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共74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胸腔积液抽液治疗,同时注入尿激酶。观察组患者实施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抽出的液体量、抽液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抽出的液体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抽液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常规抗结核治疗,充分引流。将72例患者分为3组,A组(对照组)24例只行常规引流,B组24例用尿激酶10万u,C组24例用尿激酶25万u(尿激酶均加生理盐水20mL溶解后胸腔内注射),比较疗效。结果B、C组胸液完全吸收时间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胸液完全吸收时间较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常规注射尿激酶能有效减少胸膜粘连及肥厚,25万u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高于10万u。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臭氧序贯冲洗方案辅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置管引流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冲洗方案,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尿激酶序贯冲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康复情况、病理及功能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引流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胸腔积液蛋白质及白细胞(WBC)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激酶联合臭氧序贯冲洗方案辅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安全性较高,且疗效优于单纯尿激酶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静 《河北医学》2008,14(10):1193-1195
目的:观察和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和胸穿抽液的基础上,尿激酶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用尿激酶10万IU加10ml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入胸膜腔.结果:治疗组在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厚度、胸穿次数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促进胸液吸收,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伟莉 《中外医疗》2016,(15):133-135
目的:探讨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所2010年1月—2014年1月的8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正规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45例常规胸腔内留置微管引流胸腔积液,20 mL生理盐水+尿激酶10万U胸腔注入夹闭12 h后打开;对照组36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术,2次/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6%,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安全,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4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及胸穿抽液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量以及胸液吸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和胸腔穿刺抽液,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胸腔积液中IL-6、IL-8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可以显著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还能降低患者胸腔积液中IL-6、IL-8和hs-CRP的水平,减轻胸膜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激素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4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激素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3月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10例)和治疗组(2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并行胸液抽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胸腔抽液后给予激素和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抽液次数及抽液总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1),积液吸收时间及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治疗组胸膜肥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激素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同时能减轻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任淑君 《中外医疗》2016,(20):111-112
目的:分析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辅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9%,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胸腔内注入肝素、尿激酶或生理盐水对预防和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引起胸膜增厚和粘连的效果.方法 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于胸腔内注入肝素(肝索组)、尿激酶(尿激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胸腔积液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记录胸腔积液引流量和吸收时间,治疗2个月后胸膜厚度和胸膜粘连的发生率.结果 肝素组注射72 h后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13±0.44)g/L比(0.34±0.19)g/L,P<0.001),尿激酶组明显降低[(0.25±0.16)g/L比(0.38±0.15)g/L,P<0.05].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后胸腔积液中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升高[(57.0±17.6)mg/L比(40.0±15.4)mg/L,P<0.05;(74.5±16.4)mg/L比(43.8±14.9)mg/L,P<0.001].胸腔积液吸收时间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素组和尿激酶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2863 mL、2465 mL比1828 mL,P<0.01),其中肝素组比尿激酶组显著增多(P<0.01).治疗2个月后,肝素组及尿激酶组壁层胸膜较对照组明显变薄[(1.37±0.82)mm、(1.33±0.85)mm比(3.06±1.20)mm,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5%、20%比50%,P<0.05).结论 胸腔内注入肝素预防和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膜增厚和粘连的疗效与尿激酶相似,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由于肝素价廉、药源充足和安全性好,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并发症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对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胸腔注入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胸腔注入20 ml生理盐水.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尿激酶在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时可起到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增厚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价值。方法: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引流胸水、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引流胸水、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结果:试验组的症状好转时间、胸水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病情好转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加速患者的康复,疗效佳,疗程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仪靶向透药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7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抽取胸腔积液、抗结核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胸腔注入尿激酶(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0万U尿激酶),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电导仪靶向透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胸腔积液引流总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以及胸膜厚度;同时根据超声或胸部X线检查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胸膜肥厚程度及胸膜粘连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33/35)比74.29%(26/35)](P<0.05)。观察组的胸腔积液引流总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胸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3 316.5±286.7)mL比(2 234.3±235.8)mL、(8.6±2.4)d比(14.9±4.6)d、(0.56±0.13)cm比(0.81±0.21)cm](P<0.05);两组患者胸膜肥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的31.43%(11/35)(P<0.05)。结论超声电导仪靶向透药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独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症状改善早,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胸腔穿刺术抽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胸腔积液后,不注入尿激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可防止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胸腔冲洗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早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87例早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在胸腔穿刺抽液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胸腔冲洗配合尿激酶胸腔注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腔穿刺抽液,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O.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肺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肺活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胸腔积液结核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该方法可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提高胸腔积液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防治结核性胸膜炎粘连的疗效。方法:结核渗出性胸膜炎360例,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各120例。A组每周2次胸腔内注射含尿激酶10万U的生理盐水20ml 生理盐水20ml 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 异烟肼注射液0.3g。B组仅注射前2种药物。C组则只是每周抽液2次。同时3组均按同样的抗结核方案治疗,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3个月后,A、B两组胸腔穿刺的次数比C组减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比C组显著变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C组(P<0.05)。B超检查胸腔积液情况:A、B两组发生胸膜肥厚,形成纤维分隔、粘连分别为6例和8例,C组发生82例(P<0.05),而A、B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以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利福平、碳酸氢钠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两组均给予微创胸腔置管引流、常规抗结核、口服泼尼松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胸腔内注射利福平、碳酸氢钠;对照组在胸腔内注射碳酸氢钠。比较两组患者胸闷症状消失时间、胸水消失时间、FEV_1、胸腔积液中IL-6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胸闷症状消失时间、胸水消失时间、FEV_1、胸腔积液中IL-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胸腔置管引流、常规抗结核、口服泼尼松的基础治疗上,胸腔内注射利福平、碳酸氢钠在缩短胸闷症状消失时间、缩短胸水消失时间、FEV_1、胸腔积液中IL-6上均比胸腔内注射碳酸氢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并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 2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结果 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大中量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胸腔置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每次尿激酶10万U胸膜腔内注入,对照组予每次生理盐水40 ml胸膜腔内注入。全身抗结核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相同。观察引流不畅发生率、第2个月胸膜肥厚发生率和第2个月FEV1.0%≥90%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引流不畅发生率(4.17%)和第2个月胸膜肥厚发生率(10.42%)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39%和28.26%,均P<0.05),第2个月FEV1.0%≥90%发生率治疗组(4.17%)和对照组(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尿激酶在治疗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将48复杂性例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和小剂量尿激酶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26例,小剂量对照组22例。大剂量治疗组首次胸腔抽液后注入含25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 mL,小剂量对照组给予含尿激酶10万u的生理盐水20 mL。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在规则抗感染的治疗下,大剂量治疗组平均胸液引流量(1840±100)mL、平均住院时间为(20.4±2)d,大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小剂量对照组平均胸液引流量(1420±9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27.2±2)d,总有效率63.6%,比较两组平均胸液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胸腔引流后腔内应用大剂量尿激酶25万u,能显著增加胸水引流量,减少住院时间,疗效满意,且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