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大枣多糖对香菇多糖体内抗疲劳和抗氧化的增效作用,采用对照组及大枣香菇多糖复合物低、中、高3个浓度剂量灌胃小鼠,30 d后对其进行负重游泳实验,42 d后测定其血浆和肝脏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香菇多糖:大枣多糖=7:3时抗氧化能力最强。由小鼠负重游泳实验可知,高剂量组(100 mg/kg)为(79.26±0.39)min与香菇多糖对照组(52.15±1.57)min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大枣多糖能够显著提高香菇多糖的抗疲劳作用。抗氧化指标测定中,低、中、高剂量组都能够提高血浆和肝组织中CAT活性、GSH-PX活力和SOD活力,并能清除羟自由基,降低MDA的含量,与香菇多糖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显著提高血浆肝脏中GSH-PX和SOD活性,中剂量组显著提高肝脏中CAT活力,这说明大枣多糖对香菇多糖具有显著提高其抗疲劳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强莲藕多糖的功能特性和绿原酸的稳态化利用,该研究考察了莲藕多糖与绿原酸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探究了两者复合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活性。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以绿原酸结合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温度0 ℃,pH值为5.5,多酚与多糖质量比4:1。在此工艺条件下,莲藕多糖与绿原酸的结合率为2 174.01 mg/g,其平均分子量由146.3 ku增加到162.1 ku。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特征证明了莲藕多糖和绿原酸非共价结合的存在。该复合物的解离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低温有利于维持复合物的稳定,而经口腔、胃或小肠模拟消化后的解离率均低于25%。该复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浓度依赖性,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该复合物可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的同时,也能明显抑制LPS诱导RAW267.4细胞产生NO,即同时具有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的能力。该研究为莲藕多糖和绿原酸的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瓜蒌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抗氧化活性以及心脏保护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0%、10%、20%、40%、60%、80%)沉淀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瓜蒌多糖A、B10、B20、B40、B60、B80;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方法测定其单糖组成;通过DPPH?清除率、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测定瓜蒌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斑马鱼模型检测瓜蒌多糖的心脏保护活性。结果:A、B10、B20、B40、B60、B80清除DPPH?的IC_(50)分别为0.691、0.721、0.442、0.455、0.185、0.686 mg/m 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0.432、0.361、0.371、0.392、0.341、0.440 mg/m L,不同分子量多糖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A、B10、B60样品具有斑马鱼心脏保护活性。结论:B60单糖组成明显不同于其他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强、斑马鱼心脏保护活性最高且持续性最强,是瓜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活性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4.
从忍冬根药材中提取异绿原酸A,采用DPPH法、水杨酸比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及还原力测定法来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利用皮肤荧光斑马鱼模型研究异绿原酸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0.5~10μg/m L范围内,异绿原酸A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表现出了较好的清除作用,清除率最高分别达97.04%和60.01%;而异绿原酸A在5~200μg/m L范围内超氧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仅达到28.04%;还原力测定OD值在0.5~100μg/m L范围内最高达0.98,说明异绿原酸A的还原能力强;异绿原酸A在皮肤荧光斑马鱼体内抗氧化效果良好,在浓度为25μg/m L时,相对抗氧化能力可达到60.4%。异绿原酸A对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有良好的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对水提醇沉法获得的牛蒡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中性多糖组分进行结构表征和抗炎活性评价。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制备牛蒡中性多糖,通过单糖组成、分子量、紫外、红外、XRD、粒径和核磁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硫酸铜诱导的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评价不同剂量牛蒡粗多糖和牛蒡中性多糖对斑马鱼巨噬细胞移动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测定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环氧化酶-2(COX-2)、IKB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IL-12)和髓样分化因子(MyD88)等不同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牛蒡中性多糖重均分子量为2682 Da,数均分子量为2079 Da,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1.32:1,粒径主要分布在80~110 nm。牛蒡中性多糖主要由β构型的呋喃糖组成,有明显的尖而窄的晶体衍射峰,结晶度较高,核磁结果显示其结构为α-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呋喃果糖基-(1→2)]10-β-D-呋喃果糖基。牛蒡中性多糖可以显著(P<0.05)减少斑马鱼巨噬细胞的迁移数目,且当浓度为100 μg/mL时,巨噬细胞数量较模型组下降了41.11%,抗炎效果最佳;牛蒡中性多糖可能通过沉默炎性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本研究可为牛蒡中性多糖的抗炎活性和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文华  郭丽  刘爽 《食品工业》2021,(1):146-150
