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基本情况 "5.12"四川省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山崩地裂、江河易道,绵远河从清平乡到汉旺镇山口长约16 km的河道中两侧的山体坍塌,将河道多处完全阻断,形成了4个堰塞湖,以地名依次命名为黑洞崖、小岗剑(上)、小岗剑(下)和一把刀堰塞湖成为下游灾区绵竹市的最大次生灾害威协.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利》2008,(10):29
堰塞湖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降低和排出堰塞湖内拦蓄的大量河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与安全,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为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在什邡市石亭江上游河段上形成6处堰塞湖。本文介绍了石亭江的流域概况、堰塞湖的基本情况、应急排险方案和实施效果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概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地球进入地质活跃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突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数量越来越多.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因滑坡、泥石流等产生的物质所形成的堰塞体将江河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而引起的溃坝对下游危害巨大.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堰塞湖,不过堰塞湖成因各有不同,有的是由于地震活动引起的,有的是源于冰川运动,还有些则是火山爆发的产物.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冰碛堰塞湖;美国圣海伦火山堰塞湖.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堰塞湖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治理任其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其都会对上下游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现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居住空间的拓展,影响会更加巨大.  相似文献   

5.
堰塞湖特征参数快速获取及影响分析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煜  陈鹏霄  芦云峰 《人民长江》2008,39(22):96-98
汶川地震诱发的山体滑坡共形成了34处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是规模最大、危险等级最高的一个。以唐家山堰塞湖为例,介绍了空间信息技术在堰塞湖灾害监测与影响评估中的应用。结合即时获取的遥感影像与早期存在的地形资料,对堰塞湖的特征参数如水库库容曲线、淹没面积进行了分析计算。对不同水位下的堰塞体在不同垮塌方案下进行了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和模拟,并根据水动力学计算结果,对下游进行了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重灾区四川省什邡市境内的石亭江上游山区引发大量的山体滑坡,在红白镇上游不足11km的河段上就形成了规模不等的6处堰塞湖:沿河流自下而上分别为红松一级、燕子岩、马槽滩下、马槽滩中、马槽滩上及木瓜坪堰塞湖,最大堰体方量达200万m^3以上,最大堰高约50m,最大蓄水量76万m^3。经评定:马槽滩上、马槽滩中、红松一级等3处堰塞湖为中危性质;木瓜坪、马槽滩下、燕子岩3处堰塞湖为低危性质。各堰塞湖不同程度地威胁着石亭江下游地区人民群众和抗震救灾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官学文  马耀昌 《人民长江》2008,39(22):59-62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水文监测是一种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非常规水文测验,受余震、地理环境及施工的影响,主要存在时间要求紧、安全隐患多,风险极高,常规手段无法实施等特点。无人立尺测量技术的充分应用,丰富了常规水文监测的技术手段,使其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的亮点。介绍了无人立尺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及在唐家山水文应急测验中应用于堰塞坝坝体几何特征、导流槽大断面、坝前水位等项目的监测,收集到宝贵的监测资料,为唐家山堰塞湖工程排险与群众避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采用的手段方法不同,堰塞湖信息的获取和收集表现出了信息多源异构的特征。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堰塞湖信息的收集、采集也逐渐向着信息透彻感知方面转变。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堰塞湖分析和处置的现状需求,深入探讨和研究了堰塞湖信息感知的基本内涵、信息内容、信息分类、感知技术以及当前信息感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不足。以期通过这些探讨来明确和规范堰塞湖信息获取的有效方式和过程,解决当前在堰塞湖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的不规范、不完整、不深入及融合性差等问题,以为堰塞湖风险评估和处置提供基本依据。相关成果将对今后堰塞湖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地防范了次生灾害。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地防范了次生灾害。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成功地解决了灾区群众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11.
堰塞湖的应急处置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等8省(直辖市)2473座水库出险,822座水电站受损,1057km、899段堤防与7.24万处供水工程、3.65万km供水管道不同程度的损毁,而且导致众多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在一些重要江河支流,共形成一定规模的堰塞湖35处,其中四川34处、甘肃1处;蓄水容积1亿m^3以上的1处,100万m^3以上的21处。四川省34处堰塞湖中,极高危险级1处(唐家山),高危险级5处,中危险级13处,低危险级15处,数百万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堰塞湖如果处置不当,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可能远大于地震本身。1933年四川茂县地震使数千人不幸罹难,而震后堰塞湖的溃决,却又夺去了两万多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地震诱发的堰塞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堰塞湖是一种自然界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主要是在一定的地质与地貌条件下,由于火山喷发物、滑坡体、泥石流、冰川堆积物等形成的自然堤坝横向阻塞河谷后,造成上游段壅水而形成的湖泊.随着成因的不同可分为火山堰塞湖、冰川堰塞湖等。其中.由于地震引发河道两侧山体滑坡或崩塌、滑坡体或崩塌体落人河道形成拦水堤坝、河水聚集成湖的现象称为地震堰塞湖。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堰塞湖灾害的应急管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堰塞湖成因及其灾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堰塞湖应急管理的一般程序,根据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和分期处置的原则讨论了堰塞湖应急管理的基本策略。建议将堰塞湖应急管理纳入国家防汛抗旱应急体系的框架之中,但由于其复杂性,短期内应通过各级政府及其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更强有力的协作关系,特别是在信息监测和共享方面,长期应考虑建立区域综合应急机构来应对堰塞湖以及其他灾害和事故。堰塞湖应急管理的重心应放在缓解原生灾害以减小堰塞湖出现几率方面,其中风险区划、监测和信息共享网络建设是应当优先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堰塞湖等级划分及安全标准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启贵  周和清 《人民长江》2008,39(22):17-18
目前,我国尚无堰塞湖等级划分及安全标准的规范。为满足堰塞湖应急处理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需求,建议制定堰塞湖等级划分标准。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堰塞湖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影响堰塞湖安全和等级划分的有关因素,参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堰塞湖安全分类、规模和等别划分、建筑物级别、洪水标准及安全标准等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是一种严重的次生灾害,利用遥感对堰塞湖的动态范围进行监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基于堰塞湖在光学遥感图像和雷达图像上的分布特征,为满足全天候实时监测的要求,本文建立了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微波数据进行堰塞湖监测的技术流程,阐述了从原始数据获取到堰塞湖面积范围确定的步骤。最后分别以光学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为例,对“5. 12"汉川地震发生后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的动态范围信息进行了提取。  相似文献   

