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诊断价值,以及血浆BNP与CHF严重程度和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27例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就诊后24h内取静脉血测定血浆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血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按照心功能分级,Ⅰ~Ⅳ级患者血浆BNP逐步增加,有显著相关性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血浆BNP显著低于内径>60mm者,P<0.01;且左心室射血分数≤0.50者血浆BNP显著大于射血分数>0.50者P<0.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提示能客观的反映心功能的情况,对临床CHF的诊断及危险分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敬  傅研  袁晓丽  张金秀  张倩 《北京医学》2005,27(5):291-292
血浆B型利钠肽(BNP)是由心室合成、分泌的心脏激素,心功能障碍可极大地激活利钠肽系统,导致BNP释放.我们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对65例有心脏病史或心力衰竭(HF)症状者通过测定BNP水平,评价其与HF的关系,为临床对HF的客观评估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志民 《吉林医学》2014,(22):4902-4903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上述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作为观察组。所选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和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选择到心功能正常人共50例,作为对照组,超声新动态监测患者心功能水平,同时测定两组的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36.1±4.1)%;对照组(62.4±3.4)%;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的血浆利钠肽和和肽素水平分别高于Ⅰ级和Ⅱ级组、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的血浆利钠肽和和肽素水平分别高于Ⅰ级和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和肽素、B型利钠肽水平改变有助于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和评定此类患者预后,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B型利钠肽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属于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家族中的一员.利钠肽家族主要包括A型利钠肽(ANP),或称心房肽、BNP、C型利钠肽(CNP)、肾利钠肽(Renal Natriuretic Peptide,Urodilatin)及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DNP),结构上都有一个17-氨基酸二硫化物环(图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肽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探求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心力衰竭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例105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进行心功能分级。以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A)测定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B型利钠肽有显著性差异(P〈0.01)。(2)慢性心力衰竭的7个证型组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心肺气虚、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阴竭阳脱证。(3)NYHA心功能分级在各中医证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B型利钠肽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参考指标。(2)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间的B型利钠肽及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差异,可作为辩证的参考。(3)提示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的心功能损害程度不同,按心肺气虚→气阴两亏、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痰饮阻肺→阴竭阳脱进展。  相似文献   

6.
刘伟  李志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299-1301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对心力衰竭(HF)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95例明确诊断为HF的患者,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且随访观察HF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血浆BNP水平在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0.01);并且血浆BNP在HF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患者再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浆BN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1)。结论:血浆BNP在HF患者中明显升高,对HF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诊治心力衰竭及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76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并选取2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记录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461±172)ng/L,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85±14)ng/L]和健康成人[(28±7)ng/L](P<0.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NYHA和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及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CHF患者(CHF组)及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及其他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应用美国GE公司VIVE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相关参数及左室功能。分析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状态、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为(96.49±85.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79±4.22)pg/ml(P<0.001);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不同亚组间血浆BNP水平分别为:(22.40±9.72)、(47.77±20.03)、(88.38±35.87)、(184.69±92.93)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水平随着NHY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01),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呈显著正相关(r=0.682,P<0.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反映左室功能状态,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手段用于CHF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9.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是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往往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就此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朱圣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17-118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水平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27例,抽取其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BNP水平,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心功能分级组别的BNP水平。结果各个心功能分级组别间患者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患者的年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大;各组间BNP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且心功能分级越高,患者的年龄越大,BNP水平越高(P〈O.01)。结论B型脑钠肽的水平与HYHA分级呈正相关,能够预示慢性心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客观地反映心功能的情况,在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诊断及危险分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指导老年DHF的临床诊疗。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自2011年以来接诊的老年DHF(I~Ⅳ级)患者96例,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BNP水平;同时抽取同期入院的非DHF患者100例测定BNP水平进行对比。评价BNP水平与DHF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DHF组患者的BNP水平显著高于非DHF组;不同DHF分级患者BNP水平随DHF分级增加而增加(I~IV);治疗后DHF组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的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用于DHF患者的生物学诊断、DHF严重程度分级的依据及抗心功不全治疗的疗效判断,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90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 BNP、血清CTnT的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 BNP和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功能越差,血浆NT-Pro BNP和血清CTnT水平越高,血浆NT-Pro BNP和血清CTnT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NT-Pro BNP和血清CTnT水平对判断心力衰竭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我科住院的56例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地高辛、螺内酯、他汀类等药物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泵入硝普钠,治疗1周;而治疗组则给予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3、7 d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浆NT-proBNP、尿量、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治疗期间每日监测治疗组的尿素氮(BUN)、肌酐(Cr)、血管收缩压(SBP)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功能改善、尿量增加、心脏负荷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血压虽有轻度下降,但不影响重要器官的灌注。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24例对照组成员血清C-RP含量。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RP与老年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生脉饮加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脉饮加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取患者在常规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的基础上予生脉饮加味治疗,测定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明显下降,而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结论:生脉饮加味可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素水平,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高海春 《中外医疗》2016,(18):125-126
目的:关于厄贝沙坦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方法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厄贝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且观察组LVEF、LVEDD、LVESD、LVEDV、LVESV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急诊内科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按照随即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CBP治疗的3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48、72 h血生化、血气分析、血压、呼吸、心率、氧合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6.8%,CBP治疗后31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水肿明显消退、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血压偏高者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治疗后24、48、72 h心率、呼吸、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尿素氮、血肌酐及水电酸碱失衡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BP技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及尿酸浓度的变化,探讨别嘌呤醇对伴随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一次性BNP及尿酸在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结果:别嘌呤醇治疗7天后试验组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血浆BNP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别嘌呤醇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BNP及尿酸,并因此可能改善此类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作者研究了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持续性房颤各30例,阵发性房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的血浆心房利钠多肽(ANP)、cGMP、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发现4组患者血浆ANP和cGMP均明显升高,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775、0.670和0.842(P<0.01)。前3组血浆PRA、ATⅡ和AVP水平高于第4组,24h尿量和尿钠减少,而第4组有多尿。结果提示,4组患者血浆ANP的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急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房颤患者不出现利尿反应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和AVP系统过度激活以及肾脏对持续高浓度ANP刺激的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