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综合考虑建筑物雷电风险评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基础上,以某办公楼防雷装置为实例,采用AHP分析法建立雷电风险评价层次模型,通过对层次模型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指标建立判断矩阵,利用和法归一化和一致性检验法后得出各层指标相对权向量.最后采用Delphi专家调查法给予定量表示,使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出该办公楼雷电风险评价的综合得分.其结果分析表明,该办公楼雷电风险评价等级为临界安全型,须对其采取高等级的防护措施.AHP分析法将建筑物雷电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评价结论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对于深化建筑物雷电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的现象,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产生数万伏至数十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几十到几十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几千度以上,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  相似文献   

3.
《山东气象》2002,22(1):5-6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新闻界的朋友们 :2 0 0 1年 1 1月 2 1日省政府第 2 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 ,张高丽代省长签署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第 1 3 4号令 ,将于明天正式实施。《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实施后 ,我省制定出台的第一部规范气象工作的法规性文件。《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 ,是我省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经济快速发展、雷电灾害较为严重的我省来说 ,是依法做好防雷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 ,也标志着我省的气象法制建设又步入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4.
开县"5.23"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家启  覃彬全  陈宏  刘俊 《气象科技》2007,35(Z1):48-51
针对重庆开县"5.23"雷电灾害事故,对2007年5月23日强对流雷暴天气的形成、雷电活动特征以及事故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重庆开县"5.23"雷电灾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重庆开县兴业村小学无防雷装置(对这类建筑物规范未做强制性防雷要求),该校教室遭雷电直击后,雷电流通过墙壁泄放入地时,由于接触电势、旁侧闪络以及跨步电压作用,导致教室的学生伤亡.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门市新会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雷电探测分析系统和地基闪电定位系统(LLS)资料,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11个镇(街)行政区域为评估单元,考虑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因素,选取雷电灾害频数、地闪密度、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工农业总产值作为评估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得到新会区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新会区会城街道辖区具有极高的雷电灾害风险值;司前镇具有高雷电灾害风险值;大泽镇、古井镇、三江镇、双水镇、睦洲镇具有中等雷电灾害风险;其他镇雷电灾害风险值较低;无极低雷电灾害风险区。  相似文献   

6.

准确判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是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解决层次分析法(AHP)由人为经验方式判定指标相对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HP法(IAHP);同时,利用湖北省2007—2020年闪电监测、数字地形高程、土壤电导率及经济社会等资料,选取雷击大地密度、地闪强度、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土壤电导率、人口密度、GDP密度7个参数作为湖北省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价指标,构建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据此对湖北省雷电灾害进行综合评价与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湖北省雷电灾害风险可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5个等级,较高、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鄂东大别山以南、幕阜山以北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以及江汉平原大部和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带;较低、低风险区主要位于鄂西的恩施、神农架、十堰、宜昌西部和襄阳西南部;湖北其它地区,大部为雷电灾害中风险等级。对比检验显示,各区县雷电灾害风险指数与历年实际雷灾频次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好,基本反映了湖北省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建筑物的防雷要求,将城市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  相似文献   

8.
在阐明雷害的分类、感应雷击的破坏作用及其雷击通道的基础上,系统地归纳了建筑物防感应雷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进行了初步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使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更趋规范。  相似文献   

10.
雷电是一种壮观的大气现象,在气象观测中称为“雷暴”,列为危险天气。其所以危险,是因为它的能量大、频率高,全球任何时刻大约有2000个地点遇到雷暴,平均每天发生约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的瞬间释放出55KW·h的能量,只要有很小一部分影响到人类社会,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有关专家的论证,雷电在地球生命的形成及其进化过程中,曾经起过关键的作用。人们通过模拟雷电试验,由无机物合成出氨基酸,这些物质的出现是生命起源的基础,故一些科学家认为雷电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人类的祖先是从雷电中认识了火,学会熟食,加…  相似文献   

