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病变继发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对该继发改变的认识。方法收集颅内病变继发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患者资料32例,对原发病变及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原发病变均位于幕上,单侧发病,病变侧均出现锥体束信号异常,其中13例伴有同侧脑干体积缩小,15例患者出现胼胝体局限性变薄,7例患者出现同侧丘脑体积变小及信号异常。结论MRI是活体观察Wallerian变性的敏感方法,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陈月兵  王振波  李德龙 《海南医学》2016,(24):4056-4058
目的:分析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扬州市中医院2012年9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期间收治的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患者27例,MRI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T2WI、T2Flair及DWI功能成像,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Wallerian变性均沿皮质脊髓束方向分布,呈点、条片状异常信号影,MRI表现为T1略低信号、T2WI及T2Flair略高信号,DWI呈等、高信号;27例伴有同侧大脑脚萎缩,6例伴有同侧脑桥萎缩。结论 MRI是诊断陈旧性脑损害继发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情况。方法:选择126例急性脑出血及151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合临床和CT、MRI分析其表现。结果:脑出血组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的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和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49例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两者对心电图影响的情况及不同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例数的关系方法选收住我院并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病例,排除脑肿瘤,颅脑外伤等.结果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都明显增高,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或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急性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改变明显;脑梗死组以窦缓伴不齐、早搏、房颤突出.结论脑出血与脑梗死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Wallerian 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结合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情况,对27例Wallerian变性的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中7例原发性脑损伤后15-24周患者,Wallerian变性分别表现为同侧放射冠,内囊后肢,大脑脚和脑桥基底部的T2WI高信号区,20例原发性脑损伤后1.5-7年患者,Wallerian变性表现为同侧脑干 萎缩,结论:MRI是诊断Wallerian变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塞后锥体束Wallefian变性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常规Mill扫描发现有Wallerian变性的脑梗塞病人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常规MR]在脑梗塞后1—2周也能发现典型的WaUerian变性,Wallefian变性的出现与梗塞的大小有关,Wallerian变性越重,出现的越早,病人的预后越差。结论Wallefian变性的观察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脑卒中的认识。方法:分析1994~2003年16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结果:16例临床表现各异。脑卒中急性期行CT检查发现同时有新鲜出血和梗死病灶7例,发病5日内复查,脑出血继发脑梗死5例,脑梗死继发脑出血4例。病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基底节区。结论:混合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诊断有赖于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脑卒中累及单侧大脑半球锥体束的病变并继发华勒变性病例76例,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T1WI、T2WI、FLAIR)及CT平扫,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病变均沿锥体束方向分布;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MRI表现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变性晚期MRI及CT均显示伴有患侧大脑脚及桥脑萎缩。结论脑卒中累及锥体束可导致锥体束继发性华勒变性,通过辨识原发病灶与继发病灶的关系,再结合病变的分布特点及相应影像表现,诊断不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MD)的MR I特征。方法搜集继发于大脑半球病变的MD病例22例,原发病变位于小脑7例,其中高血压出血11例,梗死9例,血管畸形出血6例,外伤挫伤3例。17例均做了MR平扫,12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 MD表现为单侧大脑半球破坏性病灶,出现同侧大脑脚萎缩,双侧大脑半球病变,同时累及双侧大脑脚;小脑病变,出现亦出现同侧桥脑或延髓的类似改变,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15例),在T2WI为高信号(15例),增强均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周围胶质增生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MRI能准确反映中枢神经MD系由神经元近端损伤累及远段轴突和髓鞘的顺行性变性的原发和继发性变性病变的特征性改变,从而提高对该变性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引起的大脑脚萎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疾病累及大脑皮层运动区、放射冠或内囊后肢时,很快沿锥体通路发生退行性变,即Wallerian变性,引起中脑大脑脚和桥脑的萎缩。在头颅CT上可见病变同侧大脑脚的萎缩。现就脑血管病变的部位、病变的大小及性质、发病时间与Wallerian变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作概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病灶部位间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作概率、时间和类型与脑梗死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在52例患者中,有39例(75%)病变部位位于皮层,还有13例(25%)病变部位在皮层下。脑梗死继发癫痫早发性患者有23例(44.23%),皮层和皮层下比例分别为18:5;脑梗死继发癫痫迟发症状患者为29例(55.77%),皮层和皮层下比例分别为21:8。脑梗死继发癫痫全面性发作的有31例(59.61%),由皮层引起的有23例;部分性发作有21例(43.39%),其中有16例的病灶部位在皮层。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主要是由于皮层病变引起的,其发作时间大都为迟发性,而发作类型多为全面性发作。  相似文献   