以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pH对蒲公英和葵花籽仁绿原酸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抗氧化活性的IC50为复配依据,评价蒲公英和葵花籽仁绿原酸复合物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反应体系pH 6、45℃条件下,蒲公英和葵花籽仁绿原酸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1.78%和90.51%。蒲公英和葵花籽仁绿原酸复配品可提高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率,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牛蒡根、茎、叶三个部位提取的多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MP柱前衍生化法及苯酚硫酸法确定样品的单糖组成和总糖含量,并针对其抗氧化活性和抗凝血活性进行了进一步比较研究。牛蒡根、茎、叶三个部位的多糖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甘露糖(Man)、葡萄糖氨(GlcN)、鼠李糖(Rha)、葡萄糖醛酸(Glc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和阿拉伯糖(Ara),其中牛蒡根中Glc含量最高,其次为GlcA和Gal;牛蒡茎中主要有Gal、Glc和Ara组成;而牛蒡叶中也是主要以Glc为主,Gal和Ara次之。抗氧化活性实验中,在0~1.0 mg/mL浓度区间内,以抗坏血酸为标准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以牛蒡茎多糖最强、牛蒡叶多糖次之、牛蒡根多糖最弱,对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以牛蒡茎多糖最强、牛蒡叶多糖次之、牛蒡根多糖最弱,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以牛蒡叶多糖最强、牛蒡茎多糖次之、牛蒡根多糖最弱。抗凝血活性实验中,在0~0.3 mg/mL浓度区间内,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以牛蒡叶多糖最长、牛蒡根多糖次之、牛蒡茎多糖最短,牛蒡根多糖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作用,牛蒡叶和茎无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作用,通过对比发现三者抗凝血活性相差无几,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结构的形成基础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在特定加工条件下,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驱动,蛋白质和多糖可组装形成分子水平-微观水平-宏观水平上的多尺度复合物。而调控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多尺度结构的形成,发挥不同组分的协同增效作用,对于设计具有特定或新功能的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蛋白质与多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综述了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多尺度结构的形成及其对功能特性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蛋白质-多糖多尺度复合体系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设计和开发功能优异的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牛蒡多糖和硫酸锌为原料,通过硫酸锌法合成牛蒡多糖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牛蒡多糖锌的制备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蒡多糖锌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牛蒡多糖与硫酸锌的质量比为37:1、温度50℃、时间121 min、pH8.6,此时螯合率为93.21%±0.58%。抗氧化试验表明:当浓度为1.0 mg/mL时,牛蒡多糖锌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4.59%±0.60%、67.27%±1.00%、38.88%±1.68%,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优于牛蒡多糖;而牛蒡多糖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略低于牛蒡多糖。锌修饰牛蒡多糖可增强牛蒡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为牛蒡多糖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组分(BRKBPAPC)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利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诱导建立氧化应激斑马鱼模型,研究BRKBPAPC对氧化应激斑马鱼的影响。结果表明:BRKBPAPC能显著提高(P<0.05)斑马鱼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同时BRKBPAPC还具有调节斑马鱼脂代谢的能力,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脂代谢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高剂量BRKBPAPC可使斑马鱼行为轨迹增多,高速运动次数、时间、距离显著上升。高剂量抗氧化肽处理21 d时,CAT、SOD、T-AOC、GSH-Px分别增至(28.29±3.29)、(126.59±6.39)、(2.07±0.18)、(84.75±7.77)U/mg prot, MDA含量降至(3.35±0.29)nmol/mg prot。由此可见,BRKBPAPC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及脂代谢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