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岩  陈剑峰 《上海包装》2023,(7):140-142
文创产品作为展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既能表现出当地特色、传承当地文化,又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以湖州市菱湖镇为例,探索菱湖镇地域文化,提出菱湖镇地域元素赋能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结合设计特色提出创新运用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以期对推动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优  王洪亮 《包装工程》2020,41(20):228-233
目的 研究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开发地方文化旅游标志,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与品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适合经济欠发达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创产品设计模式。方法 对地方文化元素及旅游文创产品的概念与特征进行综述,分析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意义,探索产品设计创新的突破口;结合永州地方文化中的自然景观、特色建筑、方言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文创产品设计的途径与方法。结论 在符合产品设计观赏性、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将文化元素应用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文创产品传承地方文化和实现区域特色发展的潜力,所提出的产品设计案例为同类型区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乌日勒 《包装工程》2022,43(8):257-259, 265
目的 探索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与思路。方法 首先,对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分别进行论述,并对两者进行艺术层面的关联研究,引出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趋势。其次,提出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综合作用下的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与思路,根据去表面化、丰富功能、突出内涵等原则,总结可以进行尝试的探索方向。最后,在实践层面深入探索,结合传承与创新、情感的丰富与升华、市场趋势和可持续化等具体方向进行设计实践的尝试与落实,研究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具体呈现方式。结论 积极推进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丰富与发展,让这些承载独特地域风格的文创产品成为一张名片,助力文创设计领域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赵沃林  薛拥军 《包装工程》2023,44(10):332-339
目的 归纳总结粤剧文创产品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拓宽粤剧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提升粤剧文创产品的竞争力。方法 以地域性文创产品的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粤剧发展现状,探究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粤剧文创产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整体性引入转译理论和文化三层次结构,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运用到增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中,以促进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助力优秀地域文化及其产品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结论 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并将之融合于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是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必然手段。在粤剧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对粤剧文化物质、精神、行为层面的典型元素进行设计转译,由外及内地将岭南审美价值、人文意境和文化创新三方面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设计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性粤剧文创产品,丰富了设计手法,同时也拓宽了粤剧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淳  孙丰晓  焦阳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21,42(20):188-195
目的 基于查尔斯·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旨在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从而达到传承和推广地域文化的目的.方法 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将语义学、语形学、语用学引入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流程,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为例,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设计开发、传播推广"4个阶段的设计要点.结论 在符号学视角下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应从语义学角度解读并梳理地域文化符号内涵,聚焦设计主题;从语形学角度提取并凝练地域文化符号的形式特征,赋予产品认知价值;从语用学角度引导文创品牌的符号消费,传播地域文化,最终使文创产品设计充分满足受众对地域文化解读、认知与传播、消费的多元需求,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析湛江的地域文化资源,为设计开发具有显著湛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方法以湛江的地域文化为核心,对湛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具体属性,对湛江文创产品进行设计梳理;构建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模型,并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展示。结论通过对湛江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探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构建设计模型,为湛江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思路,有利于提升湛江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勤  黄诗琪 《包装工程》2023,44(10):361-372
目的 以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设计为研究方向,通过构建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素材库,提出活化文创产品内涵的创新性设计方法,实现对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弘扬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 提取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中的造型因子、纹样因子、色彩因子作为设计要素,融合“活态化”理念设计再造文创产品展现文化魅力,以实例佐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造型创新与内涵沿袭在设计过程中达到平衡,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文创产品能够取“形”延“意”,寄“情”于“景”,构建集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现代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增加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传承与文创产品的发展开辟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鲁宁 《包装工程》2021,42(18):380-387
目的 以乡村振兴政策下的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研发为目的,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创设计发展现状入手,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通道侗族地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价值与意义,探索通道侗族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方法 通过阅读和梳理大量的通道侗族文献,归纳整理通道侗族文化形式,针对通道侗族文创产品发展现状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探索侗族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潮文化融入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模式,分析侗族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方法,完成了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结论 通过侗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完成了具有通道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系列,对乡村振兴以及当地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2,43(4):364-375
目的 致力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的“活态化”设计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鄱阳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从而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弘扬鄱阳湖地域文化。方法 建立了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对应的设计模型图,并以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了展示和验证,使文创产品既拥有优质的视觉效果时又兼具产品的日常使用价值和良好的使用体验感,既具有文化艺术性又注重了“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着眼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视角,遵循寻找活态化转换的契合点、注重鄱阳湖地域文化原味的传达、重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传播观的设计原则,通过案例的结合运用为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结论 以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实践论证,为当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使鄱阳湖物质文化得以保全,非物质文化得以“活化”,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张浩 《包装工程》2019,40(14):1-6
目的 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建立众创式设计、分布式生产、定制化消费的新型网络化服务平台。方法 分析3D打印设备技术的特点与文创产品的个性化需要,构建以文创产品为例的3D打印定制化服务设计系统。结果 通过服务设计以及服务流程中涉及到的软硬件产品设计,实现3D打印技术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广泛应用,为3D打印制造企业的创新提供思路,注入活力。结论 用小体量、生活化的定制化服务设计3D打印文创产品,不断挖掘、开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创新设计手段,继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13.