11.
雷电监测预警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雷电监测设备预警雷电,以便于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减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而降低评估场所的雷击风险值。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着重研究了采取预警措施后影响到的参数LX及其取值方法,结合预警系统的命中率、漏报率,推导建立了风险评估计算公式。给出了安装预警设备后的风险评估流程图,归纳总结了重要场所安装预警设备后影响到的主要风险类型。并以某石化工厂为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和风险对比。为采取雷电监测预警措施的场所进行合理的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雷电灾情等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方面,研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建立起评价指标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关系,形成了河南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同时,结合GIS技术,形成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承灾体的暴露度分布图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分布图,最终叠加形成河南省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豫东和豫西北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豫北和豫西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3.
广东野外雷电综合观测试验十年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雷电野外科学试验是认识雷电发生、发展物理过程及其致灾机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真实雷电电磁环境下雷电防护技术测试的重要方式。自2006年开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持续合作开展了雷电野外综合观测试验,在人工触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物理过程及其雷电防护技术测试试验等方面取得了若干研究结果。十年期间共成功触发闪电94次,回击电流峰值最大值为42 kA,平均值为16 kA;分析给出了自然闪电预击穿过程电场变化脉冲特征类型和差异;观测发现高建筑物上行连接先导可达几百米甚至超过1 km,其发展速度可达106 m/s量级,下行先导与上行连接先导的连接呈多样性;雷电防护技术测试试验表明人工触发闪电近距离电磁场耦合在架空线路上的感应电压达到千伏量级,多回击、长连续电流和地电位抬升是造成浪涌保护器(SPD)损害的主要因素;闪电定位系统探测性能的评估结果显示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的闪电和回击的探测效率分别为96%和89%,定位误差算术平均值为532 m,回击电流强度的估算值约为真实值的0.63倍。  相似文献   

14.
植耀玲  冯民学  樊荣 《气象科学》2012,32(3):298-303
2008年推广施行的新国标GB/T 21714.2已广泛应用于各地雷击风险评估业务中。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也发现用其建立评估模型时,标准的一些简约化约定,使得其计算结果不够精准,特别是描述和处理也显得越来越困难,影响和制约了它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为此,本文针对带有多种电气和电子系统的复杂结构建筑,提出按其进线分布特点,对Lo损失因子取值方法进行改进(下文均称"Lo优化取值法"),为多线路进线建筑物的雷击风险管理提供更细化的依据和算法,并举例证实。结果表明:细化考虑不同线路的Lo对于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更为切近真实。  相似文献   

15.
相关时延估计在宽带干涉仪闪电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噪声对宽带干涉仪测角的干扰,提出了互相关测角算法.该方法避开频域分析,计算简单.通过仿真试验表明其抗干扰较强,具有一定的精度.通过本方法对人工引雷数据分析,能够明显定位直窜先导-继后回击过程,为宽带干涉仪测角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测验收工作过程中新建厂房防雷设施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浅析新建厂房的雷电防护的特点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近11 a(2006-2016)云南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以及雷电灾害汇编资料,运用ArcGIS对闪电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叠加,分析昆明市地闪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雷电致灾成因机制。从灾害系统理论和综合易损性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判断矩阵,计算雷电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数R值并进行分级,形成昆明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频繁活跃的地闪活动是导致雷电灾害多发的主要致灾影响因子,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地闪活动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全市有雷电灾害高易损区3个,次高易损区2个,中易损区4个,次低易损区4个,低易损区1个,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能够为确定雷电防护重点和防范等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完善雷电防护措施,可以增强承灾体抵御雷电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建筑物高度对单个上行闪电触发以及传播的影响,设定了一个固定的背景电场,并结合自行触发的上行闪电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进行了二维高分辨率上行闪电放电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上行闪电在初始阶段分支比较少;发展到离地面2 km左右后,闪电开始出现大量的分支,闪电通道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叉:一部分通道继续向高电荷密度中心垂直传播,另一部分通道绕过高电荷密度中心,向外水平传播;模拟的上行闪电只能垂直传播到4 km处的负电荷中心,不能穿过0电势线向上方的正电荷区传播。(2)建筑物高度对上行闪电的触发起了关键作用,建筑物越高,越容易触发上行闪电。(3)建筑物高度对上行闪电传播具有一定的反作用,随着建筑物高度增高,模拟出的上行闪电的水平和垂直传播距离都有所减小,通道的分形维数变小,通道传播的总长度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