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底油气集输管网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  潘斌 《海洋工程》2003,21(4):104-109114
对海底油气集输管网进行了可靠性评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树状海底油气集输管网可靠性评价的方法,将流可靠度和单元重要度的概念引入到海底油气集输管网可靠性的分析中,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以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为实例,利用HYSYS和PIPEFLOW软件,分析了影响海底混输管网计算的若干因素,指出了HYSYS和PIPEFLOW的适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海底混输管网优化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3.
水下生产系统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下生产系统是一种将全部或部分油气集输设备放置于海底,低成本开发海洋石油的先进方法。对这一方法的研究在我国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本文根据我国海洋油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多种开发边际油田的方案,可供设计、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底油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探测海底油气渗漏信息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海底浅表层声学探测所获取的声学微地貌与剖面反射特征是油气渗漏研究的主要证据。对海底油气渗漏的形成环境、浅表层声学技术在渗漏探测中的发展与现状、渗漏产生的地貌形态与浅地层反射剖面特征等进行了系统讨论与分析。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不同海区声学探测方法、参数选择以及渗漏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应综合多种资料进行渗漏异常分析,并发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底麻坑是由于地下流体在高压下喷发而在海底形成的凹陷坑,可作为地下油气的直接指示。加蓬海岸盆地发现大量的海底麻坑,其地震反射同相轴表现为下拉特征,且地震反射振幅和相干属性均出现异常。该盆地海底麻坑的平面分布规律与下伏盐岩活动及盐岩展布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初步研究了加蓬海岸盆地海底麻坑的成因和形成模式。通过分析发现,该地区海底麻坑形成与下伏盐岩活动有关,盐底辟运动造成附近油气泄露产生相关气烟囱、亮点和海底麻坑等现象。海底麻坑可以成为下伏油气系统的直接指示,该地区的麻坑可以有效指示油气系统的展布范围和盐岩分布规律,预测断裂发育和有效圈闭带。对海底麻坑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优选勘探区带和区块,更好地了解研究区地下油气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海底沉积物原位保真采样系统.该系统通过机械机构实现样品舱原位转移和封装.并且样品舱的保温保压性能决定着样品分析数据的真实性.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样品舱保温模型非稳态传热的导热微分方程,并用有限元法对非稳态传热进行了数模计算;根据保温模型试验和温度场变化规律仿真数据,构建了参数优化设计模型.为海底沉积物保真采样系统快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对海底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靠性约束下的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  潘斌 《海洋工程》2003,21(2):26-31
在管网系统满足一定可靠度的基础上,以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对系统进行了优化,求出了满足一定可靠度指标的费用最小的管网布置方案。对树状网络可靠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一个0-l规划模型,并运用图论和网络理论将管网系统的优化问题转变为求可靠度至少为α的网络固的最小生成树问题。  相似文献   

8.
夹具维修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地应用在陆地和海底油气管道维修作业中。根据夹具维修技术在海底油气管道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海底管道夹具维修方法。针对海底油气管道维修技术中的关键部件海底管道夹具,依据不同密封形式,对"国外夹具"设备性能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海底管道夹具设备研发设计需依据的标准、关键点,为海底管道夹具研发设计做参考。最后根据我国目前海底管道运行及建设情况,提出了开发海底管道夹具维修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底输油气管线对海洋环境影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近海海底有超过3 000km的输油气管线,定期对海底输油气管线进行检测是保障海底输油气管线安全和海洋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保护海洋环境和海底油气管线安全,对广东近海某段海底输油气管线进行了安全检测,采用浅层剖面测量、侧扫声呐测量和多波束测量手段,对管线路由区域进行了勘测。勘测结果表明:检测区域油气管线路由没有裸露和悬空,路由周边地层较稳定,根据侧扫声呐和多波束测量结果,发现在路由区海底存在影响管道安全的因素,路由区海底拖锚等痕迹较多,距离路由大约950m处有人工采沙坑存在。建议相关部门对该区域应加以重视,加大海上巡逻执法力度,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大众的海底管道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气输送的主要手段。海底沙波普遍发育于海底,特别是陆架地区。因为沙波的迁移往往会引起海底管道、海底构筑物等方面的灾害,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进行,浅水陆架区的海底沙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海南乐东陆架区域为研究区,利用海洋物探手段对本区的海底沙波分布做了初步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气资源开发向深水区发展,迫切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块体运动的特征以及分析块体运动对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可能性.本文阐述了东海陆坡块体运动地形分析方法以及多种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海底地貌形态特征,地层剖面仪系统能探测海底以下沉积物性质和结构的变化.GIS、Fledermaus、Delph等软件系统可以定量分析海底微地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海底混输管线严重段塞流动的预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孝轩  宫敬 《海洋工程》2005,23(4):121-128