宋蓓蓓  费文倩 《包装工程》2022,43(6):288-296
目的 针对安徽省博物院现存文创产品的状况和问题,以其馆藏砖雕精品——百子图砖雕为例,研究和创新富有安徽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为安徽省博物院的文创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方法 通过分析百子图砖雕的文化价值、艺术特色,进行产品的定位分析和主题构建,梳理百子图砖雕图案寓意,进行百子图砖雕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结果 在造型提炼、色彩选择、字体构成的设计实践基础上,开发以青少年为消费主体的文化创意文具系列。结论 通过探索百子图砖雕在文创产品上的设计应用,进一步挖掘安徽地域文化之美,传承发展徽州砖雕艺术。设计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实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促进安徽省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对地域性特色文创设计和实践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侯佳  谢臻  夏敏燕  胡昊琪 《包装工程》2022,43(4):376-382, 422
目的 探析在地实践语境下,红色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以此寻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确立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层整理,并深入研究在地性背景下消费主体各层级的情感需求及文化转译的方法。最终构建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红色文创产品在地性实践模型,并通过设计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展示。结论 从情感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能层级上以红色文化符号的地域识别性为提取原则并确保文化转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行为层级上在以海派崇实性为基准设定产品功能的同时强调产品的文化体验;反思层级上侧重通过产品理念、寓意、品质等要素的设计构建红色精神与上海价值的双重认同并将其长效延续的思路,力求为上海红色文创产品的地方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肖代柏  罗坤明  吴婉菁  宋佳鑫 《包装工程》2024,45(2):406-416, 431
目的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布绣非遗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夏布绣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实现夏布绣非遗在当代的价值转化。方法 通过剖析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总结夏布绣非遗文创产业的现实问题。运用服务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基于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属性进行分类,使用层次分析法拆解量化夏布绣文创产品的用户体验需求。结论 根据用户体验需求权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提出提升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创新、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文化消费体验、遵循市场逻辑,以建立产品服务系统的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卢宁宁 《包装工程》2023,44(24):466-473
目的 文旅融合视域下,人们对旅游文创产品的消费热情日益增强,为此探讨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和实践方案,以期提升旅游文创产品的整体品质。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文旅消费也日渐升温,然而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重新审视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与实践。本文分别从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文创IP构建、打造产品品牌化等角度进行设计探讨,并进一步从产品的美观性、功能性、文化和情感属性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探索。结论 通过分析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的现状,发现了包括产品同质化与大众化现象严重、产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创新元素少、更新迭代慢等问题,并针对这些瓶颈问题,予以实践例证探讨,从而找到适合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设计路径与有效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振宇 《包装工程》2019,40(20):215-218
目的 探析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新思路。方法 首先,从文化的定义着手,延伸至地域文化的特点,再引入地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提出将地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将焦点锁定于文创产品领域,剖析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的外形、材料和工艺上的具体体现和其当前发展现状。最后,分别从长白山地区、江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地域元素及其应用原则,探索文创产品的地域化表达。结论 将每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归纳、凝练,使其转化成可与文创产品共融共生的元素。这样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设计的融合,赋予产品更多的形式和更新的文化生命力,促进文创产品的升级与创新,全面推广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