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8例住院并初诊为PNS的患儿随机分为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组(观察组,33例)和单用泼尼松治疗组(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随访至9个月时PNS复发率、维持缓解率、感染发生率,6个月时隔日泼尼松用量及3、6、9个月时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维持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隔日泼尼松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3、6个月时,两组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细胞、体液免疫学指标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至9个月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胆固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19、NK百分比和血清IgA、IgG、IgM水平明显提高,CD8百分比明显降低,CD4/CD8比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未发现槐杞黄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槐杞黄可减少PNS患儿复发率、维持较长时间的缓解,减少感染发生率及泼尼松用量,长期应用可提高PNS患儿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且显示了其治疗的安全性,对血浆胆固醇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冯仕品  谢敏  王莉  罗苇  张伟  翟洋 《四川医学》2011,32(12):1870-1872
目的通过槐杞黄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对比研究,探讨槐杞黄颗粒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槐杞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20例单独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水肿消退、蛋白尿转阴时间;观察期内感染例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A、IgM、IgG,细胞免疫: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槐杞黄颗粒的不良反应;观察周期:连续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较对照组明显改善,IgG、CD3、CD4/CD8均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IgA、IgM有一定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未见皮疹、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缩短水肿消退、蛋白尿转阴的时间,可以增强肾脏病患儿的免疫调节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进而增强激素疗效改善预后,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证实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槐杞黄颗粒10g,1天2次口服,同时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泼尼松1mg.kg-1.d-1口服治疗。于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反T3(γT3)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水平(PLT)。结果 1个月后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ALB、TBG、TT3、γT3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Fib、PLT水平下降,而PT延长(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仅能减少该类患者的蛋白尿,纠正甲状腺素水平紊乱,还能改善肾病综合征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槐杞黄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PNS复发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各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尿蛋白转阴时间、浮肿消失时间及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分别是(36.35±8.02) g/L、31.08±3.79) g/L,总胆固醇分别是(3.40±1.50) mmoL/L、(4.41±1.17) mmoL/L,尿素氮分别是(2.92±1.48) mmoL/L、(3.78±1.16) mmoL/L,肌酐分别是(46.34±19.30)μmoL/L、(63.55±24.44)μmoL/L/L,两组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尿蛋白转阴时间分别为(11.75±...  相似文献   

5.
沈锦霞  徐丽丹 《浙江医学》2022,44(8):855-858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PBB患儿2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情况;治疗1个月后的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咳嗽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3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PBB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89.8%)(P<0.05),咳嗽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5.0%)低于对照组(10.2%)(P<0.05)。结论 儿童PBB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能提高疗效,预防复发,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小儿泌尿系感染患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槐杞黄颗粒2个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增高(P<0.05),IgM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结论:槐杞黄颗粒在提高小儿泌尿系感染体液免疫功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3):404-407
目的:分析槐杞黄颗粒佐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时,对患儿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小儿CVA患儿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沙丁胺醇粉雾剂,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而研究组给予槐杞黄颗粒,分析治疗3个月后患儿IL-4、IFN-γ、IgA、IgG及IgE水平及CD4~+、CD8~+T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及IgG均显著升高,而IgE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IgA及IgG升高较对照组显著,IgE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D4~+比例及CD4~+/CD8~+下降程度更为显著,CD8~+比例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IL-4水平显著下降,而IFN-γ及IFN-γ/IL-4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IL-4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IFN-γ升高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IFN-γ/IL-4水平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可有效改善CVA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可调节Th1/Th2的细胞免疫平衡,有助于提高CVA患儿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槐杞颗粒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疗效。方法:共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并发症基础上,口服槐杞颗粒(由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组成)。用药前及治疗后4、8、12周分别测定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BUN、Cr及血浆蛋白等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药后24 h尿蛋白定量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4周P<0.05,用药后8周和12周P<0.01。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用药后8周较用药前升高(P<0.05)。对于血BUN、Cr等用药后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结论:槐杞颗粒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成常规治疗组(88例)和槐杞黄颗粒治疗组(9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检测2组患儿哮喘发作程度指标、中医症候指标、血液免疫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后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便干/便溏、低热、咳嗽咯痰、神疲纳呆及舌苔白临床症状评分降低(P<0.01),盗汗及口干喜饮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组患儿免疫球蛋白(血清IgA、IgG及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T细胞、Th细胞及NK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B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2组患儿血清Ts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用力潮气量(FVC)比值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2组患儿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可以减轻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中医证候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马海燕 《黑龙江医学》2013,37(9):830-831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于2006-01~2012-06期间就诊我院并确诊为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两组均给予标准强的松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再给予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片0.3 mg/kg/d口服,疗程8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治疗8周后,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总胆固醇含量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总胆固醇两组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白蛋白显著提高,24 h尿蛋白、血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激素治疗可有效减低蛋白尿及血总胆固醇,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1.