随着海洋油气田开发向深水海域发展,海底混输管线距离过长,且存在立管系统,容易形成严重段塞流动的现象日益严重.在严重段塞流工况下,管线的流动参数,如压降、段塞长度、段塞频率、持液率都随时间变化,并且表现为周期性变换的压力波动以及间歇出现的液塞.严重段塞流的不稳定性给油气田集输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了海底混输管线中严重段塞流动预测与控制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进展,同时,对于节流、气举、分离等8类15种控制严重段塞的方法分别进行了评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海底油气混输管线严重段塞流动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对海上油气平台和海底电缆管道的信息化管理,为海洋管理部门的使用审批和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文章基于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海上油气平台和海底电缆管道信息化系统。该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体系,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分为数据整理、行政审批、统计分析、综合展示和系统管理5个功能模块,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模型驱动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MVC技术框架等关键技术,实现数据标准化和共享化、审批全过程管理以及二/三维可视化等功能。目前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已获取大量海上油气平台和海底电缆管道信息,在三维展示方面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4.
海底管道出露悬空环境风险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送的主要方式,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海上油气田的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先以海底管道出露悬空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分析出海洋环境中各项基本事件,构建针对海洋环境的海底管道故障树模型;再以灰色模糊识别为理论基础,量化对海底管道安全有影响的海洋环境因素,并以层次分析法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分级赋权,确定评价指标范围和权重,进而构建海洋环境条件的海底管道风险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平湖油气田海底管道4个区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避免了将整段管道一同评价导致的信息均等化,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等级高的区段的情况;评价结果与管道2014~2016年现场检测数据对比,两者均显示P2分区中海底管道的风险等级较高,说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向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深海油气资源储集的重要场所,海底峡谷在我国近海也广泛发育。通过对国外海底峡谷研究成果和方法的介绍和学习,我国海洋学家开始对冲绳海槽西坡、台湾周边海域、南海北部海域及世界上其它海域的海底峡谷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国际相比,我国海底峡谷研究还处在发现和描述的阶段,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深入的研究,来探讨海底峡谷的形成发育机制和控制因子,及其与我国近海演化和油气成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辽东湾浅海油气的开发,该海域海底管道的铺设增多。该区域受潮汐、河流等因素影响,海底管道可能出现裸露与悬跨现象,需要人为定期检测与维护。根据辽东湾海南8管道的检测结果,结合海底沉积物、水文等资料,分析了该海区冲刷机制和现今常用的海底管道裸露与悬跨的维护方法在该海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海底结构设施的电力供应是海洋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海底阴极保护系统、水下油气生产装置,以及大功率海底电缆的电气特征分析,探讨了这些海底用电结构对潜水员水下作业安全的影响及其防电击基本对策,以供制定有关“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及操作规程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孙永福  陈雄 《海岸工程》1998,17(4):22-28
随着海底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单点系泊工程在海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系泊方式也从锚泊为主逐渐转为桩泊,本文以调西南油气开发项目涸州近岸单点系泊工程为例,系统介绍了采用国际常用API-RPZA规范进行锚桩计算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海油气资源区海底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灾害地质因素是影响海洋开发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取东海油气资源区的地球物理和工程地质资料中的灾害地质因素和对东海油气资源区灾害地质环境的充分研究,以灾害地质因素为评价因子,应用GIS技术,采用加权统计模型对研究区的海底稳定性进行分区定量评价。利用评价结果,确定了东海油气资源区基于地貌类型区划的海底稳定性级别。  相似文献   

20.
2012年2月7日,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申报的“基于NUCLEUS软件气枪震源研究”科研项目和“GIS在海底油气管道中的开发应用”科研项目通过了局专家评审,成功立项。前者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次开展气枪震源子波模拟参数理论分析研究。后者将建立一个海底管道路由的分析管理系统,分析海底管道历年来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长期跟踪监控和动态管理维护海底管道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