵蚀基准面的抬高等变化,对库区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和发展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是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在实地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了库区地质灾害,为水电站下一步工作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和空间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许强  黄润秋  向喜琼 《山地学报》2000,18(Z1):112-116
运用非线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整套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探索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地质灾害发生时间预测的协同学模型以及地质灾害区域预测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并建立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系统。同时,通过对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的崩滑地质灾害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发生频率间的幂律规则。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武定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定县属抬升区,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环境与灾害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境内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武定县具一定规模和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44处,北部相对集中分布,认为武定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活动频繁,灾情较重,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为武定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乌拉特后旗狼山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差,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高,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地质灾害点数量多、潜在危害严重。地质灾害在空间上集中在狼山及山前一带,时间上主要集中在雨季。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西北部多砂黄土带,该地区公路边坡滑塌、路堤裂陷、冲蚀等地质灾害多发。这与黄土土质结构及力学性质有关。本文总结陕西北部交通道路——吴(起)华(池)公路的部分路段左侧高陡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案例,分析黄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途径,以期对该区域的公路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并对交通工程、油气管道工程,乃至黄土高原山区地质灾害治理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芦山地震灾区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芦山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对研究区震前3 814处和震后新增1 337处地质灾害与各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震后新增灾害数量的88.41%分布在距震中100km范围内,密度随距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新增灾害67.31%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灾害密度随地震烈度减小而逐渐减小。2.震前和震后新增灾害数量和密度均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震前和新增地质灾害数量和密度在砂砾岩和花岗岩中较为发育。4.震后和新增灾害数量和密度均以海拔500~1 000 m和1 000~1 500 m较大。5.震前和震后新增灾害总数的94.99%和91.85%发生在坡度小于40°的范围;震前灾害密度在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震后新增灾害密度随坡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震前灾害以滑坡为主,而震后新增灾害崩塌和滑坡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11.
江淮流域大洪水的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冯利华 《地理科学》2000,20(5):427-430
对江淮流域的大洪水进行分析 ,得出如下三点新的认识 :(1)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 ,江淮流域一般容易出现大洪水 ;(2 )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 ,江淮流域容易出现大洪水 ,甚至是特大洪水 ;(3)在太阳黑子活动磁周期转变年前后的厄尔尼诺同年或次年 ,江淮流域更容易出现大洪水 ,甚至是特大洪水。这些认识可以为长期及超长期的洪水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坝位于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现象频繁发生。为加大对关坝地区地质灾害的认识和提升防灾减灾效果,在对该地区文献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查明其类型及特征,并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万盛关坝地区共具十六个较大地质灾害点,以滑坡和危岩为主,滑坡主要发育在黏土岩地层中;危岩发育在灰岩、砂岩地层中,与重力作用和构造发育密切相关;其次,泥岩、页岩及风化堆积层中多发崩塌;岩崩、坠石发育于强岩层,分布最广;局部地区发育地面差异沉降、岩溶塌陷和采煤沉陷,规模较小;泥石流和山洪是具高潜势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潮州市潮安区地质灾害特征、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潮州市潮安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结合实际案例对该地区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新世以来永定河洪水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鲁烽 《地理研究》1991,10(3):59-67
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内全新世地层、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距今约10000—9500年、7700—7500年、5200—4600年、3200—3000年、1900—1700年前以及公元1801—1896年间,永定河流域曾出现过六次暴雨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玉溪暴雨天气发生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51~2008年玉溪市暴雨发生次数最多的是澄江县,其次是华宁、元江、红塔区。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暴雨次数比20世纪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盛夏6~8月,占总次数的72%,其中单点暴雨和小范围暴雨占全部过程暴雨的95%,造成了玉溪市主汛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形成玉溪暴雨时空分布差异大的天气环流系统主要有切变冷锋型、高原糟冷锋型、两高辐合型、热带天气系统北上型四大类,其次,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是造成玉溪单点暴雨和小范围暴雨较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江河湖泊的沿岸、浅滩、沼泽湿地几乎到处都长有芦苇,芦苇多为湿地自然生长,易于田间管理,不需要很多的投入,而其经济价值却很高。芦苇根系发达,具有保土固堤的作用。芦苇可作为造纸、人造棉、人造丝的原料,可编制成席、帘,个月,2002年扎龙湿地芦苇燃烧了3个月。目前芦塘防  相似文献   

17.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用于淤地产生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2003年11月8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郑重宣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全面启动。至此,经过水利系统广大科技人员科学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侵蚀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赵景波  杜娟  黄春长 《中国沙漠》2002,22(3):257-261
黄土高原在沉积的同时也存在着侵蚀,主要是流水、重力等因素造成的。这种侵蚀会受到气候、构造运动以及人类活动控制。资料显示,黄土高原存在3种基本的侵蚀期,一是气候侵蚀期,二是构造侵蚀期,三是人为因素侵蚀期。此外还有气候与构造共同作用产生的侵蚀期和构造与人类共同作用产生的侵蚀期。温湿期风尘堆积少,降水量增多,流水动力增强,是黄土高原理论上的侵蚀期。构造抬升引起侵蚀基准面下降,进而导致黄土高原加快侵蚀,出现构造侵蚀期。人类活动破坏了黄土高原的植被和土层结构,导致黄土高原侵蚀加剧,从而出现了人类因素引起的现代侵蚀加速期。在黄土发育的冷干期,由于植被稀疏,侵蚀量大于温湿期,但堆积量远大于侵蚀量。要改变现代侵蚀状况,就应当加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现代侵蚀强度的空间差异早就为人们所知,有关方面的科学家已作了黄土高原的侵蚀分区(参考文献省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料的局限,现行的黄土高原侵蚀分区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生产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急需以新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朱志诚 《地理科学》1994,14(2):152-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