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症)的基本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和手术治疗。近年来,临床试用非传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综述如下。1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黄昭穗等[1]用卡托普利(25mg,tid)和小剂量他巴唑(5mg,tid)联合治疗甲亢病人92例,并与单用他巴唑(10mg,tid)组比较,血清T3、T4下降均较对照组早而快,临床症状缓解亦较对照组迅速。联合组治疗1周后,甲亢诊断指数由33.7降至23.9,4周后92.4%的病例诊断指数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郦浙…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收集28例确诊为甲亢的门诊及住院老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现作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9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为55~77岁,平均年龄62.8岁。病程1~16年。1.2诊断依据~[1]所有病例均符合下面几点:①症状:高代谢及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高亢表现;②相应的实验室检查:T_3、T_4、FT_3、FT_4、FSH以及~131I摄取率;③明显甲亢者,测定甲状腺抗体、肝功能、白细胞…  相似文献   

3.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合并症,有时甚至是甲亢病人的症状和就诊原因,因而掩盖了甲亢的临床表现,从而延误对甲亢的诊断;我院自1980年~1999年以来,共收洽20例,现作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8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9:1,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7岁。诊断标准:(1)周期性麻痹发作时或多或少有甲亢临床表现,且排除了肾性、肾上腺性及药物性低钾周期性麻痹;(2)T3、T4增高,血钾减低;(3)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恢复,经随诊半年以上周期性麻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及住院50例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甲亢伴白细胞减少,在使用升白细胞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均在1~3周内恢复正常。白细胞减少并不影响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甲亢控制后白细胞即可恢复。结论应用升白细胞药物,以免抗甲状腺药物加重甲亢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状腺局部注射利美达松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GD)的疗效。方法:GD病人42例(男性4例,女性38例,年龄36±s11a)为治疗组,另45例为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40例,年龄34±10a),前者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利美达松甲状腺局部注射,2.5~5mg/次,1次/2wk,4次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仅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且质地变软;T3,T4,及TSH复原时间缩短;病理显示甲状腺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均P<0.01。无明显激素样副作用。结论:利美达松可作为治疗GD良好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突眼性甲状腺病(Graves痛)的远期疗效。方法:将82例Graves痛患者分为治疗组(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同时双侧甲状腺注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单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甲状腺变化、病情变化及复发等情况。结果:①治疗组甲状腺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②治疗组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如皮疹、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较对照组发生少,甲亢症状减轻较对照组明显,P〈0.05;③治疗组复发1例(2.4%),对照组复发9例(22%),甲状腺肿大程度与复发呈正相关。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可促使肿大的甲状腺回缩,减轻甲亢症状,还可以减少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80胶囊(白蚁干粉)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580胶囊治疗组109例,口服580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2~4周为1疗程;对照组50例,口服利血生20mg、鲨肝醇100mg,每日3次,4周为1疗程。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做白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P〈0.01;P〈0.05),但580胶囊治疗组升高白细胞的疗效更明显(86.24%),较对照组(54%)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80胶囊具有分解与合成草体乙醛的功能,增强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的提升白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尹子坤 《云南医药》1999,20(5):343-344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为桥本氏病。常因其它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我院1990年~1998年,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该病者共16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为女性。年龄25~50岁,45岁以下者占88%。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6年。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及多结节,其中单侧多结节11例,双侧多结节5例。有颈前不适感2例,吞咽时不通畅感3例,疼痛2例,甲亢症状2例。16例均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其中T3、T4均升高2例,T3升高2例,T3降低1例…  相似文献   

9.
对6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联合检测了T3、T4、TSH(IRMA)、TRH兴奋试验及TRAb。结果表明:TSH(IRMA)比以往TSH(RIA)测定法的灵敏度明显提高,而且与TRH兴奋试验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一些症状不典型、T3、T4升高不明显的亚临床型甲亢诊断十分有意义。上述各项检测的联合使用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疗效观察,尤其对甲亢治程中停药或是否复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周麻)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我院近10年来收治甲亢病人691例,其中甲亢合并周麻2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中,男21例,女1例;年龄22~46岁,平均33岁。22例患者在同期住院甲亢患者691例中占3.18%,均无周麻家族史。1.2发作诱因:有诱因19例,其中饮酒饱餐后诱发9例,劳累3例,感染2例,久坐诱发2例,精神紧张2例,注射葡萄糖1例;无诱因3例。1.3周麻与甲亢关系:甲亢症状先于周麻13例,以周麻为主诉就诊9例,其中2例周麻反复发作误诊为…  相似文献   

11.
现就机关干部及职工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合并糖尿病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 1诊断标准 :甲亢的诊断依据是高代谢率症候群 ,突眼 ,甲状腺肿大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或甲状腺131碘摄取率增高。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采用1997年WHO/ADA诊断标准。1 2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1年下半年体检发现并经进一步检查后确诊。其中男1例 ,女7例。年龄20~66岁。先出现甲亢症状4例 ,先出现糖尿病症状2例 ,两组症状同时出现者2例。两病发病的间隔时间1个月~6年。1 3…  相似文献   

12.
对象我院1984年1月~1998年10月收治的26例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TT4水平将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在医生严密监测下暂停甲状腺药物;对中度及其以上者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以每1~2周递减1/3~1/2量,至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为维持量,使孕妇处于轻度甲亢水平,计划分娩前2~3 周停约。妊娠合并甲亢的孕妇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一般能平稳度过孕期和分娩期,对母儿  相似文献   