12.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MRI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表现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4例NPSLE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按临床表现分为弥漫型和局灶型,分析不同类型的MRI表现特点及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20例MRI检查有异常,对病变的检出率为83.33%。NPSLE的MRI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脑部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灶、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片状病灶、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其中弥漫型的影像学表现多为正常、腔隙性脑梗死、脱髓鞘样改变,其预后较好;局灶型影像学表现多为大片脑梗死、脑出血、脑炎样改变,其预后较差。结论:NPSLE的MRI表现多样,MRI对NPSLE病变显示敏感,对其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疗效和提示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常规磁共振(MRI)表现及意义。方法:连续性收录分析2007~2008年在我院住院治疗,首次发病,病程在7 d内,有单侧肢体偏瘫及中枢性面舌瘫等体征,分别在急性期(7 d)内及亚急性期(14 d)以后进行一次及以上头颅MRI检查,确诊为单侧基底节或放射冠区单一梗死灶或单一血肿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例患者,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26例,平均年龄(51.40±7.56)岁,均有肢体偏瘫的体征,并且在两次MRI检查之间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所有患者第2次的MRI图像上,均在远离病灶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一个或多个部位,相当于锥体束行程上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长T1短T2、或者长T1长T2的异常信号。结论:MRI可以检测到脑卒中后锥体束继发损害的现象,临床上注意脑卒中后病灶远端锥体束行程上出现异常信号,很可能就是其继发性损害表现,这对区分与新发脑梗死或炎症等其他病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飞  李平  何兴  师昱姗  孙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4):1753-1757
背景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出现与脑梗死、脑出血或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而眼底血管病变已被证实与上述病变关系密切,但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PVS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眼底动静脉交叉征、眼底渗出等改变与EPVS的关系尚缺乏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EPVS的影响因素及与眼底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2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EPVS分为继发EPVS组(114例)和未继发EPVS组(152例)。收集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EPVS严重程度和数量与眼底血管病变间的相关性。结果 266例轻症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178例、女88例,平均年龄(67.8±12.9)岁;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视网膜动静脉比值、血管瘤、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作类型以及预后的有关问题。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经颅脑CT或MRI或/和腰椎穿刺确诊,且临床上并有癫痫发作的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1229例中癫痫发生率为7.8%(96/1229),其中脑出血9.1%(31/342),脑梗死6.9%(47/678),蛛网膜下腔出血8.6%(18/209)。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多表现为癫痫大发作,而脑梗死多表现为部分发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总死亡率明显增高为34.4%(33/96),非癫痫组总死亡率为6.4%(73/1133),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7.8%,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继发癫痫多表现为大发作,脑梗死多表现为部分发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脑部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一家族4例经临床化验证实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部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脑部MRI主要改变为铜沉积所致的继发性双侧大致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增强无强化;发病部位依次为壳核4例,苍白球4例,丘脑3例,尾核头2例,齿状核1例,中脑1例,出现脑萎缩3例。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改变以继发为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六节通络仪治疗脑血管病偏瘫3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8-12/2001-03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6(男24,女12)例,年龄47~71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8例;对照组26(男18,女8)例,年龄46~73岁,脑梗死20例,脑出血6例,均经临床、CT或MRI确诊. 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性质及肢体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脑梗死诊断的准确率、病变部位分布及与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的符合情况。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MRI检查,归纳脑梗死MRI表现,分析其不同发病时间的诊断率,并与OCSP分型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均于72 h内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尤以发病6~12 h内确诊率最高(51.92%)。检出病灶94个,其中基底节区病变占34.04%,额叶占22.34%,脑室旁占14.89%,顶叶占11.70%,丘脑占10.64%,其他部位病变占6.38%,以基底节区病变最多。MRI诊断与OCSP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完全前循环梗死为88.24%,部分前循环梗死为78.57%,后循环梗死为81.82%,腔隙性梗死为70.00%。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率及病灶检出率高,与OCSP分型的符合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潘子盈 《当代医学》2007,(11):51-52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常见继发脑损伤高危因素及其关系.方法 对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之后是否出现常见的继发高危因素分成2组,A组:发病后出现上述高危因素,B组:发病后未出现上述高危因素.按ADL标准在发病之后1个月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恢复良好率.结果 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低血压、低氧血症、高热及电解质紊乱等常见的继发脑损伤高危因素,严重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罗锦绫 《中外医疗》2011,30(7):35-35
目的对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各75例,观察脑出血与脑梗死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以及脑出血和脑梗死不同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例数的关系,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引起心脏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异位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而脑梗死患者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期前收缩以及ST-T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病变部位不同,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不同。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其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对心电图各阶段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