孙秀丽  冯国徵  孙玲  雷震坤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2):926-930,1005,1006
目的通过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足细胞与临床病理关系,探讨尿足细胞检测代替肾活检的可能性。方法选取80例NS患者被肾穿前1d的晨尿和20例正常对照的晨尿各100ml,离心涂片。用抗人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分别对尿沉渣涂片和肾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尿足细胞数目及肾小球足细胞密度,比较NS各种类型尿足细胞排泄情况与。肾脏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分析其与尿足细胞和肾组织足细胞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及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尿未见足细胞,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PCX,可见大量足细胞;NS不同类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尿足细胞及肾小球足细胞密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类型组中,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患者尿中检出的足细胞数最多,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再次是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各组患者尿足细胞数与24h尿蛋白量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肾小球肾足细胞密度呈负相关(P〈0.05),与血肌酐无相关性(P〉0.05);各组患者肾小球足细胞密度与24h尿蛋白量及尿足细胞呈负相关(P〈0.05),与血浆白蛋白及肾小球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血肌酐无相关(P〉0.05)。结论尿足细胞的检测是一项可反映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病情轻重的无创性指标;尿足细胞数有可能作为反应肾脏病变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颗粒对肿瘤患者瘦素、食欲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5例癌性厌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口服加味枳术颗粒,对照组口服醋酸甲地孕酮片。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食欲素A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瘦素水平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2组食欲素A水平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上升(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结论加味枳术颗粒与醋酸甲地孕酮片均可降低癌性厌食患者体内的瘦素水平、提高食欲素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预防支气管哮喘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及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槐杞黄颗粒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情况、免疫功能、肺功能,采用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CACT)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整个研究期间,治疗组的感染率为21.9%,对照组为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随访3个月时,对照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8+、CD4+/CD8+亦显著升高(P0.05),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4+/CD8+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患儿的FEV1、PEF、Ch-C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其感染及哮喘发作的次数,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IgA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IgAN患者56例,分别采用CTx加激素治疗(CTX组)及大剂量激素治疗(激素组)各28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的相关指标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CTX组入组时eGFR显著低于激素组(P〈0.05),节段小球硬化明显高于激素组(P〈0.05),两组治疗6、12个月时的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O.05),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TX组12个月时的eGFR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12个月时CTX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激素组(P〈0.05),而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的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类似(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为34例MG患者,采用GC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外周血IL-6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8/34)。治疗前MG患者血清IL-6、IgG1、IgG3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gM、IgA、IgG2、IgG4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月治疗,血清IL-6、IgG1浓度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与IgG1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正相关性,与IgG3无相关性。结论:GC可通过抑制MG患者体内IL-6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部分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专用型短肽制剂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蛋白质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观察使用创伤专用型短肽营养制剂及其对照制剂对患者肝肾功能、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种制剂对肝肾功能均无影响(P>0.05);对照组试验后上臂围和上臂肌围较试验前下降(P<0.01),体重、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住院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8例),在基础性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15/2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25/2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3,P〈0.05)。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2,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血清白蛋白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1、2.987,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5.0%(6/24)和28.6%(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肾病综合征基础治疗上加用常规剂量强的松,治疗组则加用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强的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月后,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分别59.38%、84.38%,均高于对照37.5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定,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膜性及非膜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I repeats 13,ADAMTS13)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变化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NS患者分为膜性肾病组(n=21)、非膜性肾病组(n=39),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尿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AD-AMTS13、vWF水平并计算vWF/ADAMTS13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膜性肾病组和非膜性肾病组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均降低(P<0.05),而vWF、vWF/ADAMTS13水平均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S患者血浆ADAMTS13与血清白蛋白(ALB)呈正相关(r=0.668,P<0.05),与尿蛋白定量(UTP)、D-dimer和三酰甘油(TG)呈负相关(r=-0.403,r=-0.313,r=-0.281,P<0.05).血浆vWF与ALB呈负相关(r=-0.376,P<0.05),与总胆固醇(TC)、UTP呈正相关(r=0.328,r=0.269,P<0.05).血浆ADAMTS13与vWF之间呈负相关(r=-0.387,P<0.05).非膜性肾病组ADAMTS13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组ADAMTS13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两组血浆vWF及vWF/ADAMTS13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WF、ADAMTS13及vWF/AD-AMTS13与NS高凝状态有关,ADAMTS13可能成为判断肾病综合征病情与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