16.
唐家山堰塞湖区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家山堰塞湖所在的通口河流域概况、径流、洪水、堰塞湖区水文特性等进行了阐述,拟定了堰塞湖容积曲线,对泄流渠下泄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在基本资料缺乏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多种因素,为除险工程设计与实施提供水文成果。而后期的水情预报,提供了准确的湖区最高水流与过流时间,为工程除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除险水文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家山堰塞湖应急除险过程中,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单位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案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及时地提供准确、可靠的水文分析计算成果,为唐家山堰塞湖除险方案的制定、快速处理并减小堰塞湖的威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简述通口河流域概况以及唐家山堰塞湖湖区水文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长江委水文局、长江科学院和成勘院3家单位拟定的堰塞湖容积曲线。着重分析了唐家山堰塞湖入湖设计洪水和涪江干流沿程各控制断面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及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日本堰塞湖应急监测中使用的4项典型技术和设备。一是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适用于地震和强降雨引发的群发堰塞湖快速识别(特别是恶劣天气条件下);二是堰塞湖形状快速测量技术,适用于堰塞湖险情发生后迅速开展的应急侦查和危险度初步评估;三是投入式水位计,采用直升机投送,适用于交通和网络中断条件下的堰塞湖水位无人值守监测;四是卫星便携站(Ku-SAT),易携带、可拆装,适用于公网通信中断条件下现场多传感器监测信息和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以上4项技术均已在日本多次成功运用,对我国堰塞湖应急监测技术和装备研发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采用的手段方法不同,堰塞湖信息的获取和收集表现出了信息多源异构的特征。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堰塞湖信息的收集、采集也逐渐向着信息透彻感知方面转变。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堰塞湖分析和处置的现状需求,深入探讨和研究了堰塞湖信息感知的基本内涵、信息内容、信息分类、感知技术以及当前信息感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不足。以期通过这些探讨来明确和规范堰塞湖信息  相似文献   

20.
水位是水文应急监测最基本、最重要的观测要素之一。白格堰塞湖水位监测环境恶劣,水情复杂。采用多种水位监测手段,取得了堰塞湖形成至采取工程措施泄流溃坝后的完整水位监测资料。针对堰塞湖溃坝后下游水位快速变动条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无协作目标全站仪水位预判监测法:水位上涨时预先测量高出水面一定高度目标的高程值,待水位上涨至该高程时记录相应时间;水位下降时,先记录水位对应的时刻,后观测相应时刻的高程值。该方法实现了水位快速变动条件下的有效水位监测,保证水位值与相应时间的匹配性。利用该法进行白格堰塞湖下游60 km叶巴滩水位站水位监测,取得了超大洪水、高流速、水位快速变动条件下的水位连续变化过程,收集了罕见条件下水文应急监测基础资料。采用无协作目标全站仪预判法进行水位应急监测,方法行之有效,可保障人员设备安全,水位监测成果可靠、精度高,丰富了水位应急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