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腹泻与条件致病的关系.方法对196株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肠道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自628份婴幼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96株条件致病菌,分为10个菌属16个菌种.196株菌中肠杆菌科细胞170株(86.7%);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5.1%);铜绿假单胞菌9株(4.6%);念珠菌6株(3.1%);粪肠球菌1株(0.5%).所有检出菌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且呈多重耐药.结论婴幼儿消化道防御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特别是患有原发病的患儿,进一步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婴幼儿条件致病菌性肠炎也与抗生素广泛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急性腹泻是儿童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研究急性腹泻的患儿粪便中,是单纯存在轮状病毒或与有关肠道致病菌同时存在的问题,以及轮状病毒引起的幼儿急性腹泻与年龄、性别、经济条件、营养状况、季节变化间的关系,作者对住入科威特一所地区医院的342例5岁以下  相似文献   

3.
引起婴儿腹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1~2002年间,对我实验室送检的26份婴儿腹泻的大便中,除分离肠道致病菌1株外,其余均为肺炎克雷伯氏菌(以下简称肺克),该菌不属于肠道致病菌,可在肠道一过性出现,但不属于正常菌群,一般不引起成人菌群失调,由我院婴幼儿腹泻的便培养中出现大量的肺克可知,它是引起婴儿菌群失调的细菌,导致婴儿菌群失调性腹泻。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一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中发现KPC-2型碳青霉烯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柠檬酸杆菌为条件致病菌,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腹泻和肠道外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泌尿道、呼吸道及创伤感染等。根据中国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监测网(NPRS)数据,1994-2001年分离到的革兰阴性致病菌中,柠檬酸杆菌属占第10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北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来我院就诊1154例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培养,分离出肠道致病菌389例,并对其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肠道致病菌阳性率为33.71%,7月和8月为腹泻发病高峰,占全年的60.15%。致病菌分布以志贺菌中F4为首位,其次为宋内志贺菌和副溶血弧菌。药敏结果氨苄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6.0%、71.0%。[结论]头孢类药物耐药率显著低于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X^2=9.772,P〈0.01)。加替沙星耐药率低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X^2=3.937,P〈0.05)。所以临床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头孢类药物和加替沙星是很好的选择。北京地区肠道细菌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有明显季节差异,有菌群流行变化趋势,应密切监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感染性腹泻细菌多病原监测中致病菌的病原谱,为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监测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等方法对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收集粪便标本1 269例,分离致病菌298株,检出率为23.48%,不同年龄组病例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84,P<0.001)。 阳性菌株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46.98%),以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副溶血弧菌(24.50%)和沙门菌(19.46%)。 细菌流行的季节性比较明显,以夏秋季为主。 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O3∶K6为主。结论2016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副溶血弧菌和沙门菌感染也是腹泻常见病原菌。 应加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常规监测,在流行季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危险因素调查及其防控。  相似文献   

7.
2000—2003年北京地区1542株腹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监测北京地区2000—2003年与腹泻有关的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肠道病原菌1542株,以男性为主,儿童和青年发病为多,7~9月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以志贺菌属居首位占65.1%,其次是弧菌属占23.4%,而单胞菌属、沙门菌属及大肠杆菌分别占5.7%、4.4%及1.5%。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福氏志贺菌和沙门菌属多重耐药较多。而宋内志贺菌和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多,有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导致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获得成都市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谱,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成都市儿童医院结果 共采集433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微生物337株,总检出率为77.83%。其中肠道致病细菌30株,检出率6.93%,腹泻病毒305份,检出率70.44%,寄生虫2份,检出率0.46%。肠道致病细菌中沙门菌最多(25株,6.89%)。腹泻病毒中A组轮状病毒130份,占38.58%;其次为杯状病毒最多(109份),占32.34%, 结论 成都市<5岁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例主要集中在0~1岁年龄组,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腹泻病毒和肠道致病菌为主,其中杯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和沙门菌为主要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田祎  钱海坤  吕冰  曲梅  霍达  张新  黄瑛  王全意  贾蕾 《疾病监测》2020,35(5):411-415
目的分析2015 — 2018年北京市肠道门诊成年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粪便病原谱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每个区按月采集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收集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检测粪便标本中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 使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道致病菌阳性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原谱变化。结果2015 — 2018年,共采集监测样本13 126份,其中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2 689份,检出率为20.49%。 每年肠道致病菌检出高峰集中在7 — 9月。 年龄、居住地和季节为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 不同年份肠道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体温≥38.5 ℃、腹痛、恶心、呕吐、脱水为肠道致病菌阳性的相关临床因素;腹泻6~10次/d与3~5次/d相比,前者肠道致病菌检出率高;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者相对于诊断为非感染性腹泻者,前者检出率高。 2015 —2018年,检出的肠道致病菌主要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但不同年份分布不同。结论2015 — 2018年北京市肠道门诊成年人急性细菌性腹泻致病菌主要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其检 出有明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条件致病菌所致腹泻的病原学分析。方法对近三年来临床粪便培养标本分离的有氧条件致病菌共336株进行菌种分布的分析和对三种临床腹泻类型进行菌种分布的比较。结果引致腹泻的条件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01%,肠杆菌料占56.83%,假单胞菌属占15.19%,弧菌科的气单胞菌属占9.53%,耶尔森氏菌占1.76%,真菌占5.65%。结论条件致病菌所致腹泻,急性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为主,迁延性和慢性者以肠杆菌科为主。应严密监测实验室中无病原菌生长而条件致病菌优势生长的粪便培养情况,及时向临床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