13.
甲亢性心脏病39例临床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赵宝珍,陈文敏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为多系统表现,有时可以心脏异常为突出或唯一临床表现,掩盖了甲亢的其它症状,因而往往贻误诊断。现将我院收治的39例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0年3月~1991年10月经临床确诊并住院的甲亢患者223例,其中甲亢心病39例(男13,女26),占同期住院甲亢患者的17.5%;年龄19~71岁,平均46.7岁;40岁以上者29例,占74.4%;病程4个月~20年。二、首诊症状:26例有心悸、怕热、多汗、急躁、食欲亢进、消瘦、大便频数等症状;24例有胸憋、气短、下肢浮肿;3例发作性双下肢麻痹;3例心电图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有晕厥发作;2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有厌食、呕吐等症状。三、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19例(48.7%);阵发性房颤10例(25.6%);持续性房颤13例(33%);频发房早8例(20.5%);短阵房速3例(7.7%),房扑3例(7.7%);频发室早12例(30.8%);8例伴有2种以上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内膜下、下后壁)2例(5.l%);低电压2例(5.1%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治疗以应用硫酰胺类抗甲状腺药物为主。硫酰胺类药物的严重副作用是导致血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粒缺病人的死亡率可达70%左右。我们对25例粒缺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5例均为1995年3日~2002年4月的住院病人,男9例,女16例,年龄18~51岁。其中丙基硫氧嘧啶引起粒缺者4例,每日用量150~600mg,用药时间为6月~2年;他巴唑引起粒缺者4例,每日用量15~60mg,时间为3月~1年半。白细…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以下简称甲亢)是指先患心血管病数年,尔后合并甲亢。由于原患心血管病对甲亢症状的掩盖或混淆,尤其是临床上缺乏警觉性,极易将甲亢漏诊或误诊,从而造成治疗延误。本文对近年来所收集到的病例作一原因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男2例,女9例。年龄28~81岁,平均53例(60岁以上6例)。漏诊10例,其时间为2~14个月(自有甲亢症状始);误诊1例,时间4年余。其中高血压合并甲亢3例,冠心病合并甲亢3例,肺心病并冠心病合并甲亢2例,风心病合并甲亢1例,先天…  相似文献   

16.
硝苯吡啶、巯甲丙脯酸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附40例报告)福州大学医院陈维圣,林斌我们应用硝苯吡啶、巯甲丙脯酸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40例,使血压2~3个月稳定在降压目标值范围,兹报道于下。一、临床资料笔者将我院从1983年~1994年6月在...  相似文献   

17.
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联合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儿童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0)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联合地塞米松甲状腺局部注射,对照组(n=26)仅口服丙基硫氧嘧啶。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治疗组为(3.85±1.181周,对照组为(4.1±0.99)周,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治疗组为(5.0±1.30)周,对照组为(5.5±1.36)周,治疗组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联合地塞米松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甲亢较单纯口服丙基硫氧嘧啶能够更快地控制病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吴冰  徐政永 《黑龙江医药》2009,22(5):690-691
目的:观察扶正胶囊(我院自制中成药,内含西洋参,黄芪,冬虫夏草茵丝)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45例(扶正胶囊)和对照组35例(鲨肝醇组)。经过4周治疗后,对各组的总疗效、症状疗效及升高白细胞数的作用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组间总疗效、症状疗效和升高白细胞数的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胶囊不但能够明显改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头晕、乏力、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低热等临床症状,而且可显著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9.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时,常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经用升白细胞药,减少药量,一般均可恢复正常,但引起粒细胞缺乏(即粒缺,下同)很少。1992年,我院收治两例执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引起的粒缺病树,现报告如下:例1:女,47岁,因多食易饥、怕热多汗2月,发热17天于1992年4月22日入院。入院前2月,因上述症状就诊我院门诊,查T。6.8ng/ML(正常值0.7~1.4ng/ML),T:L4Pg/DL(正常值4~14Pg/DL),诊断/甲克”住某院中医科,患者不遵医嘱,自行加量,服他巴唆至15mgTid,并加服丙基硫氧呼喷100mgTid,用药前查血Rt均正常。3…  相似文献   

20.
葡甘聚糖降血脂及血压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葡甘聚糖有否降血脂及降血压的疗效。方法:41例高血脂病人(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62.0±s2.5a)其中伴TC,TG均升高者38例,给葡甘聚糖胶囊3~4粒(0.5g/粒),po,tid×(30~50)d为一个疗程。另34例高血脂病人(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61.0±2.5a)伴TC,TG均升高者32例,采用淀粉胶囊3粒(0.5g/粒),po,tid×30d。结果:葡甘聚糖胶囊组有非常显著的降TC,TG及LDL-ch的作用(P<0.01);淀粉胶囊组无上述作用;2组均有非常显著HDL-ch升高作用,与治疗前比较P<0.01。葡甘聚糖胶囊组原有收缩压升高7例,治疗45d后下降至正常5例;舒张压升高者6例,治疗后显著下降5例;淀粉胶囊组无上述作用。结论:葡甘聚糖有降脂、降血压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